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歷紅
小學生之間的小沖突,教室、操場、走廊等區(qū)域,時不時會出現學生鬧別扭、爭搶、打架等現象,班主任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難免會用到懲戒。那么,如何在懲戒時達到教育目的呢?
以人為本,讓懲戒有尺度
教育懲戒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意識,相信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能力,通過引導和支持,讓學生的主體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1. “交往公約”,呈現懲戒的核心價值
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要想幫助他們改正不當言行,就得先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因此,我在班級開展主題為“我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小伙伴”的討論,師生共同商訂“交往公約”,明確同伴交往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和要求,列出了“說話文明禮貌”“樂于助人”“學會謙讓,快樂分享”“誠實守信”“注意安全,玩健康的游戲”等標準。
先用討論描繪學生心目中理想伙伴的形象,激發(fā)他們與同學友好交往的美好期望,再以清晰、具體、可行的言行標準引導學生,為后續(xù)可能出現的懲戒措施奠定了認知基礎。
2. “量身定制”,懲戒來自學生的選擇
懲戒措施可以來自學生的選擇。新學期伊始,我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能接受的懲戒方式有哪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羅列出以下懲戒措施:為受害同學服務(幫忙打飯、課間慰問等)、為班級服務(掃地、擦黑板、當勸導員等)、“冷靜角”反思、增加靜心練字作業(yè)、寫檢討等。班級還決定給犯錯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同學發(fā)放“紅色提醒單”,由他們自己填寫違紀原因,選擇懲罰措施,由紀律委員監(jiān)督實施。一學期收到“紅色提醒單”兩次以上的同學不能參與班級各種優(yōu)秀先進的評比。
這些由學生自己制訂、選擇的懲戒措施,更能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
從情入手,讓懲戒有溫度
小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難免與同伴產生沖突,教師在面對此類事件時,要有意識地通過開導、懲戒教給學生調控情緒、人際交往的方法,幫助他們逐漸提升情感認知,學會應對負面情緒。
1. 因地制宜,設置“綠色冷靜角”
班級的小陽臺剛好對著富春江,景色特別好。借著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在班級開辟了一處“綠色冷靜角”,讓沖動的孩子來這里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看著綠樹冷靜下來?!熬G色冷靜角”能幫助情緒激動的學生冷靜思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剛才的行為是否正確,為化解矛盾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因勢利導,奏響“化解五部曲”
沖突事件發(fā)生后,教師不應該把涉事者看成麻煩的制造者,簡單粗暴地懲罰他們,而要把問題當作契機,在懲戒中教他們化解沖突的方法,鼓勵學生承擔責任,積極解決問題。我從日常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了“化解五部曲”。
第一部曲,冷靜。分開沖突雙方,讓學生各自冷靜幾分鐘,感受自己的情緒,進入情緒緩沖期。
第二部曲,釋放。雙方分別陳述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引導他們用“你的……行為讓我感到……”的句式表達對方的言行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一方傾訴時,另一方認真傾聽,不允許插話。
第三部曲,澄清。若雙方陳述有出入,再進行調查,弄清楚“原來的目的”和“實際的結果”。
第四部曲,反思。詢問雙方“這樣的沖突是否是你原本希望的”“如果可以重來,你會選擇怎么做”,引導他們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做得有失妥當。
第五部曲,致歉。教師引導雙方真誠地向對方道歉,表達對其成長的期待。
沖突雙方在聽到對方的真實感受后,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觸動,有助于消除誤解,即使之后受到懲罰也會心服口服。
回“味”無窮,讓懲戒有效度
教師可以把激勵元素巧妙地融入懲戒中,讓懲戒成為學生心中的另一束陽光。
1. 聚力生長點,懲戒不錯位
上學期,小羊在乘坐校車時,把安全帶甩到后座的小楓臉上,導致小楓嘴唇出血。調查發(fā)現,僅僅是因為小楓在和別人說話,小羊不想聽到,于是就有了上述舉動。考慮到小羊平時就經常違紀,且屢教不改,這次的懲戒必須“升級”,通過“懲”來達到“戒”的目的。
一方面,我聯系家長,告訴家長事情的經過和嚴重性,表達對小羊品行發(fā)展的重視,希望家長能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小羊的家長來到學校,帶著孩子當面向受傷同學道歉,罰小羊一周不能吃零食。另一方面,給小羊下發(fā)“紅色提醒單”,在班干部的督促下,每天慰問小楓兩次,堅持5天,慰問時要有禮貌。此外,這兩周的閱讀時間都要看關于文明團結的課外書,并在班會課上分享讀后感。
教師再精彩生動的講授說教,都無法替代學生的親身體驗。可以說,這套“組合懲戒拳”對這個“小霸王”還是有效果的:一周不能吃零食,小羊體驗到了失去的痛苦;收到“紅色提醒單”,影響自己評優(yōu)評先,小羊懊惱不已;這一周每天課間必須問候小楓,體驗到什么是責任;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明理,學會與人為善。
只有“對路”的懲戒,才能讓學生在體驗和反思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承擔做錯事之后的責任,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
2. 發(fā)現閃光點,及時正強化
懲戒是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師若能在懲戒實施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則更能發(fā)揮懲戒的教育作用。
有一次,小張與小王發(fā)生口角,小張一氣之下用馬克筆在小王的課桌上亂畫一通。課桌是小張弄臟的,自然需要小張承擔擦洗的責任,但是,小張發(fā)現用抹布怎么擦也無法把馬克筆的痕跡擦掉。當他為難地向我求助時,我一方面引導他認識沖動的危害,一方面建議他再多動動腦筋,第二天再試試看。第二天,小張用風油精和濕紙巾輕輕松松擦掉了馬克筆的痕跡,課桌煥然一新,兩個孩子都很高興,小王還很佩服地問小張:“你是怎么想出這個好辦法的?”小張開心地說:“嘻嘻,是我昨天晚上讓我爸爸專門上網查的?!笨磥?,友誼的小船又可以揚帆起航了。
我抓住這個契機,在晨會上大大贊揚了小張這種勇于承擔責任、不斷探索的精神,并讓小張擔任課桌管理員,后續(xù)還讓小張在班會課上介紹一些有趣實用的生活小竅門。小張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對待同學更加友善,對班級工作也更加上心。這樣,從簡單的懲戒式約束到更走心的導行式期待,孩子內心中向善向上的一面被喚醒,他們更會自覺約束個人行為。
懲戒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學生對與錯,而是一種幫助學生學會判斷、學會自律、學會承擔責任的手段。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若教師能多一份“人”“情”“味”,懲戒也許就更能彰顯教育性,為學生和教師的成長注入積極的力量。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