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暮春三月的一天,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是去一個抗日戰(zhàn)爭的故址拍紀錄片,一聽是我感興趣的事情,我便欣然應(yīng)允。沒想到這一次偶然的相逢,竟然衍生出兩段動人心弦的陶然忘機之旅……
我們一行四人踏著悠閑的步伐,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穿行在密林之中。我望著前路較為陡峭的山頂問向?qū)В骸澳莻€最高處是哪里?”
向?qū)дf:“那是兩縣的交界處。”
“那咱何不走上去看看高處的風(fēng)景,反正時間尚早?!蓖械膸兹艘恢卤硎举澩皇菦]想到,我們竟在無意間闖進了一處山水與人文俱佳的勝境。
沿著向?qū)дf的山間古道一路攀行至山頂,只見一個就地取材而建的古樸建筑物矗立在高處,四周草木葳蕤地簇擁著,儼然一副王者的氣勢。走近一看,它的墻體上寫著四個字“瀟河源頭”。原來聞名三晉的一處濕地公園,最終匯入汾河的瀟河居然發(fā)源于此,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循著彎彎曲曲的河道,我們彳亍而行,一幅農(nóng)耕文明的山野圖呈現(xiàn)在眼前。遠處的田地上,幾頭耕牛仰著脖子,在鈴鐺作響聲中“哞哞哞”地叫著;近處,幾個鄉(xiāng)民正在地膜覆蓋的土地上勞作著,黝黑的臉龐上寫滿了質(zhì)樸的安然;整潔的村道上,一位老大娘正站在臨街的院中給雞喂食,“咕咕咕嘎嘎嘎”的叫聲劃破了寂靜;數(shù)十只鳥雀“撲棱棱”地飛入樹中,“嘰嘰喳喳”的叫聲像是協(xié)奏著一首春的序曲。
路邊,一個異形的指示牌吸引住我們的眼球——馬道嶺健康步道的路線圖赫然在目。
“這就是昔陽縣沾尚鎮(zhèn)的馬道嶺村,瀟河的發(fā)源地,風(fēng)景很不錯的?!蓖械南?qū)缡钦f道。我們回望河道,清澈的水流在臨近大道旁愈發(fā)顯得寬綽起來,兩旁的水草翠色可人,隨風(fēng)搖曳,風(fēng)情萬種。
在河流的轉(zhuǎn)彎處,一個四足兩耳的大鼎立在國道旁,雄視著來來往往的車流,像是在訴說著什么。大鼎的底座上雕刻著明代尚書喬宇的一首七律:“一脈漣漪出遠嵐,山光云影共拖蘭;春深欲染云衣凈,夜久微將月鏡涵;清別涇流同渭水,碧分江派比湘潭;舊時縣治今何在?雉堞茫茫野草毿?!痹娭邪盐絷柊司爸坏摹罢此咸m”描繪得這般唯美,透亮的沾水在山光與云影的襯托下愈發(fā)顯得翠綠動人,它把云衣浸染得澄凈,把月光映射得宛若鏡子一般,它的清澈就像是渭水有別于涇流,它的碧綠更勝于湘潭之水。
聽著我的解讀,同行的人都不由得嘖嘖稱奇,“沒想到在嶺上還有這樣奇絕的山水!在沾尚竟然還建過縣治,甚至還有雉堞關(guān)隘!”這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既然來了,我們何不繼續(xù)探訪探訪,以解心中疑慮,你們覺得呢?”經(jīng)過短暫的沉默之后,大家擺出了一副拼命三郎的神情,再次踏上了尋幽訪古的路途。
我們沿著怪石嶙峋的山崖一路往下走,兩旁高大粗壯的白楊樹、柳樹、國槐把山路遮蔽得異常清涼,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罅隙投射下來,斑斑點點的光像跳躍的精靈。越往下走越覺得水汽氤氳,濕漉漉的,像紛紛揚揚的毛毛細雨。很快看到由泉水匯聚而成的湖泊,我們舉步湖邊,那淺碧的山泉打著旋兒,將青山、綠樹、藍天、白云、飛鳥倒映其間,沒有雕琢,不見修飾,把幾千年的煙雨時光照徹得圣潔而晶瑩。
我們流連在這群山環(huán)繞、流水盈盈的水鄉(xiāng)崇家?guī)X,不知不覺已經(jīng)日薄西山,縱使有千般的難離,萬般的不舍,也只好悄然地惜別,真怕驚擾了這詩境化的風(fēng)景。也就從這一刻起,在我心里就有了種莫名的牽掛,期待著與沾嶺的再度重逢。
回來的這段時間,我時常在夢中回想起這段難忘的邂逅,心中也充滿了諸多的不解。沾尚什么時候有過縣治?這里的風(fēng)光為什么這般雄秀而絕美?為什么明代“河?xùn)|三鳳”之一的喬宇會寫下如此的詩句?帶著這些問題,我一頭扎進史籍之中,希望能找尋幾許歷史深處的雪泥鴻爪。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西漢時期,沾尚就置有縣治,古稱沾縣,隸屬于上黨郡。在這片古老的層巒疊嶂間,原生態(tài)的植被涵養(yǎng)著奔流不息的水源,素有“一嶺分兩河,兩河兩水系”之美稱,自明清以來,輯錄于《山西通志》中吟詠沾嶺風(fēng)光的詩作竟有二十多首。我靜靜地讀著這些先賢對沾嶺的吟誦,真恨不得立刻身生雙翅去再次飽覽沾嶺的無限俊美姿容。
