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梅 米子軍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礦業(yè)分公司)
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對礦產(chǎn)資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實現(xiàn)開采或加工生產(chǎn)各類礦產(chǎn)資源分級利用、優(yōu)質優(yōu)用以及高、低品位礦石、夾層、頂?shù)装鍑鷰r等綜合利用,將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從而可促使傳統(tǒng)意義上“以消耗礦產(chǎn)資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結果”的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方式,向“有質量、有效益”的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方式轉變,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太鋼某礦依據(jù)《2020年生產(chǎn)勘探報告》核算儲量,常規(guī)灰?guī)r4 466.89萬t,鎂質灰?guī)r5 885.83萬t,主要賦存于J3、J4、J5中,以J4、J5中儲量較大,按當期露天開采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僅回收利用常規(guī)灰?guī)r,而儲量較大的鎂質灰?guī)r作為廢石排棄,這極大地浪費了礦產(chǎn)資源,也增加了排土場占地及土地復墾費用。
對該類礦巖進行取樣分析,采場各礦層石灰成分指標見表1,其平均CaO含量44.82%~50.62%,MgO含量3.44%~9.65%,SiO2含量1.58%~2.95%,屬高鎂石灰石(M),符合黑色冶金用石灰?guī)r一般工業(yè)指標要求,具有冶金利用價值。但高鎂石灰石在回轉窯預熱帶就開始吸熱分解,導致石灰石原料得不到預熱,CaCO3分解滯后,不僅浪費燃料,也使石灰生燒率增加,影響石灰整體質量。同時,此類灰?guī)r屬于奧陶系馬家溝組石灰?guī)r,由于地質成因,其礦層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垂直層理抗壓強度在35~79.2 MPa,平均49.875 MPa,平行層理抗壓強度32.3~54.9 MPa,平均44.7 MPa,礦石抗壓強度低[1],且馬家溝組石灰石巖相結構中有閉氣孔和封閉微裂紋存在,以及一些雜質中含有結合水等特點,會使石灰石在加熱過程中發(fā)生相變和體積膨脹,氣體揮發(fā)產(chǎn)生內應力,礦石在煅燒過程中比峰峰組石灰?guī)r極易爆裂[1-2],致使在回轉窯煅燒時窯況差、質量波動大,不能工業(yè)化生產(chǎn)。
?
對常規(guī)石灰石和高鎂石灰石分別取樣進行XRD檢測及電鏡分析,檢測結果見圖1。
由圖1可見,北區(qū)M1高鎂石灰石MgO含量較高,隨著石灰石中MgO含量的增加,主要物相由單一方解石變?yōu)榉浇馐影自剖?;圖1(d)主要物相為方解石,大多為半自形不等粒泥晶結構,少量為不等粒微晶結構,脈狀構造;圖1(e)主要物相為方解石和白云石,大多為自形極細晶砂屑結構,少量為自形微晶砂屑結構,被微晶方解石所膠結,呈脈狀構造。
對鎂質灰?guī)r資源M1(高鎂石灰石)進行爆裂性能、焙燒性能試驗研究,設計試驗方案進行焙燒和轉鼓試驗。試驗140℃保溫120 min浸水處理后,升溫至600℃條件下檢測爆裂率、開裂率;升溫至1 050℃,保溫45 min,檢測轉鼓粉率,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測定北區(qū)M1高鎂石灰石爆裂率為0,小于2.00%的控制標準,滿足入窯煅燒條件;轉鼓粉率為16.42%,小于20.00%的控制條件,滿足入窯煅燒條件;說明預熱溫度地提高和保溫時間的延長,可有效降低鎂質灰?guī)r的爆裂率。
選取采場不同礦層不同部位常規(guī)石灰石和高鎂石灰石礦樣進行熱重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K1礦為常規(guī)石灰石,含鎂較低,開始分解溫度較高,660℃開始分解,劇烈分解溫度為850℃;M2-3為高鎂石灰石,開始分解溫度最低,625℃開始分解;綜合分析,隨著石灰石中MgO含量的增加,高鎂石灰石較常規(guī)石灰石分解溫度區(qū)間呈 逐步下降趨勢,劇烈分解溫度也在下降,M2-3礦比K1礦低約30℃,且加熱失重率略有增加。
?
?
