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奇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新疆 昌吉 831700
肥牛的主要生產目標為產肉,從養(yǎng)殖效益來看,育肥牛具有體重增重快、飼養(yǎng)周期短、飼料報酬率高等優(yōu)勢。為提高肉牛養(yǎng)殖水平和效率,養(yǎng)殖場(戶)要從育肥牛選擇開始,規(guī)范日常養(yǎng)殖行為,抓好育肥牛飼養(yǎng)關鍵技術。
1)年齡選擇。年齡對牛增重具有較大的影響,幼齡牛生長發(fā)育和增重快,但以骨骼、肌肉、內臟增重為主,成年牛增重以脂肪沉積為主。因此肉牛隨著年齡增長,其飼料利用率逐漸下降,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飼料越多,公牛(非去勢)一般從13 月齡開始進行育肥。
2)品種選擇。育肥??蛇x擇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安格斯牛、利木贊牛和本地牛雜交所生的一、二代公牛,這樣獲得的雜交后代具有增重快的優(yōu)勢,同時公牛的環(huán)境適應性好,所產肉品質也較佳。
3)性別選擇。公牛血液中的睪酮含量較高,相同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不去勢的公牛比閹牛增重速度高10%。因此,從性別角度分析牛育肥效果,養(yǎng)殖戶可優(yōu)先選擇不去勢的公牛,其次是閹牛、母牛,這樣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增長效果[1]。
4)體型外貌選擇。一是整體選擇。育肥牛的體型較大,體軀較長(側望、俯望輪廓接近長方形),前軀、后軀發(fā)達,背寬,被毛短細、茂密、松軟、有光澤。二是局部選擇。育肥牛的頭短呈方形,眼大明亮且有一定間距,鼻孔和嘴巴寬,口角深。頸短,下顎發(fā)達,胸寬、深、豐滿,肋長,向兩側擴張,肋間肌充實,背腰寬廣且平直,腰角不突出,腹部充實,臀部短且肌肉豐滿。四肢上部深厚、粗壯,下部肌肉端正、結實,不同關節(jié)明顯,各個部位發(fā)育良好,蹄肢良好,肢勢端正。
1)明確引種目標。對本地牛的品種、生產特性已充分了解,明確本地牛不足和要改良的性狀,了解要引種牛的優(yōu)勢、缺點和環(huán)境適應性[2]。
2)查驗種牛健康。引種前要熟悉種牛所在地疫病流行情況、種牛體質健康。引種后置于隔離舍單獨飼養(yǎng)15 d 以上,隔離期結束確認種牛健康后可進入生產區(qū)。
3)查系譜建檔案。首次引種的養(yǎng)殖場,應以“少”“精”為宜,引種前仔細查驗種牛的系譜,引種后進行小范圍試驗,為其后代建立完整的檔案。
1)驅蟲。對新購育肥牛需在育肥前3 d 驅蟲,進行體內驅蟲時,服用丙硫苯咪唑(口服,18 mg/kg)或甲苯咪唑(口服,13 mg/kg),每天1 次,連續(xù)內服3 d;進行體外驅蟲時,驅蟲前給牛佩戴嘴籠,然后向牛體表噴灑3%敵百蟲水溶液,間隔7 d 再噴灑1次。對自繁自養(yǎng)牛則每年春、秋季根據牛場驅蟲計劃進行驅蟲。
2)防疫??谔阋哳A防為每年4 月、10 月分別肌肉注射同型口蹄疫弱毒疫苗,1~2 歲、2 歲以上牛接種劑量分別為1、2 mL/頭。布氏桿菌病預防為每年春季皮下注射布氏桿菌豬型2 號凍干弱毒菌苗,500 億活菌/頭。
1)日常巡查。一是查料,飼養(yǎng)員每天飼喂前,觀察料槽剩余量,并做好料槽清潔、飼料品質檢測。二是查水,牛場要定期檢測飲水品質,pH 為7.5~8.0,養(yǎng)殖人員每天要刷洗水槽,保證育肥牛飲水充足、清潔,夏季飲涼水,冬季水溫不低于12 ℃。三是查牛體,健康牛體溫為37.5~39.0 ℃,刷拭體表前查驗體溫;每天清理牛舍時,觀察牛排糞、尿情況,若出現性狀、顏色異常,則需隔離治療。
2)體表刷拭。每天進行2 次體表刷拭,5 min/次,促進育肥牛血液循環(huán),保持體表清潔,可降低寄生蟲發(fā)病率。
3)定期稱重。育肥牛每月稱重1 次,稱重為空腹體重,稱重過程中做好體重記錄[3]。
