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振華 任 偉
(1. 淮安市淮安醫(yī)院口腔科,淮安 223200;2.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無錫 214000)
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的不斷重視,口腔保健的意識也逐漸增強。我國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我國的老年人中86.1%有牙齒缺失,存留的牙數(shù)平均為20.97顆[1]。牙齒缺失后如果不能及時進行修復可導致口腔頜面功能障礙,例如咀嚼功能發(fā)生減退、牙周病、齲病等等。而且長期缺牙可使牙槽骨逐漸萎縮,從而失去鑲牙的機會,因此對于缺失牙應及時進行修復,保護口腔的健康[2]。在臨床上一個或者多個后牙長期缺失后可使對頜牙過長,在修復過程中會出現(xiàn)空間不足,而后牙修復時必須要有足夠垂直高度,因此需要對過長的后牙進行相應的處理。傳統(tǒng)的方法是對伸長牙使用進行根管治療,從而磨短牙冠或者將伸長牙拔掉,但是對健康牙齒不利。目前種植體支抗在臨床上逐漸應用,為壓低后牙提供了一個方法,且效果較好[3-4]。本研究探討使用種植體支抗壓低過長后牙在老年對頜牙缺失患者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隨機選擇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使用種植體支抗壓低過長后牙的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60 ~ 70歲,平均(65±3.6)歲;共有60顆后牙過長需要進行壓低:上頜有37例,下頜有23例,其中10例為后牙過長抵對頜牙槽嵴,50例為后牙鎖頜而引起后牙過長。所有患者在牙齒壓低之前均進行口腔檢查,均拍攝頭顱側位定位片、曲面斷層片,取得模型。所有的伸長牙齒均未發(fā)生嚴重的牙周、牙體病變,無松動,牙根無炎癥。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
1.2.1 植入種植體支抗 在過長的磨牙頰側遠、近中分別植入1枚螺釘種植體,在腭側的近中骨皮質處放入1枚種植體。所有患者在植入種植體支抗時要遠離牙槽嵴頂,方便施加矯治力。大致操作過程如下:根據(jù)曲面斷層片及根尖片判斷種植體否能通過牙根間隙,然后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常規(guī)消毒以及鋪巾等準備操作,在患牙磨牙頰側遠、近中附著齦的位置上置入鏍釘種植支抗,設置上頜、下頜鏍釘置入方向與牙長軸分別成30° ~ 60°、10° ~ 60°。
1.2.2 正畸治療 在種植體植入的2周后,過長磨牙的牙冠頰面處粘接頰管或者托槽,舌側扣或者舌面粘接托槽,使用彈力圈結扎絲或者彈力圈在正畸附件、種植體之間進行正畸壓低,在每次復診的時候檢查后牙的壓入量、種植體松動度。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后牙的垂直高度一致,可以使用圓絲粘附在牙齒的頰面處將幾個牙齒連成一組,使用彈力圈、彈力圈結扎絲將牙齒之間的頰、舌側種植體連接在一起進行牽引。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后牙的垂直高度并不一致,可在其頰側粘接托槽使用鎳鈦絲進行排齊,當它們的垂直高度大致相似后。微螺釘種植體植入1個月后,伸長的后牙粘接帶環(huán),在微螺釘與環(huán)之間用橡皮鏈牽引加力,其中軟組織愈合約14 d后加力,使得伸長磨牙受到根向的壓低力,保持力值在100 ~ 150g范圍內(nèi)。直到過長后牙被壓低至正常高度(咬合平面),種植區(qū)間隙足夠,則可利用種植釘維持牙的位置與垂直關系,當對側頜牙修復好后便可取出微螺釘。
每4周復診一次,觀察患者的過長牙、牙周、牙根的情況,當發(fā)現(xiàn)后牙的壓低與鄰近牙無明顯的臺階,缺牙有有效的頜間距離時,可以停止正畸的壓低,進行對頜牙缺失義齒的種植。同時,觀察壓低后牙松動度,拍攝X線片觀察根尖、牙槽骨有無發(fā)生吸收,然后記錄每次的壓入深度。囑患者在治療期間注意口腔的衛(wèi)生,療程為3個月。
在治療前、治療后拍攝頭顱的側位片,記錄磨牙的壓低數(shù)據(jù),下頜牙的壓低數(shù)據(jù)使用下頜神經(jīng)管的上緣作為參照,上頜磨牙的壓低數(shù)據(jù)使用上頜竇底作為參照。計算牙齒壓低前后的冠根比,觀察是否有根吸收現(xiàn)象。
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計量資料使用()表示。
在60例患者中60顆后牙正畸壓低的效果均較好,典型病例照片見圖1,2。其中,有49例患者完成了種植修復,有2名患者還未結束正畸壓低。在本研究中有5枚種植體支抗在后牙的壓入移動完成之前發(fā)生松動脫落。脫落的原因有植入到骨質疏松區(qū)3枚,加力過大1枚,不明原因1枚。
