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楓
沃爾夫?qū)ぐ敹嘁了埂つ兀?756—1791)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茨堡,他從小就被譽為音樂神童,從5歲起就顯露出超凡的音樂才能。
他的作品既有宗教題材的彌撒,也有世俗的小步舞曲,以及聲樂曲、歌劇等;器樂曲的創(chuàng)作涵蓋交響曲、協(xié)奏曲、奏鳴曲以及其他形式的室內(nèi)樂和器樂小品等,音樂體裁的涉獵之廣令世人嘆為觀止。
從他11歲開始創(chuàng)作歌劇,到他生命的終點,這短暫而漫長的24年的歌劇創(chuàng)作,也成就了他最突出的音樂貢獻。他的歌劇講述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這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音樂語言豐富、旋律線條優(yōu)美、情感表達細膩,這些都歸因于他們來自真實而平凡的生活,因此與世人極易產(chǎn)生共鳴。
莫扎特用他獨有的音樂語言,寫出既栩栩如生又俏皮詼諧的歌劇內(nèi)容,如同音符開拓者一般。正像他在一封信里所說的:“我不能用詩句或色彩來表現(xiàn)我的感情和思想。因為我既非詩人又非畫家。但是,我能用聲音來表現(xiàn),因為我是音樂家?!保?]
《費加羅的婚禮》是世界各大劇院廣受推崇又上座率極高的保留歌劇劇目之一,也是莫扎特歌劇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其久經(jīng)歲月洗禮而長盛不衰的秘訣在于,該作品有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核為支撐。這部歌劇是在啟蒙時代這個宏觀的歷史語境中、在提倡科學民主自由的思想指引中、在社會底層人民開始覺醒并直面反抗權(quán)貴的統(tǒng)治時應(yīng)運而生的??梢哉f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就是這個偉大時代的縮影。
18世紀下半葉的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遍地開花,新興資產(chǎn)階級與舊封建勢力之間天然對立,矛盾一觸即發(fā)。莫扎特作為一名職業(yè)作曲家,他的生活一面能夠觀察統(tǒng)治階級,一面身處人群之中接受著新思想的洗禮,他以敏銳的判斷力將這些思想注入這部作品,也是他本人對自由、平等的無比向往,以及對封建專政深惡痛絕的完美體現(xiàn)。
莫扎特的四幕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完成于1786年,這部喜歌劇充分表現(xiàn)出莫扎特“含著眼淚的微笑”這一特質(zhì)。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他不顧一切世俗的阻礙,忠于質(zhì)樸真實的情感流露,這些新思想成就了這部歌劇,也導致了該劇在維也納的禁演。但是以皇帝約瑟夫二世為代表的統(tǒng)治階級能夠控制一時,卻無法阻擋后世對該劇的推崇,這部名作終將在歷史長河里熠熠生輝。
歌劇講述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天之中。伯爵不僅對婚姻不忠,還風流下作,企圖占有伯爵夫人的奴仆蘇珊娜。伯爵夫人羅西娜發(fā)現(xiàn)后對伯爵失望至極,于是與聰明伶俐的蘇珊娜密謀策劃,在伯爵的仆人費加羅和蘇珊娜將要喜結(jié)連理之時,幫助蘇珊娜擺脫了伯爵的糾纏,令觀眾深陷其中并達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戲劇效果。最終費加羅與蘇珊娜和好如初,伯爵也對自己的行為慚愧無比,向夫人羅西娜道了歉。歌劇在眾人歡樂的合唱中結(jié)束。
《求愛神給我安慰》的劇情發(fā)生在該劇第二幕,伯爵夫人在發(fā)現(xiàn)丈夫不忠后,音樂在起居室響起,羅西娜對著冰冷的墻壁,心煩意亂地低聲嘆息著走來,腳步虛浮而眼神渙散的樣子,像極了她已然逝去的美好愛情,渾身無力、絕望無助的她,只能黯然神傷地坐在沙發(fā)上,唱起這首詠嘆調(diào)。而此時她的丈夫,卻全無悔過甚至還認為這是她的無病呻吟。
這首詠嘆調(diào)作曲家給了小廣板的速度要求,所以音樂是非常舒緩連貫的,而十六分音符與連線的大量運用,導致旋律走勢跌宕曲折、和聲語匯立體豐富,有利于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痛、表面的麻木呆滯以及對希望破滅后的絕望。歌詞中也充滿了對愛情與生活的強烈渴望和悲傷,而對于現(xiàn)實只能迫于無奈地接受。
筆者找到兩個鋼琴伴奏版譜面《外國聲樂經(jīng)典女高音下》和《全國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專業(yè)音樂教材聲樂》,對照發(fā)現(xiàn)均為周楓的譯配。而筆者參考的鋼琴伴奏版《求愛神給我安慰》,因為沒有樂團伴奏版中各種樂器豐富的音色,導致演唱時在情緒渲染方面也有所欠缺。譜面題目的下方分別寫著“伯爵夫人的卡瓦蒂納”和“伯爵夫人的謠唱曲”。
