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非
摘要:本文擬從大同文化方法論之基因語境神本本體自維意識與“鐵屋子”意象結構兩個層面揭示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所蘊含的歷史與人類命運的密碼,重塑《狂人日記》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神話地位。
關鍵詞:自維存在;神本意識;基因革命;神權失語
1基因語境本體核心自維存在現(xiàn)代意象結構符號化
《狂人日記》源于神本本體對生命存在符號式追尋,神本本體自我定位是指(1)作者的神本定位在《狂人日記·現(xiàn)代神話》中對現(xiàn)代語境中自 我生命與古老歷史語境生命存在慣性同構做了延伸與重構。(2)作者角 ?色的神本定位在中將欲揭示真相的主人公設置為狂人,其寓意大有來頭:其①是指被關進“鐵屋子”本語中進而瘋狂的人,出于《吶喊自序》成為狂人現(xiàn)代性的注解。其②是指果戈里同名小說《狂人日記》中的真狂人,與之相比,魯迅筆下的狂人充滿了中國式外冷內熱的隱忍。其③是同化了“楚狂人”的典故,《論語·微子》記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庇靡源驌簟叭柿x道德”的虛偽假象,隱喻揭示自古以來的殺人實相。其④是同化了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詩句,強化了自古道家真誠處世的精神。神本本體核心定位是指作品神本倉容核心定位是通過狂人角色以對生命危機的反抗來對生命存在進行了符號式的追問。人類生命形制擁有神本本力和神本本能兩種合力,可以此與世間一切唯靈唯物之道進行交流,并不斷獲得能量與進步,所以生命存在本身對人類來說彌足珍貴??袢私巧珜@個問題的追尋,也是全人類千百年來的共同追尋。神本本體自維定位是指作者的一維自述,所謂一維自述是核心結構的敘事,由核心向外拓展,狂人角色是一維,生命存在問題是一維,自述模式是一維,以神本本體一維來對抗或化解一切外在威脅,這就是神話方法論,因此《狂人日記》是一部現(xiàn)代神話。神本本體存在定位是指神本本體生命存在的本質追尋,人類神本在受道本制約的同時又受到道本屏障的保護,并借助人體道本能量施展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文明與社會文明,所以神本道本的同化與和諧達到最大化就是生命本質最高體現(xiàn)。而《狂人日記》則從人被當做“食物”供養(yǎng)“吃人的人”這件事來質問人類存在的本質,這依然是個在古老神話時代才有的殺人獻祭的問題,因此這是作者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神話的方法之二。
2基因語境本位意識創(chuàng)生邏輯之文學現(xiàn)代意象結構符號化
《狂人日記》神本本位意識 ·生命存在意義符號式追尋,神本本位意識定位是指作者在創(chuàng)作定位上的本我選擇。魯迅先生的小說基本上是以城鄉(xiāng)社會層級感觀為立場的,這也是他的神本自然立場。所謂自然立場是指他的由生存語境塑造出的他感觀之本來面目,不假修飾自然而然的平民立場。城鄉(xiāng)社會感觀與平民立場是魯迅先生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體化慣性,這是《狂人日記》的現(xiàn)代意象來自現(xiàn)代語境的重要標志。神本本位意志定位是指作者對作品角色社會地位的定位,狂人角色是典型的中國角色,他是寄居于鄉(xiāng)村之中的農民——承載了中國歷史文化宏體結構的重要道本角色,同時也是承載中國社會歷史苦難命運的宏體道本角色,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正是魯迅先生通過對他的生命存在意義的探尋,來解決一個千古疑問:生命存在意義是在于權力的規(guī)定還是在于神本自我意志的抉擇?狂人角色雖然處于話語權的劣勢位置,但卻處于話語語義的主要位置,掌控著自我意志對古老話語權的批判。將神話語義同現(xiàn)代語義進行了共相銜接。神本本位創(chuàng)生定位是指神本本位雙重的創(chuàng)生邏輯:神本精神的創(chuàng)生與道本文學符號的創(chuàng)生。神本精神的創(chuàng)生是指神本本力的延伸意志,道本文學符號的創(chuàng)生是指作者神本本力指向與文學符號語義指向的同化。體現(xiàn)在《狂人日記》中就是作者將本我的創(chuàng)造欲通過狂人角色的求生欲表現(xiàn)出來的,將神本基因記憶的雙重目的密碼進行重構編碼,展示出現(xiàn)代語境中神
本本位的基因變革意志。神本意志邏輯定位是指作者創(chuàng)作《狂人日記》的在邏輯層面的正確選擇,神本邏輯是向正反兩個方向延伸的,神本意志則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向:或正或反,從基因記憶來說或者反對“吃人”,或者同意“吃人”,《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角色則以受害者的感觀反對古老傳統(tǒng)慣性,提倡隔絕“吃人”脾性,將人類存在的意義提升到時代語境的意義上,反對古老的惡念在現(xiàn)實世界不動聲色的延伸。展示出現(xiàn)代語境神本本位的基因革命意志。
3基因語境雙曲編碼陰陽共體之文學現(xiàn)代意象結構符號化
