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福建東山八尺門海域現代沉積物分布特征及其沖淤演化過程

        2022-02-21 10:49:50游遠新
        漁業(yè)研究 2022年1期

        游遠新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 廈門 361013)

        海灣是海陸相互作用最劇烈的區(qū)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掩護條件,也成為了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高強度的海洋開發(fā)活動對海灣地形地貌演化及其沉積環(huán)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4]。海灣地貌形態(tài)除受到區(qū)域地質構造運動的塑造,同時還取決于氣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在小尺度時間范圍內后者是海灣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5-6]。淺海灘涂圍墾、海堤修建、填海造地、港口碼頭建設及水產養(yǎng)殖等活動,改變了海域自然屬性,使得納潮量減少、水動力條件發(fā)生變化、水體交換能力降低、泥沙淤積,導致海灣灘槽動力格局發(fā)生變化,改變了自然條件下的岸灘沉積環(huán)境[7-10]。加上養(yǎng)殖活動所產生的入海污染物,使得海域海水日益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造成海灣生態(tài)、資源環(huán)境和地質災害等諸多問題[11-13]。

        八尺門海堤建于1961年,全長620 m,是當時溝通東山島與陸地的唯一途徑。由于海堤無洞閘,八尺門海堤完全阻隔了東山灣和詔安灣的水體交換,導致流速降低、淤積嚴重,加上近年來海水養(yǎng)殖規(guī)模不斷擴大[14],投餌量增多以及人們生產生活廢棄物的排放,使得八尺門海堤兩側海水水質日益污染,水中重金屬、石油烴有害物質超標[15-16],養(yǎng)殖業(yè)及人類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F八尺門海堤的交通作用已被完全替代,為了增強東山灣與詔安灣海水交換和自凈能力,改善八尺門海域的環(huán)境問題,需要將八尺門海堤打開。之前報道的關于該海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東山灣潮流動力特征、東山灣泥沙運移趨勢及東山灣的海底沖淤變化特征[17-20],對八尺門海堤建設引起的局部海域的海底沖淤演化特征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對八尺門海堤兩側表層沉積物、柱狀沉積物進行分析以及不同年代水深資料對比,分析八尺門海域沉積環(huán)境和沖淤演化特征,并綜合各項人類活動分析其演變原因,為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和保護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qū)概況

        八尺門位于福建東南的詔安灣和東山灣之間的東山島北端,與云霄縣陳岱隔海相望。八尺門原為連接東山灣和詔安灣的狹長海峽,將東山島與陸地分隔開,八尺門海堤東西兩側全長約12 km,寬500~1 000 m。八尺門海堤中心坐標為23.77°N、117.41°E。八尺門地理位置見圖1。

        東山灣和詔安灣潮汐性質屬于半日潮流,由北向南漲潮歷時逐漸增大,落潮歷時逐漸減小,且受灣內灣外地勢不同的影響,灣內潮差普遍大于灣外潮差。潮流呈現典型的往復流運動形式。由于八尺門海域地處在狹長的灣內,海峽內波浪作用較弱[21]。

        在地層上,研究區(qū)位于華南加里東褶皺系東部之閩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斷折帶南段。區(qū)內地殼結構具二元特點,基底由前泥盆系變質巖、混合巖組成,蓋層由中生代陸相碎屑沉積巖火山巖、火山碎屑熔巖組成[22]。

        在構造上,研究區(qū)位于長樂-南澳北東向深大斷裂帶,是長期地質構造活動較強的地殼薄弱帶,區(qū)內構造軸跡因受上述構造的影響,亦以北東向為主。據近年來垂直形變測量成果表明,自漳浦至詔安一帶,近年來均為平穩(wěn)緩慢上升階段,自1957—1972年上升量為+39 mm,平均年變率為+2.5 mm/a[22]。

