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寫過《Living History》,BBC《揭秘歷史》雜志倡導“把歷史帶入生活”,而借助一個個意義深遠的小發(fā)明,古人向我們展現了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世界。
粗糙的石制手斧工具,為百萬年前非洲大陸上的遠古人類攝取蛋白質、找尋文明之光創(chuàng)造了條件。
文學、繪畫或電影中的“神女”形象變遷,隱含著中國知識分子兩千多年的精神緊張:女性既被賦予遙不可及的理想色彩,也帶有銷魂蝕骨的力比多誘惑。
公元12世紀前的中美洲球類運動,竟然與40公斤的馬蹄形石器護具發(fā)生了聯(lián)系,足見這片土地上體育運動與神話、宗教和祭祀的淵源。而16-—18世紀西班牙用美洲白銀打造的八雷亞爾銀幣,居然“繪就”了多彩斑斕的晚明風情圖,成為晚明大變局的一部分。
19世紀,一塊黃銅計時器隨達爾文的“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旅行,它見證了《物種起源》的誕生,見證了時間觀念的變更。而全世界共用一張時間表,宣告了真正的大工業(yè)時代和獨立的“科學世界”來臨。
在歷史的長河里,細節(jié)很容易漫漶不清,但與飲食、男女、運動、金錢和時間有關的古董,沉淀了創(chuàng)造者的特殊性格、藝術語言和文化基因,勾起今人無盡懷想。
農歷壬寅虎年將至,不妨翻看那些時空碎片,與古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