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詩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 福建廈門 360000)
胃癌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據(jù)相關研究結(jié)果顯示,胃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位居中國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第三位。目前臨床對于早期胃癌主要采取手術治療,5 年生存率達90.9%~100.0%,但對于晚期胃癌患者則缺乏有效治療手段,5 年生存率低于30%[1]??梢姴煌±硖卣骰颊撸谥委煼桨讣邦A后方面各不相同。因此積極探尋與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相關的指標,對臨床制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臨床對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診斷、評估主要采取病理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不利于患者后續(xù)治療,因此臨床仍需積極尋找更有效的評估方法[2]。胸苷激酶1(TK1)屬于臨床常用腫瘤標志物,據(jù)相關研究顯示,TK1 與體內(nèi)細胞異常增殖相關,對評估腫瘤發(fā)展有重要意義[3]。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富含多糖的蛋白復合物,廣泛存在于內(nèi)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tǒng)腫瘤中,據(jù)相關研究顯示,CEA 可能與腫瘤浸潤及轉(zhuǎn)移有關[4]。糖類抗原19-9(CA19-9)屬于糖脂類抗原,主要表達于胃腸道上皮、食管腺上皮等消化系統(tǒng)中,常用于診斷胰腺癌及肺癌等[5]。本研究著重分析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2 年 9 月醫(yī)院收治的220 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7 例,女 73 例;年齡 51~74 歲,平均年齡(62.80±4.16)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27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80±1.35)kg/m2;腫瘤大小2~8 cm,平均大?。?.30±1.14)cm;腫瘤(TNM)分期:Ⅰ期 65 例,Ⅱ期84 例,Ⅲ期51 例,Ⅳ期20 例。納入標準:胃癌符合相關診斷標準[6],并經(jīng)內(nèi)鏡行病理學檢查確診;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血液疾病者。本研究經(jīng)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倫理字 201900912 號)。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學檢查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肘靜脈血 5 ml,離心(轉(zhuǎn)速 3 000 r/min,離心 15 min)取血清,使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TK1、CEA 水平,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CA19-9 水平,試劑盒均由Beckman Coulter Inc 提供,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
1.2.2 病理特征 統(tǒng)計患者病理特征,包括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腫瘤大小、TNM 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病灶侵襲深度(黏膜層或黏膜下層、肌層或肌層以上)、分化程度(低/中分化、高分化)。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TK1、CEA、CA19-9 水平;繪制ROC 曲線,分析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病理特征的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取單因素分析,采用F值表示,兩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繪制ROC 曲線評估診斷價值。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TK1、CEA、CA19-9 水平比較 TNM 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分化程度為低 / 中分化患者TK1、CEA、CA19-9 水平分別高于TNM 分期為Ⅰ~Ⅱ期、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分化程度為高分化患者(P<0.05);其他因素中患者TK1、CEA、CA19-9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TK1、CEA、CA19-9 水平比較()
表1 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TK1、CEA、CA19-9 水平比較()
因素 類別 n TK1(pg/ml) t P CEA(g/ml) t P CA19-9(g/ml) t P性別 男女0.0170.9870.6290.5300.6980.486年齡1.0390.3001.1030.2711.1090.269體質(zhì)量指數(shù)0.7660.4450.6120.5410.9750.331腫瘤大小0.3470.7291.3000.1951.3980.164 TNM 分期≥60 歲<60 歲≥24kg/m2<24kg/m2<5cm≥5cmⅠ~Ⅱ期Ⅲ~Ⅳ期5.5290.00011.2860.0008.8640.000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 是否5.5180.00010.1150.00010.9060.000病灶侵襲深度1.4030.1621.2660.2071.5200.130分化程度黏膜層或黏膜下層肌層或肌層以上低/中分化高分化147 73 119 101 57 163 125 95 149 71 68 152 138 82 93 127 108.54±20.84 108.49±21.57 109.81±17.84 107.01±22.13 106.71±19.94 