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春花
(都安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廣西河池,530700)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盆骨張力作用對其盆底韌帶以及肌肉組織損傷,導致產后發(fā)生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此類現(xiàn)象在臨床較為常見性疾病,產后發(fā)病率現(xiàn)象比較高。其表現(xiàn)癥狀為尿液不自主流出,在咳嗽、打噴嚏、大笑等情況對腹部產生壓力后出現(xiàn)尿失禁現(xiàn)象,嚴重影響產后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質量,對產后恢復造成影響。所以產后發(fā)生此現(xiàn)象,應及時入院治療,避免病情延誤,導致產后恢復慢等情況發(fā)生[1]。本次研究實施產后盆底肌訓練配合治療儀治療方法,可有效治療產后尿失禁,改善患者預后,具體實施方法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患者750 例。分成兩組,對照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5.0±2.0)歲;實驗組年齡21-60 歲,平均年齡(35.0±2.7)歲。兩組年齡、資料,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產后盆底肌恢復訓練,其治療方法具體包括:1.將患者膀胱中尿液排光,采用平臥方式,期間將其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呼吸當中,配合呼吸方式將身心放置輕松狀態(tài),促進肛門以及會陰部有序收縮,進行動作之間配合,促進盆底肌功能快速恢復,動作需要持續(xù)性,需根據(jù)產婦身體情況合理制定訓練時間。醫(yī)師需要定期對其產婦臀肌以及腹肌恢復情況進行檢查,確保訓練過程有效性。實驗組實施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低頻產后治療儀進行治療,采用院內最先進儀器對患者進行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儀,每處分別取2 片,對其腹部以及兩側骼骨處。將探頭涂抹好潤滑劑,將放置患者陰道內部,對其循序漸進治療過程,全程在無痛情況下完成儀器治療,并促進盆底肌出現(xiàn)收縮情況,此項治療方式每次大概在30 分鐘左右,每周至少需治療2 次。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以及修復后盆底肌水平之間比較,對比滿意度通過填寫滿意度調查表衡量,調查表滿分100 分,小于60 分為不滿意,60-90 分為基本滿意,高于90 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26.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析,x±s為代表計量資料,t檢驗,%為代表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代表數(shù)據(jù)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見下表1。
表1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總體評分(x±s、分)
2.2 比較兩組分娩后滿意度見下表2。
表2 比較分娩滿意度(n,%)
2.3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見下表3。
表3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n,%)
2.4 比較兩組盆底肌力水平見下表4。
表4 比較兩組盆底肌力修復水平(x±s、分)
對于分娩之后出現(xiàn)各類并發(fā)癥情況出現(xiàn),其中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性并發(fā)癥,影響產后生活質量。因此,對于產后壓力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肌力修復以及低頻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治療方法,可改善患者出現(xiàn)尿道位置異常以及膀胱位置異常等[2]。治療此疾病方式比較多樣化,經過反復實驗表明此方式可到達到較好治療效果,患者治療時間上以及不適癥狀明顯優(yōu)于其他治療方式,同時避免單純盆底肌訓練效果出現(xiàn)弊端,達到內外兼職兼治效果,促進盆底肌力修復水平,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心理壓力[3-4]。 通過治療以后,對盆底肌刺激以及盆底肌肉影響,有利患者可自行控尿機能恢復,治療時對骶尾神經組織刺激下,能夠對膀胱以及周圍神經功能具有促進性功效。同時對患者血液循環(huán)有改善作用,降低膀胱充血、水腫等效果[5]。
以上研究證明,實驗組盆底肌力修復水平在IV 級時明顯高于對照組,以及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對其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科學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均可證明實施盆底肌訓練加上低頻治療儀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具有較好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實施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產后治療儀治療,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提升生活質量,同時改善性生活,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