《狂人日記》·陰陽共體本力·追求與否定自我沖突·現(xiàn)代意象結構,神本陰陽共體本力是指神本本體結構具有陰陽兩種反相本力形成共體形制,實質上就是神本與道本彼此之間契約的鉗制,能夠形成同化結構則為正本力。本力的延伸就構成本我的精神追求,《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角色的精神追求,從表象結構來看是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結果“精神分裂”癥,從意象結構來看則是對自我存在本體的保護,發(fā)狂是鐵屋子效應,是認知到失敗的必然結局。比之于西方黑色美學悲劇角色俄狄浦斯,中國人講究“身體發(fā)膚授之于父母”,所以狂人角色更珍惜道本存在。神本陰陽共體本力持恒是指神本同化本力對能量的恒定追求,作為單元化本體需要得到同類的接納,并在更大的結構中獲得能量維度,以保持能量的穩(wěn)定??袢私巧鳛閱卧倔w受到從家庭到周邊各類人的排斥,他們不斷向他暗示要去“吃掉他”,破壞外在和內在雙重的平衡規(guī)則,究其原因是狂人角色“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边@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被列入屠殺名單。隱喻地揭開古老的神系世家話語權與現(xiàn)代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揭示了古老神系世家無理霸權的殘忍。神本陰陽共體本力沖突是指神本本力因無法同化而形成內力沖突,進入了自我否定的程序??袢私巧貞浧鹱约涸洝拔幢責o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xiàn)在也輪到我自己……”掉進被人設下吃自己妹子的局里,“有了四千年 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xiàn)在明白,難見真的人!”自責讓他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表達了作者對古老神系世家的全面否定。神本陰陽共體本力同化是指神本正本力對各類矛盾的化解,古老神權世系中或缺人權結構,神權凌駕于人權之上,制造了四千多年的人間悲劇,這堅固的“鐵屋子”意象本語是在經歷了辛亥革命推翻王朝政權還無法打破的,這令人窒息的世界就是古老神權世系禁錮現(xiàn)實的象征??袢私巧谶@個世界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敢于吶喊、敢于追求生命本體的權力,這正是一位現(xiàn)代的普羅米修斯,以一己之力拯救沉沒在世間的人權,所以《狂人日記》是一部充滿深刻民主思想的現(xiàn)代神話。
4基因語境物元目的雙重解碼之文學現(xiàn)代意象結構符號化
《狂人日記》·目標雙重能力·解碼中國政治制度悲劇,神本目標雙重能力是指神本本位目的與神本契約目的之達成共體結構的過程。神本本位目的是完成自我救贖,神本契約目的是通過作品(符號化意象結構)拓展作者創(chuàng)作的目的性??袢私巧巧癖颈疚荒康姆柣庀蠼Y構,《狂人日記》是神本契約目的符號化意象結構,這兩者的共體同化結構實踐了神本目標雙重能力之文學化解碼建模過程。目標雙重能力延伸是指神本本位目的與神本契約目的在符號化意象結構中之雙向延伸。一方面是逆時空上溯到王朝宗法禮教制·神權失語結構創(chuàng)建時代,另一方面是順時空至王朝宗法禮教制·神權失語結構結束的時代,而狂人角色是處在這兩段時空中無數(shù)神權失語結構受害者的化身,《狂人日記》則是這段“神話”悲劇歷史無數(shù)次上演的不幸吶喊,“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句經典論斷將人類歷史一分為二,表象的歷史是王朝宗法禮教制度延伸,實相的歷史是神權失語結構一直在‘吃人’,所以人類的歷史是由表象掩蓋著實相的歷史。神本目標雙重能力對立是指基因語境中神本目標與契約目標的固化引發(fā)了語境變遷過程中的本我對立,基因語境中的神權結構作為神本目的起點是沒有失語結構的,但是到了現(xiàn)代語境,最初的神權模式就有了很多層面的失語結構。語境邏輯公則與神權結構的對立,社會司法結構與神權結構的對立,都使得神權失語結構成為神本宏體結構的本我弊端??袢私巧纳鼨嗍鞘芊杀Wo的基本人權,而審判一個人必須以法律為依據(jù)這是語境的邏輯公則,所以,宗族神權的審判本應是是違背了公則和法律準繩的無效判決,卻在《狂人日記》構建的“鐵屋子”意象結構中得以實施,因此《狂人日記》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作者“杜撰”的一部現(xiàn)代神話。
神本目標雙重能力和諧是指神本目標與契約目標的在更高的語境層次上獲得同化與重構。基因神本目標在敘事進程中需要同語境進行同步提升的,并和語境的公則實現(xiàn)同化,以期達到當是時的最高和諧。因此在三民主義民主語境目標下,《狂人日記》中狂人角色最終絕望的吶喊正是襯托出辛亥革命運動并沒有從本質上給中國帶來真正的進步,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政治鬧劇,這付湯藥在中國歷史敘事中已經煎熬了四千多年,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被它的慣性所鉗制,只有魯迅先生尖銳地揭示了它是違背人類本體進步的意愿、扼殺民主精神的屠刀。所以,《狂人日記》是解碼現(xiàn)代中國政治制度悲劇的意象結構。
結束語:綜上所述,通過人類基因中存在的神本意識與生命存在之邏輯關聯(lián)以及中國現(xiàn)代社會歷史轉折的語境所延續(xù)的千古神權對民眾的壓榨,《狂人日記》塑造了“鐵屋子”般窒息的現(xiàn)實,以狂人角色批判了辛亥革命換湯不換藥、無法拯救災難民眾的真相。
參考文獻:
[1]王慶全.從《狂人日記》看魯迅小說對“荒誕”命題的探索[J].商,2015,(51):91.
[2]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J].古典文學知識,2007,000(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