4)健胃消食。健胃的目的主要是為促進牛消化液分泌,刺激牛味覺感受器,增加采食量,獲得較好的增重效果。育肥牛驅蟲后3 d 口服人工鹽,劑量為(85±15)g/頭,每天1 次,連續(xù)內服3 d。若健胃后牛采食量仍不增加或食欲不佳,可口服干酵母片,40~50 片/頭;若育肥牛的糞少且干燥,可灌服少量植物油來潤腸,且讓牛多飲水。
1)清潔。牛舍每天物理清掃1~2 次,保持地面無飼料殘渣、糞尿等雜物,清水沖洗后可用風機吹干,保持地面干燥,以防地面過潮滋生細菌或牛滑倒。
2)消毒。每周帶牛消毒1 次,消毒劑選用0.1%次氯酸鈉、0.1%新潔爾滅或0.3%過氧乙酸。每周對牛舍周邊、運動場噴灑2%氫氧化鈉水溶液。每周用3%過氧乙酸對料槽、水槽和其他飼喂用具消毒1次。每月用漂白粉對場內下水道、污水池消毒1 次。
1)通風換氣。牛每天排泄的糞尿、呼出的水汽量大,若牛舍無良好的通風換氣,舍內較高濃度的氨氣會刺激牛的呼吸系統(tǒng),室內的濕氣還會遇冷凝結,出現結冰現象,牛舍可定時開窗或借助風機進行通風。
2)溫濕控制。夏季舍內溫度為(19±1)℃,冬季為(13±2)℃,濕度為(65±5)%。夏季常用風扇、水簾、噴淋等方式降溫,冬季則用鋪設墊料、搭暖棚、取暖爐等增溫。
3)保持安靜。牛舍內要保持安靜,飼養(yǎng)員切勿暴力待牛,減少應激對育肥牛的刺激。
架子??砂大w重、強弱、體質進行分群飼養(yǎng),分群時要在晚上進行,分群結束后關燈,保持舍內黑暗、安靜。為保障育肥效果,育肥牛一般采取栓系飼養(yǎng)方式,用來栓系的韁繩長度以(50±5)cm 為宜。
育肥前期,為了促進肉牛肌肉最大限度生長,一般采用限飼方法。育肥前2 d 只飲水、不飼喂草料,這樣有利于育肥牛的腸胃調理,提高采食量。育肥第1 周可以只喂料,不供應牧草,為預防育肥牛挑食,可將精料、粗料、青貯飼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勻后飼喂,手工混勻至少攪拌3 次,機械混勻至少工作3 min,保證育肥牛營養(yǎng)攝入全面。
育肥前期,粗飼料以青貯玉米秸稈、氨化秸稈(飼喂前進行品質檢測,氨味消失后飼喂)為主,粗飼料占總采食量的50%~55%,同時根據場內或當地實際情況添加適量的精料,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1.7%~1.8%。青貯量的添加量為24%~26%。育肥牛每天飼喂2~3 次,每次飼喂90~120 min,一般在飼喂30 min 后飲水。
育肥中期,肉牛的臟器、骨骼、肌肉發(fā)育完全,為獲得較好的育肥效果,需要合理搭配日糧,豐富飼料種類,并限制粗料量,粗、精比為(40~25)∶(60~75),育肥中期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2.0%~2.2%。
育肥后期為肉牛出欄前最后的催肥階段,又稱為育肥成熟期。育肥后期肉牛以脂肪沉積為主,其日增重顯著降低,該階段可通過調整日糧營養(yǎng)和搭配來改善肉質,促進肉牛脂肪沉積。育肥后期的粗、精比為(30~20)∶(70~80),育肥中期日糧精料添加量為肉牛體重的1.5%~2.0%,精料為低蛋白(15±5)%、高能量(65±5)%。
肉牛1 周歲前增重最快,隨著年齡增長其生長速度逐漸減緩,因此肉牛最佳的出欄年齡一般為15~18 個月,最遲不能超過24 個月[4]。優(yōu)質育肥牛的屠宰率可達(70±5)%,本地牛育肥后的屠宰率一般為(58±2)%。
出欄肉牛的標準:肉牛臀部肌肉豐滿、腿部肌肉結實,全身肌肉發(fā)達,肩肋結合和肋骨開張良好。
育肥牛要挑選品種優(yōu)良、年齡適宜、體型外貌良好的非去勢公牛,這樣肉牛的日增重與飼料利用率高,養(yǎng)殖效益也會增加。育肥牛養(yǎng)殖期間,要控制好環(huán)境溫度、濕度、空氣質量、衛(wèi)生清潔等,為牛群營造良好的育肥環(huán)境。同時做好育肥牛的驅蟲、疫苗接種和疾病防治等工作,根據不同育肥時期進行科學飼喂,能縮短育肥周期,生產出肉質好、屠宰率高的肉牛,獲得可觀的育肥效益[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