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談吃》是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梁實秋老先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稱為題目,篇篇精致,充滿閑情逸趣,讀來常常口齒生津,饞涎欲滴。書里不僅有讓人饞涎欲滴的各地美食,還有關(guān)于吃的文化。
梁老先生筆下,北平四時有不同的美食,春有花有魚,夏有蓮藕、艾窩窩,秋風(fēng)起,先吃螃蟹,再吃烤羊肉。北京的烤羊肉有特定的吃法,要用烤肉支子,梁老先生當(dāng)年在青島,曾特意托人從北平定做工具,吃得皆大歡喜。后來遠(yuǎn)離大陸,臺灣的所謂蒙古烤肉,最多也就聊勝于無了。
《吃相》一文,在掉了一大圈梁實秋式的書袋之后,得出一個與飯桌上的禮儀有關(guān)的看法,那就是“餐桌的禮儀要重視,不要太重視”。這一觀點看似矛盾,其實包含著中國式的生活辯證思想。
文章中還舉了兩個例子。一是一車夫在北京一家小飯館里吃餅和燉肉;另一個是青島一工地上的石匠們爭吃韭菜餃子和大蔥。梁老先生對販夫走卒不顧吃相予以肯定,消除了食物的階級性。他說,他們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蕩蕩的,饑來吃飯,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梁老先生借飲食寫人,寫事,寫情,寫物,兼以考據(jù),擅發(fā)議論。在《雅舍談吃》中,他將飲食上升到哲學(xué)的高度,體現(xiàn)了梁老先生在飲食中觀察、體會人生與生活的一種方式、一種狀態(tài),以及一種境界。
人生本來如寄,此生無歸程,所以“五谷知真味,莫負(fù)好時光”。
(摘自《餐飲世界》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