奇里·特·卡納娃(Kiri Te Kanawa,1944—)是新西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在國際上頗負盛名。這位歌唱家雖然從小就是個孤兒,但是在她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貴人。她的出身使她歷經(jīng)艱辛,但她還是憑借自身極高的演唱天賦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享譽世界歌壇。由于卡納娃在歌唱事業(yè)上所取得的成就,英國皇室1982年授予她伯爵爵位,此外她還獲得了新西蘭以及澳大利亞的皇家勛章,同時她還被牛津大學、奧克蘭大學、鄧迪大學、華威大學、懷卡托大學等著名學府授予榮譽學位。[2]
安吉拉·喬治烏(Angela Gheorghiu,1965—)是當今歌劇界最具魅力的女高音歌唱家,擁有迷人的嗓音和美貌,她是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世界頂尖劇院永久的客席女高音歌唱家。 她出生于羅馬尼亞小鎮(zhèn)阿德茹德,畢業(yè)于布加勒斯特國立音樂大學,師從米亞·巴爾布,1994年于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出演由喬治·索爾蒂指揮的《茶花女》,一夜成名。超越同時代歌唱家的歌唱藝術(shù)造詣和令人陶醉的舞臺表演,確立了她當代歌劇女神的地位。
這首由管弦樂隊伴奏的《求愛神給我安慰》,是歌唱家卡納娃于1995年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唱的版本,而早在1975—1976年,卡納娃就在電影《費加羅的婚禮》中擔任過伯爵夫人的角色。接下來是版本分析。[3]
全曲演唱速度較慢,整個前奏安靜憂郁,古典時期特有樂器的音色感較弱,開始演唱后,除譜面要求強的部分完全一致,從第一句的演唱力度由P—漸強—漸弱,第二句上E音弱起至“miei-so-spir”時速度放慢,聲音更弱,情緒也更加幽怨。間奏后第三句漸強進入, “di i1”這兩個音在結(jié)尾處使用下滑音,就像女子迫切想讓丈夫回到身邊。而聽眾被帶入哀傷痛苦時,第一個“或者讓我死亡”,情緒內(nèi)斂壓抑,反復(fù)時四個上行音階逐漸加快速度,到“al-men-mo”時放慢,引出全曲最高音a且自由延長一拍半,羅西娜終于宣泄出悲憤的情緒。
四句歌詞的連唱,節(jié)奏較緊湊連貫,歌者前半句tompo,后半句rit,對愛神懇求之中帶著悲傷。而后面一句“ren”時向上滑音,隨后又下行收尾,凸顯了因身份無法反抗的無奈。隨著“l(fā)a”這由八個十六分音符的上行音階,平穩(wěn)進行后兩個音漸慢,力度漸強至g上有控制的氣息與聲音的釋放,后面收斂速度力度唱完了第二遍“讓我死亡”。結(jié)束句伯爵夫人羅西娜已瀕臨崩潰,而最后以弱唱結(jié)束,再次講述了貴族女子對身世的無奈??{娃版本人物的矛盾感情貫穿在全曲的演繹中。
這首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喬治烏演唱的《求愛神給我安慰》,是2006年12月31日在法國巴黎加尼葉歌劇院舉行的新年音樂會表演的版本,接下來是演唱分析。
喬治烏這個版本的演唱速度較快,并且前奏除了第5、11小節(jié)遵照譜面標記f的處理外,其他都是P處理,整個前奏營造出古典時期特有樂器的音色氛圍,古典而優(yōu)雅,頗有哀而不傷之感。開始演唱后,除譜面要求強的部分完全一致,從第一句的演唱力度就做了很強的控制,一直是弱聲處理,從導演的視頻中,聽眾從羅西娜的身體語言中讀出高貴而典雅的氣質(zhì),這些情感通過喬治烏的面部表情,很好地傳遞給聽眾。在視頻剪輯時,全曲最高音a由P—ff—p且自由延長一拍,通過鏡頭歌者也宣泄出悲憤的情緒。
隨著歌詞的重復(fù)聯(lián)唱,譜面的節(jié)奏也變得緊湊且連貫,歌者前半句放慢演唱的速度,心灰意冷的伯爵夫人浮現(xiàn)眼前,而后面一句加快速度結(jié)束,這也是迫于身份無法反抗的無奈。隨著“l(fā)a-scia al ”這由九個十六分音符的上行音階,平穩(wěn)時值進行至g上有控制的氣息與聲音的釋放,并且做了停頓的處理。羅西娜的人物貫穿在全曲的演繹中。在平靜的憂郁中結(jié)束了對整首詠嘆調(diào)的演唱。
1.在速度方面的相同點。在全曲最高音處,演唱家對于如何宣泄情感理解類似。最高音自由延長上,都帶有一份克制,類似于當感性到達極致時,人會突然冷靜,繼而回歸理性。此時多一拍會顯得冗長拖沓,少一拍則不夠烹飪的味道火候,顯得寡淡無味。