        在陸地地貌上,研究區(qū)主要以構造侵蝕丘陵、侵蝕剝蝕臺地、洪沖積平原、風成沙地為主;海岸地貌以水下淺灘、潮灘、海灘和養(yǎng)殖場為主[22]。

        2 材料來源與分析方法

        2.1 沉積物采集與分析

        2020年,在八尺門海堤兩側的東山灣和詔安灣共采集了100個表層沉積物樣品和6根柱狀沉積物樣品,采樣站位見圖1。對表層沉積物進行粒度分析,柱狀沉積物每間隔10 cm進行210Pb活度測試。

        表層樣品進行粒度分析,取少量樣品用雙氧水和稀鹽酸進行處理,除去有機質和碳酸鹽,靜置后加去離子水清洗離心,用超聲波震蕩后用激光粒度儀進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單位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使用的激光粒度儀型號為英國Malvern公司生產的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儀,測量范圍為0.02~2 000 μm,測試相對誤差小于1%,粒度結果用儀器自帶軟件以0.25 Φ間隔輸出測量數據。粒度參數(平均粒徑、分選系數、偏態(tài)系數、峰態(tài)系數等)的計算采用McManus矩值法公式。

        210Pb活度采用γ分析方法。稱取10 g左右經冷凍干燥或低溫(小于60°C)烘干至恒重的樣品放入與標準樣品同樣規(guī)格的塑料樣品管中,密封3周以上,以使樣品中的226Ra與210Pb處于永久衰變平衡體系,然后測定放射性核素210Pb的含量。測試儀器為美國ORTEC公司生產的GWL-120-15-XLB-AWT井式超低本底高純鍺探測器、數字化譜儀及多通道分析系統。該γ譜議的主要指標為對Co 1.33 MeV的能量分辨率為2.25 MeV、峰康比大于60∶1、相對探測效率為62%,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每個樣品的測量時間為不少于40 000 s(實時),210Pb的比活度由46.5 Kev處的γ射線譜峰面積求算,226Ra比活度根據214Pb的譜峰面積(295.2 Kev)求算,半衰期極短的214Pb是226Ra的衰變產物。樣品的過剩210Pb(210Pbex)比活度為210Pb的比活度與226Ra比活度的差值。210Pb和226Ra標準樣品由中國原子能研究所提供。210Pb活度測試在南通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進行。

        2.2 水深資料來源與分析

        本研究水深對比資料來自歷史海圖和實測水深:1)2017年出版海圖,1∶40 000詔安灣及附近,海圖號:14391,測量時間為1985、1971和2012年;2)2013年出版,1∶30 000 東山灣海圖,海圖號:14371,測量時間為1985和1992年;3)2020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在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實測的1∶1 000、1∶2 000以及1∶5 000水深資料。

        把不同時間版本的海圖資料掃描至計算機,將掃描圖件導入ARCGIS軟件進行地理配準,運用ARCGIS軟件對水深數據數字化,隨后進行插值處理,并且將實測水深數據也導入ARCGIS軟件,將上述不同時期的水深轉換成85高程和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并疊加在一幅圖上,制成水深對比圖。

        3 結果

        3.1 表層沉積物組分及其粒度參數特征

        3.1.1 沉積物類型分布特征

        表層沉積物分類與命名采用謝帕德分類法[23],根據粒度分析結果顯示,表層樣中均不含礫,其在謝帕德沉積物三角圖解的投影如圖2。研究區(qū)表層沉積物類型只有3種,分別為黏土質粉砂(YT)、黏土砂質粉砂(YST)和粉砂(T)。沉積物類型以黏土質粉砂為主,共98個站位,黏土砂質粉砂和粉砂均為1個站位。在空間分布上,粉砂站位位于詔安灣調查區(qū)的中部,黏土質粉砂站位位于東山灣八尺門海堤東南約3.5 km的養(yǎng)殖池塘旁。

        表層沉積物組分以粉砂為主,含量界于46.2%~79.5%之間,平均值為61.0%;黏土含量次之,含量界于20.5%~48.1%之間,平均值為37.31%;砂含量最少,含量界于為0%~28.7%之間,約一半站位砂含量為0%,平均值約為1.65%。

