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寧
(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沈陽110003)
遼寧省重點輸供水工程三段隧洞施工一標2號洞為輸水淺埋隧洞,洞口洞頂埋深12.0~22.0m,上部覆蓋巖層厚5.0~16.0m,巖石巖性以較軟的、強度低的凝灰?guī)r為主(遇水易軟化);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節(jié)理面平直光滑無填充,部分夾淤泥;巖體完整性差,較破碎;巖體透水性較弱,地下水呈滴水狀態(tài);隧洞進口20.0m地質預報均為Ⅴ類圍巖。隧洞斷面型式為圓形,成洞洞徑為5.8m,進口段開挖洞徑設計為7.5m;初期支護參數(shù):系統(tǒng)架設HW150型鋼鋼架,間距500mm;φ25系統(tǒng)錨桿,長3.5m,間距1000mm×500mm,隨型鋼鋼架垂直打入巖壁,可代替鎖定錨桿;φ8鋼筋網,間距150mm×150mm;C30噴射混凝土,厚200mm,要求濕噴;超前預支護超前小導管φ42,間距300mm,長4.0m;φ72mm管棚,間距400mm,長25.0m。
隧洞超前預支護方式中的無工作室管棚施工技術,是在常規(guī)管棚施工技術基礎上的一種優(yōu)化設計。為管棚推進器創(chuàng)造工作空間,遂在隧洞開挖外輪廓線擴挖40cm,長180cm。為進行管棚鉆孔布置,按照隧洞施工技術規(guī)范采用最大外插角3°造孔,位于初期支護內側約40cm處。待鉆孔施工完成后,將鉆桿與管棚連接逐根推進孔內,若出現(xiàn)管噴侵占初期支護空間,使用管棚推進器將管棚推至隧道開挖線以外,侵占部位解決方式主要靠前一循環(huán)管棚與之進行有效搭接。[1-4]
管棚施工型號采用φ72無縫鋼管,管壁厚6 mm,每節(jié)長4.0~6.0m,總長25.0m,設計外插角3°,縱向搭接長3.0m,環(huán)向間距40cm,布設范圍頂拱120°,共35根。
鋼管周身梅花形布設φ8mm溢漿孔,溢漿孔間距控制在20~30cm,為便于管棚安裝,每根管棚端頭施作成錐形狀封閉,管棚末端2.0m范圍內不造孔。接頭處內套管采用長度為0.5m的φ60無縫鋼管焊接連接,以保證鋼管之間的連接強度。根據(jù)鉆機使用參數(shù)確定管棚推進器工作空間,空管鉆進長度L=3.8m,φ72mm,用長25.0m的大號管棚鉆深28.8m。
管棚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管棚施工工藝流程圖
3.3.1 止?jié){墻
為了方便管棚鉆孔、預防掌子面冒漿、提高掌子面平整度,決定在掌子面處制作一道厚0.6m、強度為C20三級配的止?jié){墻,現(xiàn)場架設鋼模板,分層澆筑。
3.3.2 孔口管
測量工程師按照40cm間距布設起鉆點,并標識出來,方便施工人員操作。待鉆機校準位置及施鉆角度后,跳孔鉆入1.2m深度,然后退出。φ100mm孔口管安裝頂入,當孔口管與法蘭端部距離為0.3m和0.6m時,纏繞棉紗,同時將錨固劑裝入孔內,最后將孔口管頂入孔內,保證裝入錨固劑與鋼管壁四周緊密接觸無縫隙,防止漏漿[4]。
3.3.3 管棚孔
φ90鉆頭一次性完成管棚鉆孔。待鉆機就位后,調整后機身位置與鉆桿角度,鉆桿順著孔口管施鉆。當鉆孔完成以后,采用高壓風槍、高壓水槍輪流清洗鉆孔,為了預防出現(xiàn)串漿情況,施工采用跳孔施鉆。
3.3.4 預注漿堵水
有的鉆孔出水量很大,采用預先注漿以起到堵水作用。止?jié){塞采用法蘭盤,全孔一次性完成注漿施工,水灰比控制在0.6∶1~1∶1,終壓注漿控制標準為1.6MPa。現(xiàn)場實際注漿可適當調整。
3.3.5 管棚頂進
內套管焊接工藝頂進施工,鉆完一孔即頂進以管棚鋼管,如此循環(huán)。已進行了預注漿的孔,完成掃孔后需進行管棚頂進,在同一個斷面上,鋼管的接頭數(shù)量不應超過50%,鄰近鋼管錯開距離應大于1.0m為好。最后一節(jié)鋼管管棚尾部應加工成凹榫型,利用與凹榫相吻合的推進器推力將其推入孔內,推進終點開挖輪廓線以外。
3.3.6 管棚注漿
跳孔方式開展注漿施工,采用先奇后偶的方式打設鋼花管注漿,與此同時檢查其注漿效果。鋼管頂進到設計深度位置,尾部留有15cm露出巖體,待注漿備用。采用WDSJ200型注漿機進行注漿施工,止?jié){塞套在鋼管上塞入孔中,注漿壓力控制在0.5~1.6MPa,注漿水灰比控制在0.6∶1~1∶1,水灰比可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注漿情況調整設置參數(shù)。
單孔注漿量采用定量與定壓相結合的雙重控制標準。定量標準:每延米注漿量控制在0.3~0.6m3,若單孔注漿量已達設計標準上限而注漿壓力不增高時,調整注漿配合比,加濃漿液等級注漿,使得注漿壓力上升縮短凝結時間,達到灌漿目的。定壓標準:終壓注漿控制標準為上限1.6MPa,頂拱部位采用較低注漿壓力,而中下部采用較高注漿壓力,當進漿速度降至初始進漿速度的25%時達閉漿標準,即為設計注漿壓力。
常規(guī)管棚施工方式需要的工作室空間很大,需要在原有開挖斷面尺寸基礎上擴挖0.8m左右,長度達到10.0m。根據(jù)地質預報,在Ⅴ類圍巖且大部分為凝灰?guī)r的情況下,擴挖極易造成塌方等事故,應盡可能少破壞原始地應力平衡,以保證施工安全;待常規(guī)管棚施工完成后需要混凝土回填。0.8m厚度混凝土自重較大,對鎖口段二次襯砌模板提出較高要求,其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能否滿足要求需加以驗證,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無工作室管棚在盡量不增加擴挖空間情況下,完成管棚施工,保障了施工安全。
常規(guī)管棚施工空間較大,隨之而來的是石方開挖工程量增加,對應的隧道初期支護所用鋼筋網、型鋼鋼架、噴射混凝土等工程量增加,隧道二次襯砌混凝土量增加,人工費增加等等一系列成本增加問題,部分工程量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無工作室與常規(guī)管棚方案工程量對比表
根據(jù)表1可以看出,無工作室管棚可比常規(guī)管棚施工節(jié)省投資,降低工程成本。
1)無工作室管棚施工控制參數(shù)滿足規(guī)范、設計相關要求,其外插角控制在3°,超前預支護效果良好。
2)管棚推進器的應用,可將管棚末端一直推進到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提前解決了在隨后隧道開始施工時遇到的鋼管切割問題。
3)施工方便靈活,斷面轉換空間小,在進度上滿足不良地質段快速掘進施工的要求。
隨著地下隧道工程施工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作為超前預支護的管棚施工技術也得到了飛躍的進步,無工作室管棚施工靈活、操作工藝簡單,尤其在降低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比常規(guī)管棚施工更具優(yōu)勢。無工作室管棚施工技術在三段隧洞2號進口段得到了很好地應用,并為后續(xù)開挖、襯砌施工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可為其他同類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