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首利
(蓋州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線科,遼寧 營口 115200)
缺血半暗帶(IP)指介于梗死灶與正常組織間的移行區(qū)域,該部位處于可逆性損傷階段,但隨著腦梗死發(fā)生時間的推移,梗死區(qū)向外逐漸擴展,IP 則逐漸縮小,直至消失[1]。急性腦梗死治療中及時搶救IP 可阻止細胞死亡過程,控制不可逆性損害產(chǎn)生[2]。磁共振擴散加權(quán)成像(DWI)可顯示出缺血病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反映顱內(nèi)血管情況,為腦梗死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3-4]?;诖耍狙芯恐荚谔骄縈RA、DWI 技術(shù)對急性腦梗死IP 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5 月至2019 年10月本院收治的4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完成灌注成像(PWI)、MRA、DWI檢查,DWI均顯示為大腦中動脈供血區(qū)腦梗死,根據(jù)MRA 顯示大腦中動脈M1 段閉塞情況分為顯示M1 段閉塞組(n=24)與未示M1 段閉塞組(n=21)。顯示 M1 段閉塞組男 13 例,女 11 例 ;年齡 34~83 歲,平均(64.02±10.69)歲。未示M1 段閉塞組男12 例,女9例;年齡32~82 歲,平均(63.78±10.74)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p>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院前識別、病史采集,結(jié)合腦部CT、MRI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為單側(cè)新發(fā)梗死;未行溶栓治療者;急性后循環(huán)腦梗死且發(fā)病24 h以內(nèi)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顱內(nèi)血管畸形者;存在檢查禁忌或無法配合檢查者。
1.3 方法 MRI檢查:使用NSM-S15P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東軟醫(yī)療),梯度場切換率150 T/(m·s),DWI 采用自旋平面回波(SE-EPI)序列,軸位掃描,重復時間2 800 ms,回波時間83 ms,矩陣128×128,視野23 cm×23 cm,層厚5 mm,層間距1.5 mm,多彌散加權(quán)程度(b 值)取0、1 000、1 500 s/mm2,采集19層覆蓋全腦。MRA 檢查:三維時間飛躍法(3DTOF)結(jié)合多薄塊重疊采集法,將獲取的血管圖像以最大信號強度投影建設(shè),結(jié)合原始圖像分析。軸位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成像(PWI-DSC):自由感應衰減序列,重復時間1 500 ms,回波時間43 ms,矩陣128×128,視野23 cm×23 cm,層厚5 mm,層間距1.5 mm,采集50次,共14層。檢查前注入靶向造影劑。
1.4 觀察指標 所有數(shù)據(jù)傳送至西門子工作站,獲取不同 b 值 DWI 圖像 ,DWI 異常體積測量時 b 值取1 500。手工勾取PWI 異常信號區(qū),病變體積=異常面積×層厚,所有步驟均由神經(jīng)影像專家完成。PWI異常體積≥10 ml,PWI 異常體積>DWI 梗死體積的20%,定義為PWI-DWI 不匹配。顯示M1 段閉塞組中,DWI 檢出梗死體積<25 ml,定義為MRA-DWI梗死體積不匹配;DWI-Alberta 梗死早期CT 評分≥7,定義為MRA-DWI梗死部位不匹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影像學表現(xiàn)比較 兩組DWI 梗死體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MRA 結(jié)果顯示,顯示M1 段閉塞組PWI 異常體積大于未顯示M1 段閉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影像學表現(xiàn)比較(,ml)Table 1 Comparison of imag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l)
表1 兩組影像學表現(xiàn)比較(,ml)Table 1 Comparison of imag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l)
組別顯示M1段閉塞組(n=24)未示M1段閉塞組(n=21)t值P值DWI梗死體積32.56±36.97 16.37±41.69 1.381 0.174 PWI異常體積169.13±65.80 59.31±57.16 5.934 0.000
2.2 兩組不匹配情況比較 45例患者中,存在PWIDWI不匹配36例,占比80.00%(36/45);MRA-DWI梗死體積不匹配17例,占比37.78%(17/45);MRA-DWI梗死部位不匹配16例,占比為35.56%(16/45)。
DWI 可在腦梗死發(fā)病的數(shù)分鐘至幾個小時內(nèi)清楚地識別嚴重腦缺血區(qū),PWI可發(fā)現(xiàn)缺血核心及周圍腦組織灌注損害情況,對DWI信息進行有效補充,PWI-DWI不匹配是目前臨床溶栓治療的重要參考,但PWI 需注入造影劑,操作技術(shù)復雜,費用高,具有一定局限性[5]。臨床治療中,若高估IP范圍,可導致過度治療情況發(fā)生,不僅增加患者治療花費,還需面臨再灌注治療損傷,增加治療風險,而評估不準確也可導致部分需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錯失機會[6-7]。因此,需尋找一種更為安全實用且診斷效能高的的IP診斷方法。
MRA無損傷,檢查時間短,可多角度旋轉(zhuǎn)顯示腦血管血流情況,在腦梗死診斷中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MRA 顯示M1 段閉塞組的PWI異常體積大于未示M1段閉塞組;45例患者中,存在PWI-DWI不匹配36例,占比80.00%;MRA-DWI梗死體積不匹配17例,占比37.78%;MRA-DWI梗死部位不匹配16例,占比為35.56%;可見MRA-DWI不匹配診斷可有效篩選IP患者,但漏診率較高,即MRA檢查未示M1段閉塞患者也可存在PWI-DWI不匹配。分析原因可能為,動脈閉塞或嚴重狹窄可致供血區(qū)低灌注,但部分閉塞患者由于后循環(huán)經(jīng)后交通動脈代償也可顯影,若代償不充分則供血區(qū)也可存在低灌注情況[9-10]。雖MRA-DWI不匹配敏感度低,但其陽性預測值高,溶栓治療費用高,具有一定風險,患者需慎重選擇,而通過一種陽性預測值高的診斷方式可較為有效的篩選出需溶栓治療的人群[11]。
綜上所述,MRA、DWI 技術(shù)診斷急性腦梗死IP陽性預測值高,敏感度低,對臨床指導溶栓治療具有一定意義,但仍需更多的研究來探討能否進一步提高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