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栗昊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yī)院兒科,新疆 伊犁 835000)
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主要通過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促進其排泄,從而達到降低膽紅素血癥的效果,但是該方式易引起患兒出現(xiàn)腹瀉、便秘等不良反應,可能會造成治療中斷,增加其治療時間及患兒痛苦[1]?;純旱哪懠t素升高對免疫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患兒免疫功能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故臨床上快速降低血液中膽紅素至關重要[2]。益生菌是指可改善腸道菌群的活性生物,可促進腸道菌群平衡狀態(tài)的恢復,并促進腸道蠕動,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強膽紅素的排泄。維生素B2參與生物體內(nèi)能量代謝及生物氧化,能提高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強患兒免疫功能,兩者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研究意義?;诖耍狙芯恐荚谔骄恳嫔?、維生素B2聯(lián)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效果及對患兒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本院出生的合并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06例,按照家屬意愿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37例,女16例;日齡3~12 d,平均日齡(5.79±1.02)d;足月兒19 例,早產(chǎn)兒34 例;出生時體質(zhì)量2 570~4 600 g,平均體質(zhì)量(3 574.52±560.35)g;總膽紅素(9.89±3.75)μmol/L;Apgar 評分(9.32±1.31)分。觀察組男 38 例,女 15 例;日齡 2~13 d,平均日齡(5.62±1.09)d;足月兒 20 例,早產(chǎn)兒 33 例;出生時體質(zhì)量 2 550~4 650 g,平均體質(zhì)量(3 575.54±561.35)g;總膽紅素(9.92±3.78)μmol/L;Apgar 評分(9.35±1.28)分。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膽紅素均>221 μmol/L 且符合高膽紅素其他診斷標準[3];可進行藍光照射;出生體質(zhì)量均>2 500 g。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兒;無家屬照料患兒;接受了血液制品輸入患兒;在胎兒期已合并感染患兒;合并溶血性疾病患兒。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營養(yǎng)支持、維持酸堿及水電解質(zhì)平衡等支持治療。
對照組采用雙面藍光治療儀(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型號:ND14-XHZ-90,庫號:M314294)進行照射,照射過程中將患兒肛門、眼睛及會陰等部位用黑布遮蓋,其他部位完全裸露。治療儀與患兒上方皮膚保持40 cm,與患兒下方皮膚保持20 cm。每天照射8 h,每天照射1 次,直至患兒黃疸消退后停止照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生菌、維生素B2治療。具體用藥方法:益生菌[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媽咪愛),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37,規(guī)格:1 g×10袋]0.5 g,每天3次,溫水口服。每次喂奶前予以維生素B2(湖北廣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852,規(guī)格:5 mg×100片)0.5 g用溫水化開后口服,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及治療前后總膽紅素水平、免疫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膽紅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抽取患兒靜脈血2 ml,采用ELISA法檢測膽紅素(TBil)水平。免疫指標:IgG、IgA、CD4+、CD4+/CD8+。利用流式細胞儀測定 CD4+、CD8+,根據(jù)檢查結果計算CD4+/CD8+。抽取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靜脈血2 ml,采用免疫化學方法檢測IgG、IgA。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及治療前后總膽紅素情況比較 觀察組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TBi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TBil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及治療前后總膽紅素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臨床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及治療前后總膽紅素情況比較()
注:TBil,膽紅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3)t值P值治療時間(d)7.58±3.15 5.62±1.59 4.04<0.05 TBil(μmol/L)治療前219.25±63.02 220.23±64.12-0.09 0.93治療后134.58±16.89a 83.65±9.98a 20.48<0.05臨床起效時間(d)2.51±0.67 1.09±0.21 14.72<0.05
2.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gG、IgA,CD4+、CD4+/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IgG、IgA、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
