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100)
炎癥性腸病(IBM)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引起患者腹痛、腹瀉、惡心嘔吐、便秘、噯氣、納差、皮疹等癥狀;炎癥性腸病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并發(fā)展至整個結腸[1-3]。該病一般是由腸道免疫紊亂造成的,常見發(fā)病機制為腸道菌群失調[4]。氨基水楊酸以及免疫抑制劑是治療IBM的常用藥,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還會出現(xiàn)較多的不良反應。目前,伴隨臨床對該病相應發(fā)病機制的深層研究,認為腸道微生態(tài)紊亂在IBM 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關鍵性作用?;诖?,本研究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炎癥性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采用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炎癥性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47.39±2.55)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7±0.24)年;腹瀉19例,里急后重9 例,黏液膿血便7 例,腹痛15 例。研究組男 28 例,女 22 例;年齡 21~78 歲,平均年齡(47.39±2.55)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7±0.24)年;腹瀉16例,里急后重8例,黏液膿血便7例,腹痛19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均無過敏現(xiàn)象。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者;器質性病變者;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規(guī)格:0.25 g×12片×3板)治療,每次0.5 g,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2 個月[5]。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益生菌(廣州善元堂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食健字G20130912,規(guī)格:1 g×10 包)治療,美沙拉嗪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益生菌,每次1 g,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兩組均進行抗炎治療,并禁辛辣、刺激食物[6]。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腹瀉緩解、膿血便緩解、內(nèi)鏡檢查恢復正常、腹痛緩解及里急后重緩解時間)、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γ-干擾素(IFN-γ)]、不良反應癥狀(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程度評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ELISA 試劑盒檢測 γ-干擾素(IFN-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比較 研究組腹瀉緩解時間、膿血便緩解時間、內(nèi)鏡檢查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里急后重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比較(,d)
里急后重緩解時間6.49±2.84 9.84±2.84 4.791<0.05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0 50腹瀉緩解時間4.19±2.21 5.21±2.21 1.875<0.05膿血便緩解時間3.65±2.15 5.19±2.15 2.910<0.05內(nèi)鏡檢查恢復正常時間21.09±4.34 27.34±4.34 5.850<0.05腹痛緩解時間6.09±2.35 7.34±2.35 2.161<0.05
2.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L-8、IL-10、IFN-γ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TNF-α、IL-8、IL-10、IFN-γ 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ml)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ml)
注: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8,白細胞介素-8;IL-10,白細胞介素-10;IFN-γ,γ-干擾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指標TNF-α IL-8 IL-10 IFN-γ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50)3.32±1.45 2.58±1.61a 40.32±5.75 25.78±4.89a 63.32±14.45 32.78±7.81a 8.62±3.45 5.38±1.31a研究組(n=50)3.27±1.44 1.34±0.91a 41.32±5.64 14.78±4.79a 62.32±14.45 22.78±6.81a 8.52±3.45 2.38±1.01a t值0.141 3.852 0.713 9.231 0.281 5.544 0.118 9.068
2.3 兩組不良反應癥狀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癥狀程度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癥狀程度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項目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50)4.45±1.31 1.88±0.31a 5.38±1.35 1.64±0.26a 4.81±1.41 2.17±1.21a 2.31±1.12 1.28±0.22a 3.46±1.08 1.48±0.52a研究組(n=50)4.51±1.31 1.21±0.31ab 5.33±1.35 1.08±0.26ab 4.89±1.41 1.31±1.21ab 2.28±1.12 1.03±0.22ab 3.48±1.08 1.18±0.52ab t值0.186 8.779 0.150 8.749 0.230 2.887 0.109 4.616 0.075 2.343
現(xiàn)階段,IBM 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報道[7]指出,IBM 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包括腸道抗炎與促炎因子失衡、飲食、遺傳因素、感染、環(huán)境、腸道菌群失調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導致炎癥性腸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嚴重影響人們正常工作和生活。菌群失調可能與身體腸系統(tǒng)的損傷有關,臨床常用美沙拉嗪進行治療,美沙拉嗪是一種治療潰瘍性腸炎的常用藥物,具有抑制形成前列腺素與白三烯的作用,從而抑制腸壁炎癥的發(fā)展,美沙拉嗪有效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可在結腸、回腸尾端定向釋放,從而對結腸黏膜與其過氧化物酶所形成的白三烯、前列腺素E2發(fā)揮阻滯作用[8],抑制機體炎性反應的發(fā)生,從而治療對癥性腸病。由于長期使用該藥物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為改善此現(xiàn)象,并對菌落失調進行調節(jié),本研究采用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益生菌是一種具有在腸道黏膜外表黏附并調節(jié)免疫功能作用的藥物。益生菌的使用可控制腸道內(nèi)微生物的平衡,從而降低腸道免疫系統(tǒng)功能引發(fā)炎癥性腸病,實現(xiàn)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目標。且益生菌具有增強黏膜防御屏障作用,可促進腸黏膜上皮細胞有效結合,對調節(jié)黏膜免疫應答反應具有積極作用,可降低腸道內(nèi)酸濃度,從而阻止大量病菌繁殖增長;乳桿菌分泌的H2O2等能有效滅殺病原微生物,對緩解炎癥反應具有積極的意義。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可明顯增強治療效果,因益生菌對黏膜屏障有保護作用,能緩解患者不良反應癥狀。有研究[9]指出,采用益生菌對IBM 實施輔助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另有報道[10]指出,采用益生菌治療IBM,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調節(jié)機體功能,加快癥狀消失。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腹瀉緩解時間、膿血便緩解時間、內(nèi)鏡檢查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緩解時間、里急后重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8、IL-10、IFN-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可有效改善炎癥性腸病患者腹脹、腹瀉、便秘、噯氣、皮疹程度,同時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有效縮短臨床指標恢復時間,緩解炎癥反應并促進病情恢復,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