109.16±21.08 108.09±22.14 109.09±19.82 103.84±17.62 118.34±19.33 119.34±17.88 103.68±20.11 109.91±17.85 106.19±20.84 116.03±22.63 103.03±19.84 4.5220.000 13.35±2.28 13.13±2.74 13.44±2.43 13.08±2.39 13.11±2.03 13.34±2.57 13.09±2.53 13.52±2.29 12.06±2.04 15.62±2.47 16.32±3.03 11.92±2.96 13.44±2.53 13.01±2.27 15.52±2.86 11.63±1.99 11.8960.000 7.68±1.95 7.51±1.03 7.72±1.17 7.51±1.63 7.49±1.14 7.67±1.22 7.45±2.17 7.85±2.01 7.10±1.28 8.72±1.24 8.92±1.09 7.04±1.22 7.45±2.03 7.91±2.39 8.56±1.85 6.93±0.95 8.5180.000
2.2 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病理特征的診斷價值 將胃癌患者TNM 分期(0=Ⅰ~Ⅱ期,1=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0=否,1=是)、分化程度(0=高分化,1=低/中分化)作為因變量,將血清TK1、CEA、CA19-9 水平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血清 TK1、CEA、CA19-9 水平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胃癌患者TNM 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低/中分化的AUC 均>0.700,有一定評估價值,其中聯(lián)合檢測最高。見表2、圖1、圖2、圖3。
圖1 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TNM 分期為Ⅲ~Ⅳ期的診斷AUC
圖2 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淋巴轉(zhuǎn)移的診斷AUC
圖3 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低/中分化的診斷AUC
表2 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對病理特征的診斷價值
目前關于胃癌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臨床多認為胃癌是由細胞多種基因結(jié)構(gòu)損傷及表達異常所導致,大量活化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及蛋白、酶多種因子參與其中。據(jù)相關研究結(jié)果顯示,胃癌患者臨床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等病理特征與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關系密切[7]。因此臨床需積極探尋與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相關的指標。
TK1 是一種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的激酶,TK1 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7q23.2-q25,經(jīng)轉(zhuǎn)錄翻譯成分子質(zhì)量為25 kDa 的蛋白質(zhì)[8]。相關研究顯示,TK1 在95%的惡性腫瘤細胞中均有升高,正常人體內(nèi)水平極低,其與腫瘤異常增殖密切相關[9]。腫瘤標志物是由于癌基因在特殊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其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CEA 屬于常見腫瘤標志物,大腸癌、胃癌、胰腺癌患者CEA 多呈高表達[10]。且據(jù)相關研究顯示,腫瘤分期與CEA 水平關系密切,分期越高CEA 濃度越高[11]。CA19-9 是一種由癌細胞產(chǎn)生的低聚糖類蛋白抗原,對腺癌有一定特異性,被廣泛應用于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監(jiān)測中[12]。
本研究經(jīng)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血清TK1、CEA、CA19-9 水平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低/ 中分化的AUC均>0.700,表明TNM 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分化程度為低/中分化患者血清TK1、CEA、CA19-9呈高表達,三者水平能夠有效評估臨床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分化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TK1 在正常細胞中受細胞周期的調(diào)控,TK1 在細胞G1、S 期交界處開始提升,并與G2期達到峰值,相關研究顯示,TK1 在S/G2期處于高表達,而胃癌患者處于S/G2期細胞比例較高,因此TK1 水平較高[13]。同時TNM分期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腫瘤細胞增殖、浸潤、轉(zhuǎn)移情況越明顯,隨腫瘤細胞增多,TK1 也隨之升高。同時腫瘤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因缺血、缺氧壞死,造成癌細胞壞死,細胞裂解后也可釋放大量TK1,因此TK1 能夠有效評估胃癌患者TNM 分期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當惡性腫瘤細胞的基因調(diào)控受到損傷后,組織中CEA 濃度隨之升高,并破壞上皮細胞的完整性,降低細胞與膠原之間的黏附力,從而造成腫瘤細胞脫離原發(fā)病灶,利于腫瘤浸潤及轉(zhuǎn)移,加重患者病情[14]。因此CEA 水平變化對評估胃癌患者病理特征有積極意義。CA19-9 是一種黏蛋白型糖類抗原,主要由消化道腫瘤細胞分泌,以黏蛋白形式存在于細胞膜,正常人呈低表達,翁艷等[15]研究結(jié)果顯示,CA19-9 水平與胃癌發(fā)展關系密切,且與癌細胞分化程度相關。綜上所述,TNM 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分化程度為低/中分化患者血清TK1、CEA、CA19-9 呈高表達,血清 TK1、CEA、CA19-9 水平能夠有效評估胃癌患者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