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月香
幼兒是銜接幼兒園和家庭的紐帶,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更是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心愿。只要幼兒園真心誠意地為幼兒發(fā)展著想,家園共育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共同的出發(fā)點。教師可以通過助力式家園共育、面對面家園共研、電子媒介式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家園溝通,實現多維度的良性家園互動,構建尊重、信任、和諧、合作的優(yōu)質家園關系,達到家園在教育理念上同頻共振,在教育行為上互助共長,從而促進教育生態(tài)圈的良性循環(huán),使家長成為幼兒教育的同盟軍和幼兒園工作的支持者。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家園合作關系是開展有趣、有效、有益的家園共育的保障。而良好的溝通是建立良好家園合作關系的關鍵,教師與家長只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取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德先行、愛相隨是貫穿幼兒教育所有工作的核心,家園共育工作也是如此。在家園共育中,教師既要尊重家長,與家長密切合作,也要本著開放、坦誠、主動的原則服務家長,積極地回應家長的疑惑,力爭讓家長在每一次與幼兒園的接觸中都感到貼心、安心和放心。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教師對幼兒的愛也如此,他們也真心希望每一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愛幼兒就應多去發(fā)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多去發(fā)現幼兒待提升的點,教師應將具體事例作為與家長溝通的話題,向家長表述幼兒自理能力、思考能力、專注力等的發(fā)展情況,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從而為信任度的建立做好情感鋪墊。對于家長的叮囑,教師不僅要耐心傾心并認真落實,還應及時向家長反饋。有了家長的信任,就等于獲得了一張和諧家園合作的通行證,教師與家長就可以在家園同步教育的軌道上攜手前進。
人與人相處是相互的,需要彼此真心相待,才能長久地建立良好的關系。新型家園關系的基礎是互利、互信,主要方式是互通、互助,終極目標是共贏、發(fā)展。教師要改變以幼兒園為主導,家長單純配合幼兒園完成各項工作的局面,以開放、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真誠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變“配合”為“合作”。教師還要健全幼兒園組織機構,構建家長學校,建立家委會、膳委會,以最大的誠意贏得家長的支持,促使家長主動參與管理,建立新型的家園關系,聚力家園共育。
1.家委會——共謀發(fā)展。要讓家長支持自己的工作,教師就要讓家長認同園所的辦園文化、理念、育人目標,把家長工作當作一個項目去做,建立“家長成長共同體”。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每學年都會組織一次家委會,成立新一屆家委會。每一屆家委會成員由全體家委以自薦和他人舉薦的方式,經家委一致討論表決通過。在家委會上,教師會與家長討論制定相關章程和制度,明確規(guī)定家長與幼兒園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家委們會協助幼兒園一起了解其他家長需求、征集家長意見、梳理家長愿景,與幼兒園合力,組成一支有愛的團隊,共同為幼兒發(fā)展出力。
2.膳委會——共同致遠。合理的飲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膳委會管理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幼兒園可通過家長自薦、投票等方式選舉出膳委會成員,精心策劃膳委會活動方案。如:聽,膳委管理——具體管理人員可通過PPT向家長們介紹幼兒園食品安全衛(wèi)生,讓家長了解食堂的設施設備、操作流程和伙食經費;看,膳食環(huán)境——邀請家長參觀幼兒園的食堂,園長向家長們講解幼兒園廚房的規(guī)范操作;品,膳食味道——各班膳食委員代表進班與幼兒共同進餐,觀察幼兒的用餐情況,了解幼兒園膳食營養(yǎng)搭配情況;記,膳食共話——膳食委員會的家長了解購菜渠道與伙食經費使用,并填寫膳食意見反饋表。膳委會的召開可以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拓寬家園的溝通渠道,讓家長更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在園的飲食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幼兒園膳食管理工作水平、提升膳食質量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良好的家園溝通能實現教育的合力,增進教師和家長彼此間的了解、信任、支持與配合。最直接的家園溝通就是面對面的溝通,它主要的形式有家訪、家長開放日、親子趣味活動、家長進課堂、家長會等。