高鎂石灰石和常規(guī)石灰石的煅燒原理是相同的,是一個分解反應過程,可看成是由石灰石加熱到CaCO3的分解溫度和CaCO3繼續(xù)分解所需的熱量傳到石灰石分解界面2個階段組成。如果粒徑大小不同,則熱量由外向里的傳導時間就不同,在窯內煅燒時所需的時間就不同,煅燒分解產(chǎn)生的CO2釋放阻力也不同。生石灰的導熱系數(shù)較石灰石小,石灰層越厚,導熱性能越差,傳熱時間越長,越往里分解出的CO2越難逸出,從而導致生成的石灰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tài)而使CaO晶體逐漸增大,分解速度下降,造成焙燒率的降低,影響煅燒石灰質量。所以石灰石粒徑的大小是影響石灰煅燒速度的重要因素[3],粒徑大煅燒速度慢且不易燒透;粒徑小煅燒速度較快煅燒易完全。如果石灰石粒徑差別較大,按大粒徑進行煅燒則小粒徑的會出現(xiàn)過燒;按小粒徑進行煅燒則大粒徑的會出現(xiàn)生燒。
由此,對不同粒徑的高鎂石灰石和常規(guī)石灰石進行焙燒率對比研究。由于馬家溝組石灰?guī)r的爆裂特性,在試驗時同時考慮預熱保溫條件,充分降低爆裂的干擾,再進行不同焙燒時間情況下焙燒率測定,測定結果見表4。對檢測結果進行多變異分析,其中礦樣粒徑、焙燒時間作為2個影響因子,焙燒率為影響效應,以K1礦石(常規(guī)石灰石)和M1(高鎂石灰石)礦石2種礦石為組塊變量,得出多變異圖2(試驗條件室溫按16℃/min升溫至200℃,保溫120 min,然后按同樣速率升溫至500℃,45 min再升溫至850℃,60 min升溫至1 050℃進行焙燒)。
?
由表4、圖2可見,不同粒徑K1礦在短時間內的焙燒率基本相同,隨著焙燒時間的延長,粒徑不同對焙燒效果影響較大,小粒徑焙燒率相對較高,大粒徑焙燒率相對較低;對于M1礦,不同粒徑隨焙燒時間不同焙燒率相差較大,且大粒徑粉率較高,進一步說明馬家溝組石灰石粒徑大小對于石灰焙燒質量的影響很大,故此類礦石在煅燒中應充分考慮入窯粒徑的制約因素。
由于馬家溝組石灰石比峰峰組石灰石極易爆裂特性,影響窯況造成煅燒過程波動的問題,加之石灰石粒徑不同也會影響煅燒質量。對馬家溝組高鎂石灰石進行不同粒徑爆裂試驗,取5個不同粒徑區(qū)間的試樣共1 000塊進行試驗(加熱溫度從室溫到450℃),試驗結果見表5。
?
由表5可知,不同粒徑高鎂石灰石的爆裂程度不同[4],40~50 mm大粒徑石灰石爆裂率為54.67%,而小粒級10~20 mm石灰石的爆裂率為2.67%,爆裂率隨粒徑的增大而增大,10~25 mm粒徑礦石的爆裂率較低在5%以下,30 mm以上粒徑礦石的爆裂率非常高,40~50 mm粒徑的礦石一半以上會爆裂。
由于馬家溝組石灰?guī)r爆裂特性,在煅燒時要通過預熱工藝來降低爆裂率。因此在鎂質灰?guī)r單獨煅燒試驗時,為將爆裂率控制在1%以內,比照K3礦石煅燒工藝,設定預熱工藝入口溫度300℃,出口溫度≥170℃,預熱時間1 024 min,石灰石粒徑10~40 mm,煅燒工藝參數(shù)見表6,石灰質量試驗結果見表7。
?
?
由表6、表7可知,鎂質灰?guī)r入窯后,窯況急速變差,CaO平均含量84.68%,MgO平均含量4.69%,殘余C平均含量1.99%,活性度318 mL,冶金石灰活性度低,CaO含量不滿足標準要求,鎂質灰?guī)r單獨入窯煅燒不能滿足大生產(chǎn)條件。
4.2.1 配礦礦源及配礦比例確定
根據(jù)北區(qū)原礦M1、K2單礦種質量指標,采用M1∶K2=1∶1配礦方案,配礦前后質量指標見表8。
?
