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奇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職體育院校的教學目的也在不斷變化。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應成為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就可以應付激烈的競爭氛圍,當他們進入社會時不會被社會競爭壓力所壓倒。高職體育教學應認真制定適應人才發(fā)展需要的教學計劃,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理解能力和適應能力。
國家需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速度的人才,高職學校也需要培養(yǎng)更加適應未來形勢或者工作的學生和人才。教育體系由眾多部分組成而高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包括吃苦耐勞、永不放棄等精神的心理素質,加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人際溝通交往等能力。
1 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1.1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畢業(yè)生的數(shù)量都在增長。每年,在畢業(yè)季,大量的畢業(yè)生涌向人才市場。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多高質量的工作。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并不容易。因此,如何從成千上萬的畢業(yè)生中脫穎而出,得到心儀的雇主的offer,需要我們多方面的努力。首先,你需要具備優(yōu)秀的專業(yè)素質,才能保證你能夠滿足崗位的專業(yè)要求,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其次,你需要有一個好的態(tài)度,因為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面試,在面試之前你可能會被拒絕很多次。在面試過程中還有壓力面試等環(huán)節(jié),這對學生的心理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好的測試。如果學生不穩(wěn)定,很容易失去工作機會。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注重身心平衡,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起著很大的作用。例如,籃球、足球和其他球類運動非常需要團隊成員的團隊合作能力。如果成員只考慮自己,那么整個團隊不會有理想的結果。如果學生不明白這一點,去工作,就會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被市場淘汰。
1.1.1 高職體育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中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有諸多地方體現(xiàn)著多人的能力勝過一人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在工作中所強調的團隊精神的作用。例如,在工作中一個人是無法展開工作的,因為一個公司就是一個整體,公司內部的部門就是眾多組成整體的部分,只有部分統(tǒng)一協(xié)作,整體才會產生更大的作用,公司才會更好。高職的體育教育中的球類訓練亦是如此,學校要重視這類的專項體育訓練,教師也可以積極組織相關的體育活動,在進行固有的體育教育的同時重視進行團體的訓練,發(fā)現(xiàn)學生各自的特長、進行合理的分組,完成團體任務并深刻體會團體協(xié)作的精神。還可以采取措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團體協(xié)作的益處,理解團結的重要性。這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榮辱與共、互相理解的社會適應能力。
1.1.2 高職體育教學使學生可以更加吃苦耐勞的精神
眾所周知體育是一項極其消耗體力、耐力和需要吃苦耐勞精神的活動。高職體育教學的前提是學生能夠吃苦,這樣才不會在戶外太陽的暴曬下和冬日寒風的侵襲中倒下。高職體育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大自然的洗禮,因為在大自然提供的環(huán)境下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和能力的進步,都需要千錘百煉,重復訓練千萬次。因此學生們都會在此過程中形成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和強健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活動相伴的就是受傷,而這些傷痕也會變成學生們吃苦耐勞的見證。在學校教育中形成的吃苦耐勞精神是任何工作崗位都會大力提倡的精神,這是高職體育教學的學生所特有的優(yōu)勢。
1.2 塑造學生個性的需要
社會適應能力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應對挫折的能力等。對學生的人格素質有多種要求。而學生自己獨有的個性是區(qū)分自己和其他人的重要特征。所以在高職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適應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鍛煉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為未來職業(yè)道路做必要的準備,以便更好地處理未知的挑戰(zhàn)。在高職體育教學,教師可以增強教學的目的,課程設置更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在這個階段,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標,還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等等,這是很大的幫助塑造學生的個性。
1.3 它有助于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學生適應社會的關鍵。沒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學生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就很難與人溝通,難以適應人文社會環(huán)境。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和課外活動中與師生進行交流。因為,體育活動是圍繞群體開展的,缺乏溝通,不能有效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人際情感體驗也會不斷增加。以體育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是促進學生走出宿舍和網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
2 高職體育教學進行變革的措施
2.1 轉變觀念,重視體育教育