終于,機緣巧合,我又踏上了尋望沾嶺的圓夢之旅。車到沾尚,黃瓦齊整的村居列陣于河的兩岸,直通群山深處的柏油路上,栽種著國槐、柏樹,顯得生氣勃勃。趁著朋友辦事的時間,我急不可耐地驅(qū)車向沾嶺山的方向挺進。沿著蜿蜒曲折的大道一路攀升,微風(fēng)輕起,附近墨綠似的樹林間發(fā)出低低地吟嘯,好像是遠古的云雷在沾嶺上空奔涌,又像是交響樂的雄渾奏鳴。我不由得輕抬油門,放慢車速,生怕眼睛遺漏了這自然造化的壯美群峰。層層疊疊的梯田綠波,千奇百怪的奇石丹崖,恣意怒放的各色野花,蒼翠蔥蘢的繁茂森林,在圓與尖、疏與密、橫與直之間,構(gòu)成了抽象與具象的生態(tài)之美。我的眼睛收藏的每一片生動的剪影,都呈現(xiàn)著千秋瑰麗,萬古風(fēng)華。
行至沾嶺山頂放眼四望,昔陽城盡收眼底——樓群林立蓬勃著新時代的朝氣,阡陌交通延展著幸福的夢想。仰望天空,澄凈般的蔚藍仿佛把我都滲透了,它是那樣純粹的湛藍,幾朵白云悠閑地游弋著,淡然地注視著這古樸的屋舍、成群的牛羊、含黛的遠山和身披綠裝的千巖萬壑。此刻,我那顆紛擾的心瞬間沉靜下來了,自然萬物的氣象熏染著我。我想,那份從容,那份恬淡何嘗不是人生的常態(tài)呢?
在牧人的指點下,我棄車徒步想一睹清漳河源頭的風(fēng)采。一路上,濃綠色與翠綠色的交織充斥著我的眼球,深深淺淺,像用極細極細的工筆在淡青絹本上點出來似的。隨著耳畔傳來隱隱約約的“泠泠”之聲,我小心的在林間穿行,只見那汩汩的清泉從山巖的罅隙間涌將出來,帶著大山的依戀,帶著綠樹的情意,流向磅礴的海河懷抱??邕^萬水千山的清漳河,不僅滋潤了鄉(xiāng)民們甘甜的生活,更支持了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疤泻茪鈧髑Ч牛舻们逭耐卵ā钡脑娋?,傳唱著民族英雄的浩然之歌,一點一滴地滲進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這條河涵養(yǎng)著民族大義的深邃,更見證了滄桑巨變的太行兒女從貧瘠走向富裕的艱難履痕。
這是先賢喬宇筆下“鰲峰千疊到平林,突出招提擁翠岑,花雨夜空天水色,松風(fēng)時送海潮音”的清漳河,亦是昔陽進士趙士吉筆下的“冉冉清流映碧嵐,元圭象水此何藍?山光入水顏如染,水色因山影倒涵”的沾水。我的思緒隨著一路奔向海河的清漳水飄向浩瀚的大海,但我深深地知道,它的力量,它的輕靈,它的粼粼清波,都是源于沾嶺山用亙古的癡情無私的賜予。
當(dāng)皓月攀上云空,我棲身在沾尚鎮(zhèn)的民宿,石碹的窯洞內(nèi)涼意習(xí)習(xí),幾日來的酷暑難耐伴著潺潺的流水聲,沁人心脾的植物馨香,早已消弭得無影無蹤。寂靜的大山,高懸于中天的玉輪,還有此起彼伏的蛙鳴、蟈蟈叫聲,仿佛把我?guī)肓艘环N原生態(tài)農(nóng)耕文明的時代。在這里,沒有太多的物欲追索,沒有太多的紛爭困惑,也沒有紅塵世俗的糾纏,有的只是經(jīng)清泉淘洗過的澄澈的心與簡素的情,輕輕地,與這方醉人的山水相互交融,直到天荒地老……
這一夜,困擾我多年的失眠竟然沒有再來,我聽著自然萬物的和諧奏鳴沉沉入睡,直至友人把我從酣夢中搖醒。在推開門的一剎那,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抬頭遠望群山,云遮霧繞,忽聚忽散,像一束束的飄帶輕盈婀娜,把疊翠的山峰襯托得空靈而動感十足??吹轿野V癡的神情,一位荷鋤而歸的老者停下腳步,說道:“俺們這里風(fēng)景咋樣?在你們城里看不到這樣的好風(fēng)景吧?”我急忙點點頭。
“俺們這里不僅景色好,氣候好,吃的、喝的也都是綠色無污染的好東西。這些年來,鎮(zhèn)里和村上都挺重視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你看看這山這水,多好呀!每年來這里避暑、游玩的人還真不在少數(shù)。”說罷,老者踏著“哈哈哈”的笑聲,走向了朝陽的深處。
我望著這位老者的背影,想著他說的話,看著一處處“農(nóng)家樂”“采摘園”“民宿”的招牌,心中不禁想起了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倚著這青綠擦拭過的沾尚山水長卷,我依依不舍地踏上歸程。此時,朝暉燦爛,一如今日的沾尚古鎮(zhèn),生機勃勃,光明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