        3.1.2 沉積物粒度參數分布特征

        表層沉積物粒度參數分布特征見圖3。研究區(qū)表層沉積物平均粒徑總體上變化不大,界于6.04~7.98 Φ之間,平均值約為7.51 Φ,高值位于詔安灣水道、詔安灣養(yǎng)殖區(qū)和鹽田附近以及東山灣水道和沿岸海域,表明狹窄水道以及沿岸的沉積物平均粒徑較小。平均粒徑的空間分布與表層沉積物黏土含量空間分布有較好的對應,說明研究區(qū)表層沉積物粒度受沉積物中黏土含量的控制。表層沉積物分選系數范圍為1.32~2.59,總體為分選較差到差,平均值為1.64,分選相對較好的區(qū)域有八尺門海堤兩側的水道、大嵼島旁邊的水道以及養(yǎng)殖區(qū)南部海域。研究區(qū)大部分站位的表層沉積物為正偏,偏態(tài)范圍為-0.25~0.50,平均值為0.11,負偏主要分布在詔安灣水道。研究區(qū)沉積物峰態(tài)范圍為0.71~1.34,屬于平坦至尖銳,平均值為1.02,高值區(qū)位于詔安灣水道以及詔安灣中心站位。

        3.1.3 沉積物沉積環(huán)境劃分

        沉積物組分及其粒度參數是反應沉積區(qū)沉積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24-26],各項指標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對沉積物組分及其粒度參數進行分析,可以了解研究區(qū)的沉積環(huán)境。如果對所有的粒度參數和沉積物組分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并不能很好地指示研究區(qū)沉積環(huán)境的差異,因此本文選擇能夠代表研究區(qū)特征的粉砂含量、平均粒徑和分選進行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方法為組間距離法,測量采用平方歐式距離。聚類分析結果見圖4,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將研究區(qū)分為六類沉積環(huán)境,各類沉積區(qū)的沉積物組分及其粒度參數見表1。

        表1 各沉積區(qū)表層沉積物組分及粒度參數特征值Tab.1 Components and grain size parameters of surface sediment in various sedimentary areas

        Ⅰ~Ⅳ類沉積區(qū)沉積物類型均為黏土質粉砂,其中,Ⅰ類沉積區(qū)主要分布在八尺門海堤兩側、東山灣大部分海域以及詔安灣中部海域,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80%、63.30%和35.90%,平均粒徑平均值為7.48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1.60,分選較差,偏態(tài)為正偏,峰態(tài)為中等(正態(tài))。Ⅱ類沉積區(qū)分布在詔安灣的中部海域的兩個站位以及八尺門海堤東側東山灣的一個站位,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07%、67.73%和32.20%,平均粒徑平均值為7.40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1.60,分選較差,偏態(tài)為正偏,峰態(tài)為中等(正態(tài))。Ⅲ類沉積區(qū)分布在詔安灣中部、詔安灣水道以及東山灣部分近岸區(qū)域,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39%、58.67%和39.95%,平均粒徑平均值為7.64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1.61,分選較差,偏態(tài)為近對稱,峰態(tài)為中等(正態(tài))。Ⅳ類沉積區(qū)分布在詔安灣狹窄水道,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6.57%、51.74%和41.69%,平均粒徑平均值為7.52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1.91,分選較差,偏態(tài)為近對稱,峰態(tài)為中等(正態(tài))。

        Ⅴ類沉積區(qū)沉積物類型為黏土砂質粉砂,位于八尺門海堤東側3.5 km處的養(yǎng)殖池塘附近,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8.70%、46.20%和25.10%,平均粒徑平均值為6.04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2.59,分選差,偏態(tài)為負偏,峰態(tài)為平坦。

