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士君
新學期開學了,門診陸續(xù)地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就診。就診的原因很明確:本來成績挺好的孩子,為什么突然不想上學了?
這幾年來,這樣的孩子我還真是接待了不少。他們多是所在學校的佼佼者,是其他家長、同學眼中“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墒牵蝗挥幸惶?,他們不想去上學了,原因和表現(xiàn)各式各樣:有的早晨不愿起床,喊頭疼、肚子疼,或要求休息看病。父母若不同意便大吵大鬧,甚至揚言要自殺;有的要父母答應他們提出的條件才去上學,往往是達到了他們的要求第二天仍然不去上學;有的是在患了某些軀體病休息之后,便再也不去上學。父母、老師、同學來勸說或陪送上學,或同意他們的“條件”,給各種好處也無濟于事;有的父母強制將他們送去學校,但還沒進學?;蚪淌业拈T便要逃跑,表現(xiàn)非常堅決,家長常常不得不讓其離開學校,回到家里。
還有的孩子,表現(xiàn)更為奇怪或者極端:有的上一段時間學后就開始發(fā)燒,體溫甚至燒到38℃、39℃,間斷發(fā)作一兩年卻查不出什么原因;有的反復惡心、嘔吐,有的尿頻尿急,有的突然失明,有的反復抽搐,但查體和相關(guān)檢查卻沒有陽性結(jié)果;有的在家表現(xiàn)得好好的,說是上學了,學校里卻找不到人影,離家出走了。找回來后,給他講道理,他知道的比家長還多,也答應得好好的??墒牵瑳]過幾天,他又出走了。
當然,最常見的是放著好好的學不上、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家長干涉時對家長大喊大叫,甚至會大打出手,讓家人覺得他失去了人性。
家長為此也傷透了腦筋,也想過許多辦法:有的家長就用打罵,希望能把孩子打服罵服;有的家長會互相責怪對方,指責是對方慣壞了孩子或者打跑了孩子;有的家長用耐心教育,講事實擺道理,鼓勵孩子勇敢地站起來;有的家長用哭,用下跪求,卻仍然感化不了孩子的鐵石心腸……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原因何在呢?
每一個深陷此中的家庭,包括孩子,都在反復追問著這個問題,但卻似乎不得要領(lǐng)。看似各式各樣的癥狀,卻隱藏著相同的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事件性因素,另一種是個性因素。事件性因素一般兩個:學習成績下降或者人際交往受挫,這兩種挫折也可能真實發(fā)生,也可能只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或只是隱含的可能,但二者必居其一;個性因素一般三個,要強、敏感、愛操心又不愿讓人分擔,三者肯定都有。
為什么這么說呢?用幾個比喻逐一地解釋:
1.厭學與厭食:厭食是指較長時期食欲減退或消失的癥狀,多見于1~6歲小兒,這是父母們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排除了器質(zhì)性疾病可能,常常與以下這幾個因素有關(guān):幼兒飲食習慣不良;受到不良心理刺激(驚嚇、恐懼、緊張);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孩子的活動;當孩子食欲不振時,采用強制手段或威嚇辦法逼迫孩子進食;過分溺愛,無限制遷就孩子;生活無規(guī)律,過度疲乏;一次吃得太多,“吃傷了”。這些均可使孩子食欲低下,導致厭食。
厭學的原因也與此類似,孩子學習習慣不良,經(jīng)常處于負性情緒或者疲勞狀態(tài),父母要求過高、過度控制和過度保護,都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這也是我經(jīng)常說“厭學的孩子往往都是要強的孩子”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因為太要強了,總想一下子吃得太多,吃傷了,反而會厭食。不論父母還是孩子自己,要求太高,是造成孩子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2.網(wǎng)癮與偏食:偏食指只愛吃某幾種食物的不良習慣,它也是父母們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網(wǎng)癮的孩子放著該學的功課不學,該交往的同伴不交,而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之中,與偏食何其類似!有經(jīng)驗的父母都知道,糾正偏食的孩子不能操之過急,如采取哄騙打罵等強制手段,更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反而不好。糾正網(wǎng)癮的孩子,更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情感滿足的來源(這是營養(yǎng)豐富的正餐)時,絕不能斷然要求孩子馬上停止游戲(即使是偏食,它還是提供一定營養(yǎng)的)。批評或者指責孩子玩游戲,只會加重孩子的自責心理(增加了他的饑餓感),讓他更加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中。
3.挫折與毀容:護理過被毀容者的人,對被毀容者的心理都深有體會。他們大都心煩易怒、敏感多疑、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比較恐懼與他人的交往,尤其是以往的熟人。厭學的孩子,常常就有這種被毀容者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個性非常要強但又沒達到自己期望已久的目標者(或者是成績下降,或者是人際交往受挫),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關(guān)系妄想的精神癥狀,如懷疑別人的行為老是針對他、輕視他、侮辱他,因此不能堅持正常的上學和社會交往。如果是親屬代其到醫(yī)院就診(孩子往往拒絕求助),若醫(yī)生不詳細了解病史,或者經(jīng)驗不足,僅聽親屬描述病情,甚至會作出“精神障礙”的診斷,并囑其服抗精神病藥物長期治療,有可能會貽誤孩子一生。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如此怪異的行為表現(xiàn),就是因為他再也找不到以往那種優(yōu)秀的感覺了,就像一個曾經(jīng)容貌姣好的姑娘突然被毀容一樣。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非親歷者不能完全體貼理解。如果能幫助其重新找到未來的希望,并看到自身所具有的改變現(xiàn)實的力量和清晰可見的途徑,他奮勇前行的步伐,無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