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者看來,“90 后”詩人葛夢然的作品有重金屬音樂的意味。其詩既有高亢、銳利的外在特征,又流露出拒絕、沖撞與掙扎等內(nèi)在特性。作者利用詩歌的各種材料探索并確定自己的情感指向,把蜥蜴、螞蟻、蚯蚓等冷峻的意象糅合進熾熱之情。整體情感內(nèi)斂,蘊蓄著渾厚與決絕的氣韻,沉郁、凝重又開合自如。彝族青年詩人吉克有古的詩更像短調(diào),沒有肆意疊加的意象,句式簡單、節(jié)奏明快,詩行中彌漫著輕柔、低沉的韻律——他的抒情習(xí)慣基于本民族淳樸的文化。
“00 后”詩人陳宇在詩中植入了戲劇元素,詩中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表情將時間和空間逐漸變成有形的事物。對話、旁白和獨白有感情、有溫暖,幽默的氛圍中也不乏戲劇的沖突性。青年詩人范展赫對詩歌主題進行不同層面的挖掘,體現(xiàn)其對詩歌形式的重視。應(yīng)該說,他創(chuàng)作的“觀察”系列是一種冒險,陳先發(fā)的“九章”系列和臧棣的“入門”系列珠玉在前,想在形式上尋求突破絕非易事。好在作者并未受其限制,編者欣喜地看到,范展赫試圖在詩歌中融入書法的技法,這組詩既有楷書的勢巧形密,又有行書的遒勁自然,還有草書的濃纖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