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 彥
艱苦,已不足以概括中石化勘探分公司羌塘5001 高地黨員青年突擊隊在青藏高原上的工作。
地球赤道周長4 萬公里,而中石化勘探分公司羌塘5001 高地黨員青年突擊隊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上的行程是3萬多公里,幾乎繞了地球一圈。
這支隊伍以“旗幟”“棟梁”的定位,帶著“再立新功、再創(chuàng)佳績”的期許,聯(lián)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無錫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調中心,克服高原反應、晝夜溫差等重重困難,在生命禁區(qū)羌塘盆地風餐露宿、翻山越嶺,吃住在汽車上,勘探油氣資源,用雙腳丈量世界屋脊近3 個月。
他們,讓黨旗飄揚在海拔5000 米,讓黨徽閃耀在地球第三極。
這次羌塘盆地野外考察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考慮雨季安全,踏勘主要集中在公路兩側的露頭剖面;第二階段,避開雨季,野外工作集中在北羌塘無人區(qū)。
“此次野外是羌塘盆地油氣勘探前站中的前站,是基礎中的基礎。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xù)的研究和部署方向。我們要傳承石油精神石化傳統(tǒng),努力成為公司最可信賴的偵察尖兵?!标犻L范志偉的錚錚誓言鏗鏘有力。
但他們面對的是羌塘盆地無人區(qū),占地近20 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到成都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平躺著休息都相當于在成都負重20 公斤。
高原上,風大得嚇人,面對面說話都聽不清楚??諝馓貏e干燥,隊員每天流鼻血。隊員們最害怕天黑,躺在床上胸悶氣短,怎么也睡不著,經常坐到天亮。
開車去工作地點就是一場修煉——坑坑洼洼的渣石路,不得不穿越的河道等等。一不小心,車就會陷進泥坑或爆胎。天氣多變,有時費盡周折趕到剖面,突然來幾場雨,甚至雷電冰雹,啥活都干不成。幫助老鄉(xiāng)避雨、過河,幫助老鄉(xiāng)拖拋錨的貨車,這也是他們的工作日?!?/p>
生活也滄桑。早中餐,土豆配一雞蛋;晚餐,一葷一素一湯。隊員們從沒想過的是,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之地,竟然有鬧水荒的地方。
在這樣的地方搞勘探,支撐著他們的是信念,是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范志偉說,黨員戰(zhàn)斗力強不強,高原勘探就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預備黨員魏富彬說,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克服困難是應該的,與前輩鐵人們比起來,這些又算得了什么。
盆地油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后的寶藏。想要獲取這些寶藏,突擊隊員每天徒步在海拔5000 多米以上的雪山之巔。
連續(xù)實測江愛達日那剖面2 天后,考慮到隊伍長期在5000 米以上太辛苦,考察小組決定休整一天。估計老天也覺得他們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下了整整一天大雪。
等他們再來實測時,雪線下移,高山積雪融化而成的小溪變成了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從腳下歡快流過。這樣一幅美景,對他們來說并不美好。
實測終點在海拔近5300 米的山下,山底有山洞,小河從山洞流過。前兩天河水較少,在最淺的地方墊上石頭就可以通過,現(xiàn)在不行了。
小伙伴們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可河水漲了過不去。翻山呢,兩側山坡全是碎石,爬一步,下滑半步,有點危險。
隊長考慮返回,過兩天水量小了再來測??申爢T們想著又要從溝口海拔4900 多米爬到這里,實在心有余悸。
“干脆蹚水過河吧!”有人提議?!昂?,就這么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小伙伴們邊說邊脫鞋襪。
“哇哇哇,冰、冰、冰!”第一個“吃螃蟹”的,被雪山水冷刺得尖叫,沒走幾步,就凍得腳后跟都不知道是誰的了。那種冰冷刺骨的感覺,一輩子難忘。
背著十幾斤樣品返回時,只剩2 人選擇再次蹚水,另外4 人不敢再嘗試那種冰冷,選擇了翻山。雖然爬山也很艱難,爬一小段要大口喘氣好一會兒,50 米不到的距離,就需要休息3~4 次,但比刺骨的雪水要好點兒。
就這樣艱險地完成了一次勘探任務,他們還慶幸地說,幸虧那天堅持測完,回走的時候,雨夾冰雹就來了,不然又要耽擱幾天……
●供圖/賀 彥
藏北的天氣,多變得令人生畏。欲探地層奧秘,必經受考驗。
那天下午,小伙伴們正在盆地腹地長水河剖面觀測采樣。慢慢的,風嗚嗚地吼了起來,天空彤云密布——這是大雪將至的信號。
在這里,一旦下雪就是一周多。為了在大雪封山前返回駐地,他們趕緊撤退。
回返不到一半,雪越下越密,越下越大,道路也變得泥濘不堪。即使大家都小心翼翼的,最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所有車輛陷在海拔5200 米的藏北高原上。
為了不耽誤另一小組的進度,考慮到車上還有夠3 天的食物,他們決定自救。但在無人區(qū)自救,談何容易!
讓車輛趴窩動彈不得的地方是草地,石頭很難找。大家漫山遍野地尋,最終在山頂上找到。腦補一下,這是怎樣艱辛的場景——暴雪滿天飛,在走幾步都喘不上氣的高原,5 個人一次次爬上山頂,挖出石頭,搬下山;-5℃,大家擠在玻璃被凍裂的汽車里過夜……
最終利用石頭和拖車繩、挖車工具,經過兩天一夜奮戰(zhàn),他們自救成功。脫身后大家定了定神,發(fā)現(xiàn)剩下的食物僅夠維持半天了。慶幸不已!
他們說,這次經歷終身難忘,感悟到“眾志成城”“不拋棄不放棄”的真諦。
人們想象中的勘探科研人員,是坐在辦公室看看圖紙,在電腦里搗騰各種數據,再寫論文的好職業(yè)。如果不走入他們,便無法想象他們是這樣與風霜雨雪相伴,是這樣的險象環(huán)生,甚至直面生命威脅。
現(xiàn)在,羌塘5001 的隊員們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對家人,他們說的更多的是,高原風景極美,而且經常會發(fā)生浪漫的事。比如偶遇藏羚羊,比如陪伴他們百余公里從未掉隊的小狗……
但事實上,在高原的每一天,他們都想著:“以后打死都不來了!”可是,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因為大家知道,這段經歷將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是他們?yōu)楹粚崌鴥饶茉椿A,提高國家油氣自我保障能力盡的一份力量,是無比光榮的責任使命。
“他們作為天然氣大發(fā)展的野戰(zhàn)軍、偵察兵,解決了羌塘盆地存不存在烴源巖、有沒有好相帶等問題。沒有他們的堅持,羌塘勘探歷程就會延遲10年、20年。未來即使發(fā)現(xiàn)一個小油田,也有極高的戰(zhàn)略意義?!敝袊瘓F公司高級專家、勘探研究院院長黃仁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