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昌市第三中學 陳軍明
情景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引進創(chuàng)設一定的感情色彩,設定一個具體的形象作為主體,假設一個生動的場景、情感,讓學生能夠以一定的態(tài)度去感悟、體驗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幫助學生們理解課堂內容,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產生思想共鳴,全方位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教育方法。
從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思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為基礎,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數學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數學來自于生活,我們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授課活動的起點,將教材的內容與生活環(huán)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學生眼里,接觸數學知識成為他們自己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讓數學更貼近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感受到數學的意義。情景式教學不僅引入了新的課程,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增添了學生的知識。打破了數學的壁壘,不再難以接受,排除了學習障礙,課堂效果就會很好。
在實際應用情景式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關于“數字求和”的例子。我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快速求出1 到100 的所有數字之和嗎?接下來我通過引進高斯的例子為同學們解答這道題。
在18 世紀末,尚未成年的高斯遇到了這個的問題,但可這并沒有能夠難倒這位未來的大數學家,他很快就給出了答案。至少在我所聽到的故事是這樣。這位天才少年打破了老師對他的期望,敏銳地發(fā)現了一個規(guī)律。
將1 到100 的所有數字相加,與依次從算式前后各取一個數兩兩相加再加總的結果是一樣的:(1+100)+(2+99)+(3+98)+(4+97)+...+(50+51)。這個算式的各個項均為101,因此,總和就是50 個101,即101×50=5050。
可以看到,利用生動有趣的例子,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相關歷史人物的了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授課知識,鍛煉發(fā)散思維,真是一舉兩得??!
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做數學”,才能感受到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一成不變的,而是生動有趣的東西。數學雖然具有很大的抽象性,但中學生的認識水平仍然以形象思考為主,要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很多學生必須動手,直接獲得經驗,使思考活躍,發(fā)展。數學是以“做”為中心進行教學,通過實踐,可以獲得很多感性的知識,提高學習熱情。
比如,在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課上,我在課前配置了三組學生,并給予第一組9 厘米、10 厘米、21 厘米的棍子,第兩組20 厘米、20 厘米、40 厘米的棍子,第三組19 厘米、21厘米、40 厘米的棍子,能給學生組裝什么幾何圖形?第三組可以做三角形,但第1、2 組不管怎么組合也做不出線段或角來,不能做三角形。于是,我讓學生們總結了三個邊必須滿足的條件。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表演操作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感覺,吸引學生注意,可以顯示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思考狀態(tài)。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在教材里,其中有一題是將某個矩形沿著對角頂點呈平行四邊形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理解呢?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都用一根軟針做成矩形,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周長和面積的變化。通過實踐,將兩個軟針圈成的大小相同的矩形重疊起來,再畫其中一個,學生自然觀察到平行四邊形的高度比原來矩形的寬度短的現象。在長方形被拉成平行四邊形的變化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面積變小的法則。無論多么簡單的教具,只要是粗糙的軟針金做成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就可以解決相當難以想象的抽象問題。
觀察、推測、操作,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從而提高理性知識。情景式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學生有了用腦的機會,更有利于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追求真理,提高事物認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