圖1 支抗釘牽引即刻和牽引3個月后的側面照片
治療前后過長牙的壓低量、根尖吸收量比較結果見表1,其中治療后平均壓低伸長磨牙為(2.36±0.19)mm,治療后變化較大,治療前后磨牙到腭平面的垂直距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的牙齒冠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過長牙的壓低量及根尖吸收量比較()
表1 治療前后過長牙的壓低量及根尖吸收量比較()
時間 例數(shù) 磨牙到腭平面的垂直距離(mm) 根冠比(mm)治療前 60 27.53±1.77 0.69±0.10治療后 60 25.17±1.36 0.73±0.13 t 8.190 1.889 P 0.000 0.061
圖2 打支抗釘?shù)念a側和頜面觀照片
牙齒的完整與人類的健康、生活質量有較大的關系,但是在老年人中牙齒缺失的現(xiàn)象較常見,不僅使健康受到威脅還使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及時修復缺失牙齒對維持口腔健康較重要[5]。而且如果對缺失牙齒修復不及時,可使修復過程更加復雜,主要是由于后牙缺失可使對頜牙過長,在修復過程中無足夠的垂直高度。目前種植體支抗對解決缺失牙的對頜牙伸長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6],本研究探討植體支抗壓低過長后牙在老年對頜牙缺失患者種植修復中的影響。
種植體支抗在修復對頜牙缺失患者中的作用效果較好,主要是由于種植體可以將矯治力加在需要進行壓低的對頜牙齒上,反作用力可以通過種植體然后傳遞至頜骨上,使頜骨來承擔力量,種植體穩(wěn)定后可以發(fā)揮骨性支抗作用。種植體的位置在牙齒阻抗的中心,只需要在種植體與過長的正畸附件上放置彈性牽引線裝置就可起到作用,操作較方便,而且使用種植體支抗后可以對牙弓的一個區(qū)段進行局部的矯正,減輕了患者的不適癥狀[7]。在臨床上矯正后牙鎖 時常常使用后牙墊解除接觸干擾,然后對鎖 牙交互牽引,但是這種方法可使后牙升高,不利于牙齒的修復。而種植體支抗在矯治鎖 時還壓低過長牙齒,使用較方便,效果較好,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矯正后牙鎖 時仍然需要使用 墊解除后牙咬合的干擾。當一側多數(shù)后牙需要解除鎖 時,應首先使用 墊解除干擾,使用片段弓排齊上下后牙,然后使用種植體矯正鎖 并且壓低過長的后牙[8]。
在本研究中60顆后牙正畸壓低的效果均較好,有49例患者完成了種植修復,其中有2名患者還未結束正畸壓低。治療前伸長磨牙到腭平面的垂直距離是(27.53±1.77)mm,治療后的垂直距離是(25.17±1.36)mm,平均壓低伸長磨牙為(2.16±0.19)mm,治療后變化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使用種植體支抗壓低后牙在老年對頜牙缺失患者種植修復中效果較好。在Lin[9]等的研究中使用微種植體支抗成功壓低過長后牙,為修復提供空間,與本研究結果較一致。在本研究中有5枚發(fā)生松動脫落,1枚是因為加力過大引起的,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后在原位再次植入種植體,并對過長牙進行牽引。有3枚在骨質疏松的部位,可以更換種植體支抗的植入位置。治療前后的牙齒冠根相比,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治療前后未發(fā)生明顯的牙根吸收,被壓低的后牙未發(fā)生牙周問題或者有松動,與其他研究結果較一致[10]。在本研究中在磨牙的頰、腭側均進行種植體的植入,可使牙齒的頰、腭兩側的力量均衡,而且近中的操作視野更加清晰,種植體容易植入。本研究中選擇的患者均需要植入一枚種植體,若發(fā)生第一、二磨牙同時需要壓低時可以在第一、二磨牙間的腭側再植入一枚種植體。
對老年對頜牙缺失患者種植修復中可采取種植體支抗來壓低過長后牙,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在需要壓低牙齒的齦方提供一個支抗進行正畸牽引,其效果確切,同時操作難度小、微創(chuàng)性顯著且患者依從性高,但在臨床應用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如上下頜分布情況、伸長磨牙的數(shù)量等病歷資料可能會影響壓低效果,因此需要擴大樣本進一步分析論證影響種植體支抗壓低過長后牙的療效的危險因素。相信隨著臨床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很好地解決,以期進一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種植體支抗壓低過長后牙對老年對頜牙缺失患者的種植修復效果較好,可顯著壓低過長后牙,根尖無明顯的吸收,在臨床上可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