1.家訪——愛心“童”行。教師僅憑“一線牽”的電話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心與心之間的碰撞,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在學期初,教師可以開展家訪,走進每一名幼兒的家中,親切而自信地向家長介紹自己,在交流溝通中消除家長和幼兒的疑慮,耐心且細致地詢問幼兒與家長的需求,觀察家庭互動的方式,搭建起家園溝通與合作的堅固橋梁。期中的不定時家訪,教師要變“告狀式家訪”為“鼓勵式家訪”,變“請進來”為“走出去”。在家訪時,教師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學會換一種方式說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溝通效果。如:適當重復對方的話,既可以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加深自己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對問題和結果進行強化,讓家長感覺到教師在很投入地跟他交流,從而增進溝通的深度。
2.家長開放日——參與體驗。教師巧借家長開放日,有助于家長理解保教結合、全面發(fā)展等幼兒教育理念,看到幼兒在教師的呵護下自理、專注、動手等多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家長直面了解教師工作,清楚地看到教師們?yōu)橛變航】党砷L所做出的努力,深刻理解教師不是超人,不可能一對一事無巨細地照顧幼兒;有利于家長從觀察教師的保教工作中學習親子游戲和親子互動的方法。在每次家長開放日中,教師可以分發(fā)給每位家長一張觀察記錄表,表格根據活動內容和目標細化家長對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觀察點,讓家長觀察幼兒活動中的表現并進行記錄,在活動后組織家長討論交流觀察情況。
3.親子趣味活動——賦能成長。親子趣味活動主要包括“親子小劇場、親子研學、親子趣味運動會、親子節(jié)慶活動”等。它有利于促進家園溝通、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感情,讓家長真正走進幼兒園,走近教師的工作,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增進親子感情,改善親子關系,提高親子陪伴質量。
4.家長進課堂——教子有方。家長進課堂即家長以教師的身份進入幼兒的活動環(huán)境中,用他們的專業(yè)、職業(yè)、興趣特長等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幼兒視野,增進自身和教師間的信任與理解,形成互助成長的家園共育氛圍。
5.家長會——和諧共育。家長會主要以下幾種。有新生家長會:教師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辦學特色、培養(yǎng)目標、文化創(chuàng)設思路、團隊人員配置等,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幼兒。有學期末家長會:主要向家長匯報幼兒一學期在幼兒園發(fā)展的情況。有主題類家長會:可以是幼兒園形成特色、有關特色課程的介紹,也可以是針對幼兒園家長的需求,提出不同育兒方面的問題,聘請育兒專家,進行專題家長會等。有班級家長會:教師會根據班上幼兒的情況,結合班級近期開展的活動,通過家長分享式、分組游戲等形式,召開班級家長會。無論哪種形式的家長會,都能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真付出,感受教師的真關心、真引導,可以在家園之間傳遞信息、傳達理念,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加深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僅靠家長會、家訪等傳統的溝通方式已無法滿足家長和幼兒園及時溝通的要求,電子媒介因其信息內容形象、即時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在家園合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QQ、釘釘、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平臺等可以實現教師與家長的實時溝通交流,使家園實現共情,用共同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幼兒。
幼兒天性好動,在幼兒園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難免,家長愛子心切,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偶有過激言行,更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面對攪鬧不休的個別家長,為了避免沖突,教師保持鎮(zhèn)定、不慌亂的情緒就顯得很重要。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思考,不偏激、不感情用事,教師可以采用傾聽與理解、換位與轉移、幫助與引領的步驟,化解糾紛,贏得家長的理解。
首先,傾聽與理解。在面對脾氣較為暴躁、得理不饒人的家長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傾聽家長的疑惑或困惑,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解決問題。其次,換位與轉移。在解決問題之前,教師應先換位思考,待問題分析清楚、整理好思路,再一起與家長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回歸問題本身。最后,幫助和引領。在需要幫助的前提下,教師應做好家長的工作,達成教育的共識。
總之,方法恰當的溝通是促進家園合力、構建新型家園關系的關鍵。教師既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幫助家長當一個會幫助、會陪伴、會傾聽、會溝通、會等待、會放手的好家長,也要努力與家長為友,用心溝通,共同構筑起幼兒心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