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婦幼保健院 廈門 361022)
初產婦產后子宮脫垂患者多伴有便秘、陰道異物下墜感、排便排尿困難等癥狀,給患者帶來痛苦和精神負擔,嚴重影響患者性生活和生活質量[1~2]。因此,采取科學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尤為重要。盆底肌訓練是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康復訓練方式,通過對盆底肌群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以提高盆底肌群收縮能力,但該訓練方式較為單調,存在一定局限性[3~4]。生物反饋電刺激通過電刺激,直接作用于患部肌肉和神經,以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并依據盆底部的肌電信號強弱給予患者不同的反饋,有效提高患者對盆底肌的感知度,從而達到改善盆底肌功能的目的。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初產婦產后子宮脫垂患者中采取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廈門市集美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產后子宮脫垂初產婦分為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guī)盆底肌訓練)和觀察組(50例,在盆底肌訓練基礎上采取生物反饋電刺激)。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89±2.31)歲;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宮產14例;子宮脫垂程度:Ⅰ度25例,Ⅱ度25例;體質量指數(BMI)18~25 kg/m2,平均(24.18±0.32)kg/m2。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92±2.29)歲;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4例,剖宮產16例;子宮脫垂程度:Ⅰ度25例,Ⅱ度25例;BMI 18~25 kg/m2,平均(24.21±0.34)kg/m2。兩組年齡、分娩方式、子宮脫垂程度、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倫理審批號:YMJ-2019-0614)。
1.2 入組標準納入標準: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符合《婦產科學》[5]中子宮脫垂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伴肝腎等功能不全;既往有精神病史。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盆底肌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產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排空膀胱后采取平臥位,指導患者用力收縮會陰肛門,持續(xù)3~5 s后放松,之后間隔3~5 s重復上述動作,15~20 min/次,1~2次/d。持續(xù)干預4周,并隨訪觀察3個月。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生物反饋電刺激干預。采用生物反饋神經功能重建治療系統(tǒng)AM1000B盆底康復治療儀進行電刺激干預,向患者解釋電刺激干預的目的、過程和配合事項,囑患者排空大小便,采取平臥位等舒適體位,置入陰式探頭,調節(jié)治療頻率在30~80 Hz,脈寬為200~320μs,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適當調節(jié)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并采用計算機系統(tǒng)將盆底信號的肌電強弱以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反饋形式直接反饋給患者,指導患者依照顯示屏上圖像信息進行正確的盆底肌功能訓練,20~30 min/次,2~3次/周。持續(xù)干預4周,并隨訪觀察3個月。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盆底肌電、盆底肌力、盆底功能恢復情況、性功能和生活質量。(1)盆底肌電。獲得干預前后肌電圖,測定盆底相關電壓。(2)采用國際通用會陰肌力檢測法測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盆底肌力。1級:患者可感受到肌肉輕微收縮,但難以持續(xù);2級:完成2次肌肉收縮,可持續(xù)收縮2 s;3級:肌肉收縮3 s,可完成3次;4級:肌肉收縮持續(xù)4 s,完成4次;5級:肌肉收縮5 s以上,連續(xù)5次。(3)盆底功能恢復情況。采用盆底功能障礙問卷(PFDI-20)[6]從無法控制肛門排氣、經常感到尿頻、排空膀胱困難等25個條目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盆底功能進行評價,采用0~4分評分法,分數100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盆底功能恢復越好。(4)性功能。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7]從性欲望、性喚起、性高潮、陰道潤滑、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等6個維度對患者干預前后的性功能進行評價,共19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性功能越好。(5)生活質量。采用生存質量簡表(QOL-BREF)[8]從環(huán)境、心理、生理以及社會4個維度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各維度分數0~100分,分數高表示生活質量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盆底肌電比較干預前,兩組盆底肌電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盆底肌電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電比較(μV,±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觀察組50 50 8.646 18.246 0.000 0.000 t P 10.27±1.23 10.29±1.25 0.081 0.936 12.68±1.54 15.57±1.62 9.143 0.000
2.2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盆底肌力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例(%)]
2.3 兩組PFDI-20評分比較干預前,對照組和觀察組PFDI-2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FDI-20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FDI-20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PFDI-20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觀察組50 50 10.641 15.507 0.000 0.000 t P 23.69±3.82 23.61±3.77 0.105 0.916 15.76±3.63 12.68±3.26 4.464 0.000
