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水草
千百年來,人類對天空的向往都是無限熱切的。探索宇宙,征服太空,是航天事業(yè)永恒的追求。
我們中國航天起步于1956年,不但實力日益強大,還有一份獨有的“中國式浪漫”。神舟、嫦娥、天宮......當高精尖的航天科技用一種國風的打開方式來呈現(xiàn),不禁讓人產(chǎn)生一種“雖然看不懂但就是覺得好厲害”的感覺。原來,嚴謹?shù)目蒲腥σ部梢猿錆M文藝范兒!
●日地空間探測計劃:夸父——“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痹诠糯裨捓?,夸父追日是為了留住太陽,讓它永不西墜。遠古人類向往光明的心愿和挑戰(zhàn)未知的魄力在夸父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在現(xiàn)實中,太陽帶給人類的并不只有光明和美好,它平均每11年就爆發(fā)一次活動,當太陽磁暴出現(xiàn)時,會大幅度影響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和氣候。因此,我國對日地空間探測計劃進行立項,取名“夸父計劃”。這是一項針對太陽風暴、地球極光和空間天氣環(huán)境進行探測的計劃,由三顆衛(wèi)星全天候監(jiān)測太陽活動,又被稱作人類注視太空的“神目”。
航天小劇場:太陽:怎么是你?怎么又是你?怎么老是你!夸父: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回一定追上你!
●暗物質(zhì)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頑冥須悟空?!?/p>
歡迎幾代人的童年英雄——孫悟空閃亮登場!不過這一次,悟空的“七十二變”,變的是一顆衛(wèi)星,它的全名是“暗物質(zhì)粒子探測衛(wèi)星”,是中國第一個空間高能粒子探測器。
暗物質(zhì),顧名思義,是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物質(zhì),它和暗能量一起被科學家稱為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的兩朵烏云。根據(jù)研究,地球上的許多不解之謎都和它有關(guān),它就像一只宇宙里的妖怪,總是作怪,卻難以尋覓它的蹤跡。
對付這種“大妖”,當然要請專業(yè)除妖億萬年的悟空出馬了,因為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具有遠超國際同類水準的觀測能段和能量分辨率,最有可能在太空中識別到暗物質(zhì)的蹤跡。
破解暗物質(zhì),解開宇宙謎團,大圣,靠你了!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本盘鞌堅虏恢皇擎隙鸬膲粝耄彩侨祟惖膲粝?。從20世紀60年代起,全球各國的探月行動超過100次,約有一半取得了成功。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屬于我們的“奔月旅行團”成團了!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嫦娥家族”的成員吧。
團名:中國探月工程。
參團成員:“嫦娥”1號、“嫦娥”2號、“嫦娥”3號、“嫦娥”4號、“嫦娥”5號,共五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探測器)。
觀光項目:環(huán)繞月球探測,實現(xiàn)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實現(xiàn)無人采樣返回。
月球觀光輔助工具:“玉兔號”月球車。
雖然已經(jīng)進行了這么多次探月,但每一次旅程還是會為科學家們帶來許多新鮮感,嫦娥家族有時會帶回月球的“網(wǎng)紅打卡照”,有時會帶回月面取樣“土特產(chǎn)”,還曾經(jīng)成功搭載水稻種子上天,種出了“太空稻”!“?!?,嫦娥家族的下一次奔月之旅已出票,一起期待新的征程吧!
●火星探測器: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中國古代有一位名人,一個人就能問崩潰整個知乎。他就是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外號“十萬個為什么”的大詩人屈原。
兩千多年前,屈原用他的名作《天問》發(fā)出了古人對山川宇宙最早的疑惑與詢問。據(jù)統(tǒng)計,這首長詩一共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包羅天文、地理、歷史各個方面。
兩千多年后,一個以“天問”命名的探測器在中國誕生,向著一顆神奇的星球——火星,繼續(xù)發(fā)出追問。
為什么要探測火星呢?因為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世界各國對火星探索不斷,就是為了有一天讓火星成為人類新的生存營地。
2021年2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被火星捕獲,進入環(huán)火軌道,將中國的火星探索推進到一個新紀元。
嗨,火星,準備好了嗎?問答模式即將開啟!
●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
——“羲和鞭日就地行,祝融張傘燒空明?!?/p>
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里的火神。我們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驅(qū)散黑暗,也點亮了文明。而今天的科學家們則將對星空的憧憬寄托在這位火神的名字中,將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寓意點燃星際探測的火種。
《山海經(jīng)》里的火神祝融人面獸身,長得有點兒非主流。那火星車祝融又是什么模樣呢?
“祝融號”表示:帥就一個字!不信看檔案。
身高:1.85米,高大威猛。
體重:240千克,對于火星車來說是健美身材了。
裝備:多光譜相機,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氣象測量儀,磁場探測儀......總之全是法寶。
2021年5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區(qū)域著陸,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
——“乘此大神舟,玉棹瓊槔渡正流?!?/p>
西晉的《博物志》曾記載一種傳說:在海中的沙洲附近,每年八月會有浮槎來去,人如果乘槎逐流,可以從海天一色處穿越直上,到天河邂逅牛郎與織女。
這里的天河也就是銀河,而傳說里能在海天中穿行的八月槎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神舟”。我國的載人飛船之所以命名為“神舟”,也正是蘊含著祝福中國航天創(chuàng)造奇跡、逐夢太空的美好寓意。
從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1號首飛,到今天已經(jīng)歷經(jīng)二十多年,神舟系列飛船也“刷新”到了“神舟”13號,護航十余名中國航天員登上太空。
從無人飛船到載人飛船,從一天到多天,從空間出艙到交會對接......中國的每一艘“神舟”,都在創(chuàng)造當代的中國神話!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在廣闊的科技之海、無垠的探索之疆,人類又是強大的。古老的中國曾有無數(shù)人仰望星空,猜想著星辰大海的奧秘,而當今的中國航天,則將承載著華夏獨有的浪漫,書寫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