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勇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如東友好小學 甘肅 白銀 730799)
小學生認識世界時,往往憑借的是其生活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這就會導致其遇到一些抽象論述時會產(chǎn)生理解困難的問題。這時,教師應從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理念和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其鍛煉抽象思維,培養(yǎng)質疑精神,進行實踐活動。而在提高學生能力的起點處,是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其認識世界的角度看問題,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實現(xiàn)能力提升。換句話說,即是教師需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助力學生理解課本內容,實現(xiàn)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形成合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前置條件,實現(xiàn)觀念轉變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轉變教學觀念,將生活理念融入課堂;轉變學習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舞臺的主角,對學生理解和接納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應試教育背景之下,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固化,教學思維已經(jīng)定型,將“滿堂灌”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這種課堂既難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不利于學生在獲得參與感。因此,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實現(xiàn)教育轉型的關鍵一步。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當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把課堂變成師生交流、共謀進步的地方。具體來說,教師可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
例如,在講解“選舉產(chǎn)生班委會”一節(jié)內容時(《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人教版),教師可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每位班干部的職責是什么,班里哪位同學最適合擔任,以及分析自己最擅長做哪項工作。通過獨立思考,自由發(fā)言,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于課堂之上;通過討論和參與,能夠形成較為熱烈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參與其中。
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難以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大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通過生活案例、生活場景將課本內容再現(xiàn)出來,既易于小學生理解,又能夠增強其參與感,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精選生活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的生活案例,一定要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此才能引發(fā)其探索欲。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以及安排實踐活動等方式,加強學生體驗感,引導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達到情感和價值觀層次的教學目標。最后,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問題意識,遇事多問為什么,并通過自己思考尋找答案。通過提問,學生能夠對生活產(chǎn)生更多的反問與思考,樹立求知探索精神。
以精選生活案例為例,教師在講解“說說我們的學?!保ā度昙壣蟽缘赖屡c法治》,人教版)一課時,可將讓學生觀察、分享學校里自己最喜歡的一項事物作為話題,引發(fā)學生的思索和討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之上,向學生介紹學校歷史、沿革變遷等內容時,更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如何利用好課堂上的四十分鐘,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把握更多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等方式,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高效教學。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拉近課堂與學生生活的有效途徑。教師可通過設計與演繹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連接起來,減輕學生學習抽象知識的阻力,幫助其更好理解課本內容。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具,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同時也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音頻片段,激發(fā)學生心中情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選取學生生活案例,借此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熟悉感和親近感,保有聽課的動力和探索的欲望。最后,教師可創(chuàng)建劇本式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融入情境。教師可將課本內容改寫成為小型劇本,讓學生扮演劇本中的角色,在這過程中,學生站在人物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會產(chǎn)生感觸更深的共鳴,由此達到情感與價值觀層面的教學目的。
以改寫劇本為例,教師在講授“我們的公共生活”(《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課時,可創(chuàng)設電影院、超市、醫(yī)院、火車站等多個場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組分到的具體場景不同。學生通過扮演并向全班展示人們不同場景中遵守公共秩序與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差異,切身體會公共場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利用教學場景,加強課堂活躍性與互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吸收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τ趯W生來說,生活也是一位重要的老師。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有時會收到比單純講課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互動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悟真理。教師可通過組織特定主題的知識競賽或演講比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演講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以組織社會調查為例,在講授“我們所了解的環(huán)境污染”(《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課時,可將學生分為社會調查小組,要求小組合作收集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處理不同種類垃圾的方法、家庭最常見的垃圾屬于哪些種類以及不恰當?shù)奶幚矸绞綍Νh(huán)境造成何種危害等問題。讓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形成報告文本,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同學展示本組調研結果。各小組間相互學習,共同探討,以形成完整、合理的結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進行有目標、有方向的探究,既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感、實踐感,又能夠保證實踐內容不偏離教學目標。
生活化的教學觀念不僅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式上,更要體現(xiàn)在課下練習與評價體系中。通過完成家庭作業(y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能夠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實現(xiàn)評價體系生活化,學生的進步與成就才能夠被真正看到。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不僅要通過課堂來實現(xiàn),更要在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中得到落實。教師應當改變當前家庭作業(yè)“紙上談兵”的形式,通過開放式談話討論、實踐中探索真知的方式,將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也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教師可通過布置開放式、探究式的作業(yè)題目,將課堂上的抽象問題放入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做出回答。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究問題答案的品質,鼓勵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得出結論。
以布置開放式作業(yè)為例,在學習“我們的好朋友”(《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課時,教師可布置開放式作業(yè):我最好的朋友是誰?我們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我認為真正的友誼是什么樣的?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進行作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再以觀看教學相關的電影為例,在進行“安全記心上”(《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觀看《逃出生天》、《救火英雄》等與火災相關的影片,并組織學生討論觀后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加強學生對火災的認識,幫助學生對安全用電、安全出行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教師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不僅要在課堂中實現(xiàn),更要在評價體系中有所體現(xiàn)。評價學生時,不應再“唯分數(shù)論英雄”,不應只看到學生智育這一個方面,而是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考察。除此之外,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也不應一成不變,而是應當依據(jù)班級、依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動態(tài)調整。既要看到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進步,又要看到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上的積累與成長,教師才能夠對學生形成全面客觀的評價,看到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點滴進步,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以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評價標準為例,在制定低年級學生評價標準時,在學習上,教師應當將重心放在學生學習習慣是否養(yǎng)成、學習內容是否能夠理解等方面;在生活上,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勞動習慣是否養(yǎng)成、守時觀念是否出現(xiàn)等。而在制定高年級學生評價標準時,由于學生的成熟程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重心已經(jīng)有所改變。教師應當注意到這些變化,并由此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在學習上,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質疑思維是否形成、抽象思維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等;在生活上,教師可將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處理青春期遇到的煩惱、是否形成健康的三觀等問題作為考察對象。通過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成長軌跡做出較為完整的描繪,對學生做出客觀評價。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思維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選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方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面對小學生時,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其更容易接受理解,教師也就更容易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以生活化理念為切入口,提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通過轉變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以及完善課后作業(yè)與評價體系三條路徑實現(xiàn)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