        Ⅵ類沉積區(qū)沉積物類型為粉砂,位于詔安灣中部,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79.50%和20.50%,平均粒徑平均值為6.77 Φ,分選系數平均值為1.72,分選較差,偏態(tài)為很正偏,峰態(tài)為尖銳。

        3.2 柱狀沉積物210Pb放射性活度及其沉積速率

        根據柱狀沉積物中放射性核素210Pb的活度測試結果,過剩210Pb(210Pbex)與深度的關系曲線見圖5。柱狀樣1、2、3來自于東山灣,柱樣4、5、6來自于詔安灣。1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80 cm及之后210Pbex未檢出,最大值為99.55 Bq/kg,最小值為14.34 Bq/kg。2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的增加呈近等幅的擺動,最大值為72.97 Bq/kg,最小值為34.51 Bq/kg。3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的增加表現為兩次先增加再減少的趨勢特征,最大值為63.89 Bq/kg,最小值為1.06 Bq/kg。4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的增加表現為先減小,再稍微增加,最后逐漸減小的特征,60 cm及之后的沉積物中未檢出210Pbex,最大值為9.82 Bq/kg,最小值為0.14 Bq/kg。5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增加呈現波浪狀起伏的特征,最大值為61.99 Bq/kg,最小值為0.92 Bq/kg。6號柱狀樣210Pbex隨深度增加呈先減小再增加,隨后再減小的趨勢,60 m及之后210Pbex未檢出,最大值為16.15 Bq/kg,最小值為0.10 Bq/kg。

        從沉積速率與深度的二元圖解中可以看出(圖6),1號柱狀樣從底層到表層沉積速率逐漸變大,最大值為0.272 g/cm2·a-1,2、4、5、6號柱狀樣底層到表層沉積速率總體上是逐漸增大,在表層10~20 cm達到最大,之后再減小,最大沉積速率分別為0.434、0.118、1.366、0.804 g/cm2·a-1;3號柱狀樣為加密測試,從底層到表層,沉積速率先增大,在50 cm達到最大,之后逐漸減小,10 cm之后又變大,最大沉積速率為0.357 g/cm2·a-1。

        3.3 各時期沖淤變化

        根據水深數據測量年代的不同,將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分為三個區(qū)域進行對比(圖7),區(qū)域一為東山特大橋往西南海域;區(qū)域二為八尺門海堤東側引水渠以東海域至東山特大橋海域;區(qū)域三八尺門海堤東側引水渠以東海域。

        區(qū)域一見圖7a,水深數據分別為1971年和2020年。在東山特大橋至大嵼大橋之間的狹窄水道,兩岸2 m等深線向中間水道遷移,東岸等深線平均遷移距離為84 m,平均遷移速率為1.7 m/a,西岸等深線平均遷移距離為61 m,平均遷移速率為1.2 m/a,表現為嚴重淤積,水道寬度變窄;在水道南段,4 m等深線表現為向兩岸遷移,表現為沖刷,強度不大,6 m等深線范圍變化不大;在水道北段,出現4 m等深線,表明該海域為沖刷狀態(tài)。大嵼大橋至東山灣口門,該區(qū)域2 m等深線向兩岸擴大,表現為沖刷,并在中央養(yǎng)殖區(qū)兩側的水道出現4 m等深線,說明該區(qū)域為沖刷狀態(tài),強度較大,總體上該區(qū)域表現為沖刷狀態(tài)。

        區(qū)域二見圖7b,八尺門海堤至東山特大橋段水深數據分別為1971年和2020年。海堤往詔安灣600 m內2 m等深線變化不大,再往西至東山特大橋,沿岸兩側的2 m等深線均向中部水道遷移,且遷移量大,最大遷移距離為240 m,北側等深線平均遷移距離為126 m,平均遷移速率為2.6 m/a,南側等深線平均遷移距離為80 m,平均遷移速率為1.6 m/a,表現為嚴重淤積,水道寬度變窄;位于水道轉彎附近的4 m和6 m歷史等深線逐漸變?yōu)? m等深線,表現為嚴重淤積。在八尺門海堤往詔安灣800 m內,4 m等深線向四周擴大,北側4 m等深線最大遷移距離為158 m,平均遷移距離為120 m,平均遷移速率為2.4 m/a,表現為沖刷;6 m等深線向海堤移動,且出現8 m等深線,表現為在海堤附近水深加深,表現為海堤西岸沖刷狀態(tài)??傮w上,八尺門海堤西側附近為沖刷狀態(tài),在轉彎處至東山特大橋表現為淤積,強度較大。