注: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CD4+,誘導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CD8+,抑制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3)t值P值治療后1.31±0.21a 1.42±0.18a-3.14<0.05 IgA(mg/L)治療前21.02±8.69 21.32±8.73-0.19 0.85治療后37.45±8.96a 48.52±10.36a-6.39<0.05 IgG(g/L)治療前5.58±0.52 5.61±0.55-0.31 0.76治療后7.84±0.59a 8.57±0.72a-6.20<0.05 CD4+(%)治療前28.56±1.44 28.31±1.60 0.92 0.36治療后35.26±2.10a 41.20±7.45a-6.09<0.05 CD4+/CD8+治療前1.09±0.17 1.12±0.18-0.96 0.34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67%,低于對照組的18.86%(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新生兒由于膽紅素來源增多,代謝途徑較少且排泄較慢易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血清中膽紅素明顯升高,不僅會損傷患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且對患兒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4]。臨床上,主要應用藍光照射治療,利用藍光合適的波長將脂溶性的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膽紅素,將其通過腎臟、膽道排泄。但其不良反應較多,起效較慢,對于癥狀嚴重的患兒治療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益生菌具有促進腸道菌群恢復及腸道蠕動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療腸道相關性疾病,膽紅素通過腸道代謝與腸道菌群有關[6]。維生素B2具有增加腸道吸收蛋白質(zhì)的作用,間接增加患兒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具有間接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兩者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重要意義。
藍光主要是通過照射患兒皮膚將未結合膽紅素Z性轉變?yōu)镋型,E型膽紅素水溶性較好,可通過腎臟或膽囊隨尿液及膽汁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膽紅素水平。益生菌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通過增加腸道枯草桿菌及糞鏈球菌促進腸道菌群恢復,恢復腸道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強膽紅素的排泄[7-8]。維生素B2作用于腸道加強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從而增加患兒機體內(nèi)白蛋白,其作為N源為機體免疫細胞恢復提供能源物質(zhì)。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起效時間、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TBil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益生菌、維生素B2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起效時間快,治療效果好,治療時間短。分析原因為,在藍光照射的基礎上,益生菌通過作用于腸道菌群,抑制腸道有害菌群的生長,增加有益菌的數(shù)量,從而使腸道功能進一步恢復,增強腸道的促動功能,加快由膽汁排泄進入腸道的膽紅素排出的速度,因此,起效時間、治療時間縮短,治療效果更好。
IgG、IgA、CD4+、CD4+/CD8+均為屬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越高說明患兒免疫功能越強。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IgG、IgA、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益生菌、維生素B2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提高患兒免疫功能。分析原因為,在藍光的照射下將脂溶性的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膽紅素,通過腎臟及膽汁排出體外。在益生菌的輔助增加腸道功能,進一步增加膽紅素通過腸道排泄,減少血液中膽紅素量。故減輕了膽紅素對免疫細胞的抑制作用,T 細胞功能恢復,因此,CD4+升高。CD8+主要表達于T 細胞受體細胞的糖蛋白,與膽紅素量相關性不大,故其變化不明顯,由于CD4+增多,故CD4+/CD8+比值增加。IgG、IgA 主要有漿細胞分泌,當患兒T 細胞功能恢復后,機體整體免疫系統(tǒng)相互促進,促進體液免疫B細胞的活化,進一步轉化為漿細胞,從而增加IgG、IgA 的分泌。在免疫系統(tǒng)功能恢復的過程中,維生素B2通過增加腸道對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從而為所有細胞活化及IgG、IgA 分泌提供能源及營養(yǎng)物質(zhì),進一步增強其免疫功能。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益生菌、維生素B2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王秋月等[6]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益生菌通過作用于腸道促進膽紅素排泄速度,進一步縮短藍光照射時間,從而減少藍光照射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且由于益生菌及維生素B2均可溫和作用于腸道,其本身不良反應較少,故聯(lián)合應用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益生菌、維生素B2聯(lián)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顯著,可增強患兒免疫功能,縮短治療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