蔣芝 王雙歡通訊作者
(宜興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江蘇無錫 214200)
ICU 是醫(yī)院重要科室,多為危重患者,生理功能差,自理能力低,若護理不及時或護理方式不當,較易引發(fā)各種嚴重并發(fā)癥。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常見并發(fā)癥,這類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難,臨床快速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非常重要[1]。人工排痰治療使用吸痰管極易出現(xiàn)氣道損傷以及無法保證吸痰深度等問題,臨床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振動排痰可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但對炎癥狀態(tài)改善不理想,患者機體功能恢復不理想,密閉式吸痰能夠提高患者吸痰療效,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本次對我院102 例ICU 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對患者氣道護理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與炎癥因子指標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在本院診治的102 例ICU 患者納入研究,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51 例。參照組患者年齡30~80 歲,平均(61.52±2.12)歲;實驗組患者年齡31~79 歲,平均(61.93±2.36)歲。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支持。
納入標準:①無精神障礙;②所有患者均使用呼吸機治療;③個人資料齊全,患者及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②近3 月內(nèi)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者。對比兩組患者常規(guī)資料無明顯差異,存在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①皮膚護理;②鼻飼護理;③生命體征檢測;④病情監(jiān)測。
參照組給予密閉式吸痰與人工排痰治療,方法:①人工排痰:人工叩擊將痰液咳出,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護理人員五指并攏,掌指關節(jié)屈曲呈現(xiàn)碗狀,以適當力度叩擊患者背部,按照從外到內(nèi)、從下到上順序,用指腹與大小魚際肌拍擊背部,5~10min;②密閉式吸痰:采用美國TYCO 公司提供的密閉式吸痰管裝置,型號為Hi2Care,吸痰系統(tǒng)分別與人工氣道、負壓吸引器、呼吸機“Y”型管連接,以形成密閉式吸痰系統(tǒng)。根據(jù)患者反應調整壓力參數(shù),護理人員左手持中心負壓吸引器及吸痰管連接部位,使用拇指控制吸引閥,同時右手插入吸痰管,吸痰管插入深度為氣管導管與連接器長度之和,每次吸痰時間不超15s[2]。
實驗組給予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方法:①密閉式吸痰:與參照組方法相同;②振動排痰機: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取坐位或臥位,挑選合適的叩擊頭,按照從外到內(nèi)、從下到上順序對患者背部進行定性推擠與叩擊,1 次5~10min,2~3 次/d。
對比兩組患者氣道護理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與炎癥因子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氣道護理效果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心率;
②對比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包括血痰、氣管黏膜損傷、VAP;
③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指標,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
④對比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包括白介素-6指標、白介素-8 指標。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氣道護理效果指標可發(fā)現(xiàn),實驗組血氧飽和度指標明顯高于參照組,平均動脈壓指標與心率指標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氣道護理效果指標結果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氣道護理效果指標結果情況對比()
組別例數(shù)SpO2(%) 平均動脈壓(mmHg) 心率(次/min)實驗組5196.39±2.4734.26±3.3790.91±4.42參照組5189.65±3.8647.14±5.51105.67±4.79 t 10.50314.24116.172 P<0.05<0.05<0.05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可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結果情況對比(n;%)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指標可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指標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指標結果情況對比(n;%)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可發(fā)現(xiàn),治療前,實驗組患者白介素-6 指標為(85.69±10.07)ng/L,白介素-8 指標為(69.28±8.16)ng/L,參照組患者白介素-6 指標為(86.34±11.37)ng/L,白介素-8指標為(70.07±7.87)ng/L,兩組患者白介素-6 指標與白介素-8 指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0.306、0.498,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白介素-6 指標為(43.72±8.18)ng/L,白介素-8 指標為(35.16±6.12)ng/L,參照組患者白介素-6 指標為(57.08±10.13)ng/L,白介素-8 指標為(44.09±9.13)ng/L,差異顯著(t=7.328、5.802,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吸痰治療是確保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患者順利通氣的重要措施,但吸痰過程中較易發(fā)生交叉感染風險,極易造成氣道損傷以及低氧血癥,臨床常采取人工排痰法與振動排痰法。對ICU 患者實施人工排痰法時,護理人員需輔助患者完成,排痰期間需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確保幫助患者順利咳出痰液,但是痰液中含有多種致病菌,若噴到護理人員身體或面部,較易發(fā)生外源性感染情況,不利于患者與護理人員生命安全。而對ICU 患者實施振動排痰法時,可在水平力作用下促使黏液選擇性流向大支氣管,運用垂直力促使支氣管黏膜表面代謝物與黏液變松與變小,同時可以快速有效地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改善肺部血液循環(huán)并加強氧合,提高血氧飽和度,從而有效地避免患者呼吸道發(fā)生感染風險,預防肺炎、肺不張等并發(fā)癥情況發(fā)生[4]。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采取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后患者血氧飽和度指標與護理滿意度指標高于參照組,平均動脈壓指標、心率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白介素-6 指標與白介素-8 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充分表明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對改善ICU 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效果。對ICU 患者實施人工排痰治療時,只能清除患者肺部淺表痰液,若痰液在支氣管最遠部位,排痰效果不理想。且護理人員力量與習慣存在一定差異,導致患者實際治療效果不理想,人工排痰不僅加大護理人員工作難度,同時還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治療效果并不明顯,不利于患者盡量恢復健康。而運用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能緩解以上問題,密閉式吸痰管可直接置于患者氣管內(nèi),與人工氣道、呼吸機等設備相連,吸痰時始終置于封閉狀態(tài),不會影響患者自身通氣,患者感受與實際排痰效果均獲得明顯改善。密閉式吸痰可降低繼發(fā)感染發(fā)生率,避免呼吸道黏膜受到傷害,可有效降低各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應用密閉式吸痰既可預防交叉感染,還可以避免出現(xiàn)低氧血癥,并且設備操作方便簡單,便于護理人員操作,能縮短吸痰操作時間,從而提升護理工作安全性。振動排痰法是按照水平與垂直方向,通過醫(yī)療器械將力穿過皮層,促進呼吸道通暢,從而促進機體排痰,其優(yōu)勢是并未限制患者體位,且作用力度與方式較為固定,可根據(jù)患者需要與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可明顯降低脫管等不良反應,因此,兩種方式結合運用可顯著提升臨床效果[5]。
總之,對ICU 患者采取振動排痰法與密閉式吸痰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氣道護理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控制炎癥因子水平,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