        在八尺門海堤東側至引水渠的1.2 km海域內,水深數據為1985年和2020年。南側2 m等深線東段表現為向水道中間遷移,距離為60 m,表現為淤積;北側2 m等深線西段向岸邊遷移,距離約為50 m,表現為輕微沖刷;東段向水道中間遷移,距離為150 m,表現為淤積;靠近八尺門海堤海域4 m等深線擴大并且出現6 m等深線,表現為沖刷。

        區(qū)域三見圖7c,水深數據分別為1992年、2012年和2020年。在八尺門海堤東側引水渠至八尺門水道開口處,水道內南側2 m等深線大部分重疊,在開口處,1992年至2012年2 m等深線向水道中間移動,變現為淤積,2012年與2020年等深線基本重合,變化較??;北側2 m等深線從1992年至2020年逐漸向水道中間遷移,表現為淤積。在水道中央,2020年出現4 m等深線,表現為水道中央沖刷。在八尺門水道開口外海域,南側1992年的2 m等深線和2012年相比,向中間遷移,表現為淤積,2012年和2020年2 m等深線重復相交,說明沖淤和沖刷交替,但總體表現為沖刷;在北側1992年2 m等深線與2012年相比向中間遷移,表現為淤積,2012年和2020年2 m等深線相比表現為向岸遷移,說明在該區(qū)域沖淤狀態(tài)為沖刷。

        4 討論

        4.1 八尺門海域沉積環(huán)境特征

        碎屑沉積物從源到匯的過程經歷侵蝕、搬運和沉積等作用,因此海洋的沉積環(huán)境特征的研究應該包括沉積物的來源區(qū)、搬運區(qū)和沉積區(qū)[27]。

        根據前人研究,東山灣沉積物主要來源為陸域來砂,包括漳江輸沙、周邊陸域風沙以及岸線侵蝕,其次為浙閩沿岸流攜帶的泥沙[17-18,22]。周邊入海徑流主要為詔安灣西部的仙陂溪以及詔安灣頂的小溪。但根據現場觀測的情況看,八尺門海域的沉積物來源還應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近年來東山灣與詔安灣養(yǎng)殖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網箱養(yǎng)殖所投放的餌料利用率僅為20%~25%,其余的餌料以及養(yǎng)殖動物糞便則排放進入水體[28]。本次采集的表層樣及柱狀樣也顯示,東山灣及詔安灣的表層沉積物及柱狀樣表層為黑色的流狀沉積物,含有養(yǎng)殖餌料及其糞便,柱狀樣部分層位含有貝類沉積物。因此,八尺門海域沉積物來源還應包括養(yǎng)殖產生的廢棄物。

        沉積作用指的是碎屑沉積物從物源區(qū)搬運至沉積區(qū)沉積的過程,該過程受到搬運介質的影響,沉積物的組分和粒度參數可以反映出搬運介質的性質以及流體動力特征。東山灣為往復式半日潮流,漲潮時海流從灣口向灣內沿著東、中和西部的三條主槽流動,西部水流則流向八尺門,凈單寬輸沙方向,灣口附近及其灣中均朝向西北,指向西部岸灘。詔安灣海流為往復式半日潮流,漲潮時從灣口沿著深槽往灣內流,至八尺門水道因淤積和狹窄,水流動力較弱,落潮時由灣內往灣外流[22,29]。八尺門水道由于海堤的阻擋,兩側的水流無法互通,水動力較弱,導致沉積物不斷堆積,海域環(huán)境質量下降。汪春燕[30]研究表明,詔安灣活性磷酸鹽含量超過了海水水質第四類標準。鄭惠東[31]研究表明,東山灣水產養(yǎng)殖承載力已屬臨界超載,應當控制養(yǎng)殖規(guī)模,維護海域環(huán)境。