2.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相同點。筆者認為兩位歌唱家在肢體語音上對羅西娜的性格把握與心理變化都有相似的解讀。正如美國哲學家舒斯特曼曾經(jīng)說過,藝術(shù)家對身體的關(guān)注表明他們意識到“我們的身體表達可以強烈而精確地展示心靈生活; 他們已經(jīng)證明: 信念、欲望和感情的最精微、最細微的差別,無不可以通過我們手指的姿態(tài)或面部表情顯示出來?!保?]談到羅西娜的肢體語言,她作為一名出身極好的貴族女子,勇敢而富有同情心是她的身份特質(zhì),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和對婚姻的守護也是她人格獨立的體現(xiàn),正是這些鮮明的進步思想,才能促成她與蘇珊娜的里應(yīng)外合,進而讓伯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完成這場愛情婚姻保衛(wèi)戰(zhàn)。
1.在速度方面的不同點。莫扎特在譜面標記了速度為小廣板(Larghetto),這個比廣板稍快的速度,大概每分鐘60下,這就確立了整首詠嘆調(diào)的基調(diào),這種慢速的演唱作用于歌唱家又會是不同的速度處理方式。首先在演唱的總時長方面,兩位歌唱家所用時長差異明顯。喬治烏的版本用時3分21秒,卡納娃則用時4分35秒,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相差了1分14秒。這多出的時間就體現(xiàn)在樂句處理的不同上??{娃在處理帶有連線的音符時,稍稍自由一些,此時就體現(xiàn)出她對聲音精準的把控,在強氣息的有力支持下,可以做到兩個連線之前由強到弱而后再變強的處理,而喬治烏在一些音符的延長上基本都是嚴格按照譜面要求,沒有進行節(jié)奏上的放慢變緩。
其次在前奏上,樂隊、指揮與歌唱家三者溝通確立后,整個前奏的速度為全曲奠定基調(diào),而歌唱家則是在這種速度動機下演唱全曲,這就確定了前奏用時與總時。喬治烏版本前奏最短,僅1分01秒,而用時最長的依舊是卡納娃的版本,用時1分26秒。
2.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點??{娃比較側(cè)重于伯爵夫人心理活動過程的刻畫,從剛得知丈夫移情別戀的不敢相信,到無法回避下還是難以接受丈夫的行為,只能尋求精神寄托,祈求在愛神的幫助下,丈夫能回心轉(zhuǎn)意。從壓抑情緒控制自己,維持貴族女子的形象,到控制不住情感爆發(fā),再到重新冷靜下來,全曲的高潮“o-mi”f音上,卡納娃唱得非常弱,體現(xiàn)出羅西娜的情緒已經(jīng)快要無法控制,所以決絕地說著“或者讓我死亡”。這些都體現(xiàn)出羅西娜性格的特征,迷茫無助又帶著對自由的渴望?;艚o人一種嘆息的效果,在高潮句情感的迸發(fā)上她完全釋放了自己,在兩個最高音唱出來之前換了一口氣,保證以飽滿的情緒宣泄。[5]
筆者認為首先西方古典歌劇詠嘆調(diào),在演唱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是非常難的事情,任意一首詠嘆調(diào)都要求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強有力的氣息支撐和統(tǒng)一的音色。這些要求對于聲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累積多年才能具備,而想要二度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包括作曲的前世今生、大量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比較,緊接著要多聽多想,加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描繪后再用合適的聲音演唱歌曲。
當整首歌曲演唱合格后,筆者認為到了整部歌劇的排練環(huán)節(jié),演繹歌劇時才能體現(xiàn)出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每次排練時,角色之間的氣氛與歌者自身狀態(tài)都稍有不同,演繹出的效果也會有較大的差別,在數(shù)次排練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保留每次排練的意外驚喜。無論是聲音的默契配合,還是肢體語言的無聲表達,在正式演出時呈現(xiàn)給觀眾,加上臨上場時適度的緊張,在演唱方面,安吉拉曾經(jīng)說過,演出前緊張是豐富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你要學會控制這種情緒,當進入歌曲場景后,這種緊張就會消失。[6]這也是筆者認為的現(xiàn)場演出的魅力所在,更是歌者們源源不斷地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動因。
如同運用“與時俱進”“科學發(fā)展”的可貴理論品質(zhì)一樣,筆者希望汲取前輩歌唱家的精髓,結(jié)合自身的技術(shù)和閱歷,詮釋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求愛神給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