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鋼鐵工業(yè)實現了快速發(fā)展,并取得了長足進步。全面總結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以及對比國內外相關指標,未來一段時間綠色化、智能化的應用仍將是重要的努力方向。本文著重分析我國鋼鐵工業(yè)在綠色化、智能化以及交叉領域的技術應用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鋼鐵工業(yè)推進綠色智能轉型升級的路徑原則,并就建立相關體系提出建議。(熱點聚焦欄目, 第1頁)
JHR研究堆是法國原子能與替代能源委員會(CEA)在建高中子注量率研究堆,擁有強大的輻照技術能力,可實現不同的輻照測試條件。本文總結了JHR研究堆的主要性能參數以及實驗能力,論述了其在核包殼以及結構材料輻照性能研究上的具體應用。(科技前沿欄目, 第12頁)
人工冶銅技術的出現及銅器使用的普及顯著提高了生產力,使人類的經濟能力達到了溫飽有余的水平、促進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使用銅器的不同普及程度與溫飽有余的不同水平相結合,對所萌生文明的特征有重要影響。繁榮的銅器時代和實現溫飽、但有余不多的經濟水平促使中華文明形成對外融合、溫和逐利、族群平等和追求統(tǒng)一的特征;低迷的銅器時代和溫飽富富有余的經濟水平則促使西方文明形成對內平等和民主、對外霸權和積極逐利的特征。銅器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崛起,鐵器引發(fā)了西方文明的崛起。后期的中華文明逐漸衍生出守舊、封閉、自大等消極特性,并導致閉關鎖國;而西方文明則進一步展現其積極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等精神,并在近代觸動了工業(yè)革命。對外積極逐利的特征,造成了引發(fā)西方社會戰(zhàn)爭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整體溫和逐利的特征導致了中國社會引發(fā)戰(zhàn)爭的分裂陷阱和對內盤剝陷阱。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理念、以及改革開放,使中國能夠以自身的文明傳承為基礎,努力追趕世界的發(fā)展步伐,也引起西方社會的不安和焦慮;但當今世界的發(fā)展已再難繼續(xù)適應西方的對外霸權理念。中西方社會應平等相待、互相學習和借鑒、積極面對挑戰(zhàn)、克服自身不足,逐步建立起共有的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園地欄目, 第17頁)
金屬學課程(現在一般稱為材料科學基礎)中的知識點基本都源于國外材料、冶金、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科學家,我國科學家創(chuàng)建的成果較少。馮端先生上世紀50~60年代開展了金屬物理方面的研究,在位錯與晶界結構的研究上做出了富有特色的成果。這些結果展示在他編著的國內第一部《金屬物理》教學參考書中,該書對筆者早年金屬學原理課程學習產生過影響;馮端先生一生中出版的其它書籍對我們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基于他在金屬物理方面的貢獻討論了對我們課程教學多方面的影響,其中也展現了我們課程前輩在教材編寫中的辛勤與貢獻,希望這些總結也對學生專業(yè)成長有所幫助。(傳承與創(chuàng)新欄目, 第26頁)
從歷史發(fā)展的視角來說,科研人員應該成為科學普及的“第一發(fā)球員”,雖然他們處于各種原因曾經把科普的工作交給了“二傳手”,但是科普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參與,本文從科研與科普相結合的歷史著手,探討了為什么科研人員要參與到科普工作之中,同時指出做好科普并不容易,它不應該依賴直覺,而是需要有科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最后本文以對如何做好科普工作的一些方法論的探討為結尾。(大家談欄目, 第38頁)
35CrMo鋼高強螺栓在使用中發(fā)生脆性斷裂。為了揭示螺栓斷裂的原因,對斷裂的螺栓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硬度、顯微組織、斷口分析、氫含量等方面檢測。結果表明,螺栓的化學成分、硬度指標、抗拉強度、夾雜物含量以及氫含量均符合要求。由斷裂螺栓的斷口分析發(fā)現,保留馬氏體位相的回火索氏體易在心部形成應力集中,導致在該位置形成細微的應力裂紋,裝配過程中受到外部的拉應力下,逐步向周圍擴展,最終在多因素疊加下而產生脆性斷裂。(工藝與裝備欄目, 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