在學校的實際教學中,體育一直被視為一門邊緣學科,長期以來沒有得到重視。在許多學校里,體育被認為是語文、數(shù)學、外語和其他學科的附庸。要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就必須明確學校培訓不僅是技能的培訓,而且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訓。各高職學校要明確國家對于體育的相關政策,即越來越重視。學校嚴禁其他學科老師剝奪學生上體育課的權利,體育老師把握好課堂,讓運動歸于年輕的孩子們。充分利用體育課釋放學生良好的天性,重視對學生堅韌頑強等意志力的磨練,培養(yǎng)并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2 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
體育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需要有合格的專業(yè)素質。此外,他們還需要不斷學習,體育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素質。教師素質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積極性。他們可以更主動地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進行培訓。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樹立應有的重視和尊重,使其有充分展現(xiàn)自我、表達觀點的機會,構建起師生間良好且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課堂互動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高超的教育藝術水平,有助于增進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這樣積極的培訓,一定會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質。
2.3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符合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方法也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是,如果學生有興趣學習這門課程的教,體育教學內容就能反映時代的要求。同時,比賽結束后,對教師和學生的課程內容進行安排。為了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業(yè)技能相適應,可以增加有利于學生生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項目。課程創(chuàng)新,打破原有的課程結構,不斷豐富體育教學體系,積極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生每天都要接觸各種人員,有各種關系。體育教學從小學開始,持續(xù)到大學??雌饋硇问讲畈欢?,內容也差不多。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過去體育教學模式已經過時,不能再被使用來滿足今天的一代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市場的需要,體育教育也應該更新,創(chuàng)新形式和內容。
2.4 重視意志力的訓練
長跑是高職教育體育課程考核中所??嫉囊粋€項目,也是日常鍛煉所不可或缺的體育內容。這項運動極其耗費學生的時間、體力、耐力,所以特別考驗學生的意志力。通常情況下普通學生在測試長跑的時候,總有些人選擇放棄,而高職體育教育下的學生們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會形成永不言棄的精神。這讓學生們面對枯燥、困難、冗雜的工作的時候堅持不懈。所以高職體育課程不僅僅是學習體育活動,是要教給學生體育運動知識的同時,增加更加適應激烈殘酷的社會競爭的意志。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學生找工作的壓力和難度與日俱增。隨便找一份他們喜歡的工作是不可能的。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投資和努力。這樣,學生就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力,以免在遇到挫折時退縮。同時,在實際的工作環(huán)境中,也要面對這一輪又一輪的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很容易沉浸在壓力中,無法自拔而放棄,所以毅力是成為一名優(yōu)秀練習者的必備素質。
2.5 加強對身體素質的要求
高職體育教學一定要使學生擁有一副更為健康的身體。長期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一定具有一副比常人健康的身體機能,而擁有強健的體魄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健康的身體可以給我們帶來更敏捷的思維,從可以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生活?,F(xiàn)在常常出現(xiàn)工作壓垮身體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大家沒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承受不了高強度工作的壓力,所以說健康的身體極為重要。反之,身體不健康,每天渾渾噩噩提不起精神,就產生不了敏捷的思維,處理稍微復雜點的工作任務時就會手忙腳亂,感覺更加煩躁。所以體育鍛煉的學生有強健的身體和可以保持的清醒的頭腦。
3 結束語
高職學校的教育不僅文化類知識的教授,還應該還要注重體育教學。了解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能力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的作用,并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多方面優(yōu)于他人的時代性人才。綜上所述,傳統(tǒng)教育工作主要以教師和教材為基礎。在教育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教學,忽視教育。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封閉的教育環(huán)境中,很難了解社會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自己未來的就業(yè)情況,學生在未來找工作時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在就業(yè)競爭中難以凸顯自身優(yōu)勢。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下,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工作中,我們應該突出學生的主要位置,提高體育教育的專業(yè)性,使教育工作者加強對學生的理解,積極地發(fā)展體育教育,用自己的言行、思想和觀點來感染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作者單位: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