        根據表層沉積物組分及粒度參數聚類分析結果,將研究區(qū)劃分為不同的沉積環(huán)境。海堤東側的東山灣沉積環(huán)境相對單一,只有在沿岸兩側有不同的沉積環(huán)境,在海堤東南3.5 km的養(yǎng)殖池塘旁的沉積物類型為黏土砂質粉砂,該點位的砂含量為研究區(qū)最高,推測與人類圍填養(yǎng)殖池塘的行為有關。在詔安灣水道,多種沉積環(huán)境類型交替出現,說明在水道沉積環(huán)境較為復雜。在詔安灣中部,沉積物類型有Ⅰ、Ⅱ、Ⅵ類,Ⅵ類沉積環(huán)境中沉積物中粉砂含量最高,黏土含量最低,平均粒徑也較低,該位置位于詔安灣水道中間,說明該區(qū)域水動力較強。

        4.2 柱狀樣反映人類活動的影響

        海洋沉積物中的210Pb來源于大氣沉降以及沉積物本身礦物存在的226Ra衰變形成,只有在盡量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才可能真實反映210Pb活度。從柱狀沉積物210Pb活度與深度關系可以看出,沉積物210Pb活度并未隨著深度加深呈指數型遞減的趨勢,而是多以波浪線起伏的特征為主,推測主要原因是由于八尺門海堤兩側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尤其是養(yǎng)殖活動對沉積物的擾動以及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影響沉積物的自然沉積,從而影響沉積物的210Pb活度。

        從本研究所采集的柱狀沉積物沉積速率與深度的關系可以看出,總體上,從底層到表層,沉積物速率呈逐漸變大的趨勢,在接近表層,2、4、5和6號站位沉積速率反而又變小,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八尺門海域表層沉積物為流體狀沉積物,含水率高,柱狀樣沉積物表層以及近表層沉積物可能發(fā)生混合,如果將表層及近表層沉積物視為整體,則沉積速率的趨勢依然是從底層到表層,沉積速率逐漸增加。這說明近幾十年,東山八尺門兩側海域的沉積速率是隨時間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引起沉積速率增大的原因與海堤的建設導致水動力減弱以及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導致餌料等廢物增加有關。

        4.3 沖淤變化原因

        沖淤變化與沉積通量和水動力條件有關[19]。從歷史水深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在詔安灣,八尺門海堤至八尺門大橋段總體為沖刷,往西至東山特大橋,表現為兩岸和中央水道為嚴重淤積;東山特大橋至大嵼大橋段,表現為兩岸淤積,中央水道在南段變化不明顯,在北段為沖刷;大嵼大橋至海灣開口總體表現為沖刷。在東山灣,八尺門水道段表現為淤積,靠近海灣開口處的中央水道表現為沖刷,再往海灣開口表現為先淤積后沖刷??傮w上八尺門海域沖淤演化為淤積。八尺門附近海域沉積物粒度組分隨時間發(fā)生重大變化,根據1983—1989年的調查數據[22],該區(qū)域沉積物類型達到11種,以砂質粉砂、黏土質粉砂以及粉砂質黏土為主,且近岸沉積物多以砂、砂礫以及細砂為主。2020年表層樣調查結果顯示該區(qū)域的沉積物類型只有三種,以黏土質粉砂為主,沉積物粒徑也比1983—1989年調查時期的沉積物小,說明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沉積物類型隨著時間的演化逐漸趨于單一。且兩個時期的中值粒徑對比也可以看出,該海域表層沉積物中值粒徑逐漸變小,沉積物有細化的趨勢。沉積物類型及粒度發(fā)生改變,指示其物源及水動力發(fā)生變化。