由表8可知,采用北區(qū)M1+K2原礦按照1∶1配比煅燒,混合料CaO+MgO含量53.86%、SiO2含量2.20%、S含量0.016%,各項指標均滿足鎂質灰?guī)r技術質量標準,可進行回轉窯工業(yè)生產(chǎn)試驗。
4.2.2 分窯分級煅燒工藝
4.2.2.1 預熱工藝
預熱工藝是針對馬家溝組石灰?guī)r的易爆裂特性而開發(fā)的關鍵技術,煅燒入窯的石灰石原料通過預熱處理,能有效降低礦石的爆裂程度[5],從而控制回轉窯內粉塵的積聚,保證窯況的順行穩(wěn)定和高效化生產(chǎn)。工業(yè)試驗時采用鎂質灰?guī)r與常規(guī)灰?guī)r1∶1配比,設定預熱工藝為窯尾廢氣和熱風爐雙系統(tǒng)供熱,達到入口溫度250~280℃、出口溫度>140℃的工藝要求,在預熱倉后保溫12~14 h,然后進行石灰石應激處理,用自動噴淋水管結合3#皮帶機尾風冷,處理后料溫<100℃,測定預熱料爆裂比例平均在2%以內,配比礦預熱后各項指標符合入窯標準(表9)。
4.2.2.2 煅燒工藝
?
煅燒工藝采用分窯分級煅燒,降低入窯石灰石粒級差,穩(wěn)定煅燒質量。兩條回轉窯其中1#回轉窯煅燒粒級10~20 mm小料,2#回轉窯煅燒粒級20~40 mm大料,同時設定鎂質灰?guī)r與常規(guī)灰?guī)r1∶1配礦2種方案(表10),M1∶K2=1∶1和M1∶K3=1∶1,其中M1礦質量指標測定CaO含量50.12%、MgO含量3.82%、SiO2含量1.86%,K2層礦質量指標測定CaO含量52.47%、MgO含量1.30%、SiO2含量1.93%;K3層礦質量指標測定CaO含量51.94%、MgO含量1.91%、SiO2含量2.19%,各項指標均滿足鎂質灰?guī)r技術質量指標和入窯可行性判定。
?
預熱料在煅燒10~20 mm小料的過程中,回轉窯通透性差,奇、偶側壓力降低,窯頭、窯尾壓力降低,廢氣溫度降低,造成窯況波動,同時CO濃度增加。期間1#回轉窯通過調整下料管位置,降低預熱器倉室料層厚度,改善通透性。通過下料管位置調整,奇、偶側壓力分別提高了0.82,0.94 kPa,窯頭壓力增加了27 Pa,窯頭溫度提升了15℃,窯尾溫度提升了68℃,高溫風機轉速降低了3%,廢氣總管溫度提高了16℃,CO濃度降低了3 843 mg/m3,產(chǎn)量提高了41 t/d。
2#窯煅燒20~40 mm物料較煅燒10~20 mm物料奇、偶側壓力分別增大了2.54 kPa和2.68 kPa,窯頭、尾溫度分別提升了59℃和109℃,廢氣總管溫度提升了52℃,CO濃度降低了6 161 mg/m3,產(chǎn)量提高了68 t/d;2條回轉窯實現(xiàn)了1 000 t/d的穩(wěn)定生產(chǎn),產(chǎn)品質量滿足煉鋼要求(表11)。二鋼煉鋼配用工業(yè)性試驗結果表明,鎂質灰?guī)r與常規(guī)灰?guī)r配比生產(chǎn)的石灰中CaO含量、還原堿度、還原硫含量與常規(guī)石灰基本相當,石灰消耗與理論計算相當,終渣堿度控制正常,脫硫效果與常規(guī)石灰相當。
?
在工業(yè)試驗期間,當原料預熱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降低原料倉料位、縮短單倉預熱時間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預熱料周轉周期,保障預熱料的供應,進一步穩(wěn)定回轉窯窯況和石灰產(chǎn)品的質量。
(1)通過研究馬家溝組高鎂灰?guī)r,掌握了MgO含量對石灰石焙燒性能的影響機理,得出不同MgO含量適宜的煅燒工藝參數(shù),明確M1+K進行配礦煅燒高品質冶金石灰較M1單礦種生產(chǎn)工藝控制穩(wěn)定,質量波動小。
(2)研究了鎂質石灰石不同粒級爆裂特性以及對入窯煅燒的影響,得出了粒級越大爆裂越嚴重的影響規(guī)律,提出了分窯分級煅燒工藝,減小了入窯石灰石粒級差,分窯分級煅燒較不同粒級混料煅燒質量更加穩(wěn)定。在煅燒10~20 mm小粒徑物料時,解決窯內通透性的有效途徑為調整下料管,降低料層厚度和階段性混料煅燒。
(3)該研究著重于解決廢棄高鎂石灰石資源的煅燒利用,滿足石灰質量標準要求和煉鋼脫硫要求。工業(yè)化試驗表明,鎂質灰?guī)r煅燒高品質冶金石灰中CaO含量與常規(guī)石灰基本相當,還原硫含量低0.010%,終渣堿度控制正常,可為其他礦山企業(yè)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及實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