2.4 兩組FSFI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FSF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SFI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FSFI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FSFI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FSFI評分比較(分,±s)
性高潮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性欲望干預前 干預后性喚起干預前 干預后11.08±1.52 13.69±1.54 8.529 0.000組別 n 陰道潤滑干預前 干預后50 50 t P 6.23±1.02 6.25±1.04 0.097 0.923 8.11±2.16 10.49±2.18 5.484 0.000 14.75±2.27 14.79±2.30 0.088 0.930 16.89±2.33 18.84±2.41 4.113 0.000 9.36±1.45 9.39±1.47 0.103 0.918性交痛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性生活滿意度干預前 干預后50 50 t P 15.05±3.27 15.09±3.29 0.061 0.952 17.87±3.36 19.98±3.43 3.107 0.003 9.21±1.03 9.26±1.05 0.240 0.811 11.92±1.08 13.98±1.12 9.362 0.000 10.64±1.07 10.68±1.09 0.185 0.854 12.27±2.15 14.49±2.24 5.056 0.000
2.5 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QOL-BREF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分,±s)
生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環(huán)境干預前 干預后心理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干預前 干預后50 50 t P 53.68±3.43 53.72±3.46 0.058 0.954 66.61±3.54 74.96±3.67 11.579 0.000 53.79±3.48 53.82±3.45 0.043 0.966 66.58±3.47 76.89±3.52 14.749 0.000 54.74±3.49 54.79±3.58 0.071 0.944 67.89±3.56 78.40±3.64 14.596 0.000 55.76±3.69 55.79±3.71 0.041 0.968 66.65±3.77 75.49±3.84 11.616 0.000
妊娠、生產的過程均會牽拉、壓迫初產婦的盆底肌肉、神經組織,導致盆底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易引發(fā)子宮脫垂等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正常性生活和生活質量[9~10]。傳統(tǒng)盆底肌肉康復訓練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但訓練時間較長,且訓練方法重復,多數患者難以長時間堅持,單純盆底肌肉訓練難以滿足患者康復需求,需尋找更加有效的訓練方式[11~12]。
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主要通過電刺激方式提升肌肉強度,達到改善盆底肌力的目的[13]。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盆底肌電比對照組高,盆底肌力比對照組優(yōu),PFDI-20評分低于對照組,FSFI、QOL-BREF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能夠改善產后子宮脫垂初產婦盆底肌電和盆底肌力,加快盆底功能恢復,進而改善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質量。方萍等研究結果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應用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中,能夠促進其盆底肌功能、性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4]。究其原因在于,采取生物反饋電刺激,通過在陰道內放置肌電位探頭,予以相應強度的低頻電刺激,對受損的神經細胞具有激活作用,能夠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提高盆底肌興奮性,促進盆底肌肉進行有節(jié)奏、規(guī)律的運動,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同時,采取計算機系統(tǒng)將肌肉活動信息以肌電圖、壓力曲線等形式表現出來,并將其轉化為視覺、聽覺信號,依據設備反饋的生物信息,調整電刺激強度和頻率,借助信號輔助患者根據異常情況進行準確訓練,能夠有效刺激肌群和組織運動,使患者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方法,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jié)盆底肌的活動,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提高盆底肌電壓和肌力[15]。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還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經濟等優(yōu)點,患者易于接受,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訓練聯合應用效果優(yōu)于單純盆底肌訓練,有助于喚醒本體感受,有效增強陰道、尿道括約肌以及肛門周圍肌肉的收縮,利于改善患者產后性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難以得到十分準確、可靠的數據,且觀察時間較短,仍需在今后研究中增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以進一步研究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的遠期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產后子宮脫垂初產婦接受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能夠提高患者盆底肌電和肌力,有效恢復患者盆底功能,還有助于改善患者產后性功能,促進生活質量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