        八尺門海底沖淤變化的原因有兩點:1)水動力變弱。在八尺門海堤建設之前,由于八尺門水道兩側的東山灣和詔安灣潮汐相位差異,八尺門水道水流湍急,而八尺門海堤的建設阻隔了東山灣與詔安灣的水體交換,水動力變弱,導致八尺門水道嚴重淤積。兩岸淤積致使東山灣和詔安灣納潮量減少,水動力進一步減弱。除了八尺門海堤,八尺門海域遍布的養(yǎng)殖網箱對水動力也有較大影響。網箱對海流的阻礙作用相對較大,且網孔越小,對海流的阻礙越大。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的網箱養(yǎng)殖以及池塘養(yǎng)殖使得海流流速變低,影響了泥沙的運移,使得泥沙更易沉積。除了網箱,八尺門海域兩岸的圍填海也進一步占用海域面積,水道變窄,納潮量逐漸減少。2)養(yǎng)殖活動影響。人類活動對八尺門海底沖淤的影響不單單包括水動力,還有沉積物來源。養(yǎng)殖活動未利用的餌料、排泄物以及殘余貝殼等,隨著養(yǎng)殖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八尺門海域沉積物物源的貢獻比重逐漸增加,也引起八尺門海底的沖淤變化。

        5 結論

        1)研究區(qū)表層沉積物類型僅有黏土質粉砂(YT)、黏土砂質粉砂(YST)和粉砂(T)三種,以黏土質粉砂為主,和歷史數據對比,沉積物類型從11種降為3種,趨于單一化,沉積物粒度也趨于變細。

        2)八尺門海洋沉積環(huán)境的物源以及搬運水動力條件已經變化,聚類分析結果將研究區(qū)分為六個沉積環(huán)境,東山灣及詔安灣中部海域沉積環(huán)境較為簡單,詔安灣水道沉積環(huán)境較為復雜。

        3)柱狀沉積物210Pb測試結果顯示,八尺門海堤兩側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尤其是水產養(yǎng)殖對沉積物的擾動以及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影響沉積物的自然沉積。東山八尺門海堤兩側海域的沉積速率隨時間的推移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引起沉積速率增大的原因與海堤的建設導致水動力減弱以及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有關。

        4)八尺門海底沖淤演化總體上呈現出較大的淤積,淤積的原因有兩點:八尺門海堤阻隔、養(yǎng)殖網箱、吊養(yǎng)設施、養(yǎng)殖池塘和圍填海導致水動力的減弱;大范圍的養(yǎng)殖導致八尺門海域的沉積物物源發(fā)生改變,養(yǎng)殖過程中流失和殘余的餌料及養(yǎng)殖生物的代謝物等對物源的貢獻比重增加。

        5)人類活動對八尺門海底的沖淤、對水動力、水質以及沉積物物源等都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將八尺門海堤貫通以增強水體交換、改善八尺門海域環(huán)境是必然選擇。目前八尺門海堤已打開,東山灣與詔安灣的海水重新恢復連通,原海堤兩側的養(yǎng)殖設施也已大部分拆除,海床將會形成新的沖淤變化,針對八尺門貫通后的沖淤情況,尚需進一步研究。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国产黄一区二区三区| 草逼视频污的网站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色av|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无码骚夜夜精品|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欧洲vat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午夜AV地址发布|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日韩av在线不卡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牛鞭伸入女人下身的真视频| 亚洲精品一二区| 久久婷婷免费综合色啪| 国产91九色免费视频| 国产最新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 琪琪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挑战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隔壁的日本人妻bd高清中字| 日日碰日日摸日日澡视频播放| 三a级做爰片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永久在线| 成人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1区2区3区AV| 国产丝袜长腿在线看片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一女三男3p免费视频 |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三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