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之,王 哲,王再軍
(1.山西大同大學 法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2.中央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2206;3.山西大同大學 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接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時首次提出“勞動精神”。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要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培育大學生的勞動精神。新時代勞動教育突出勞動精神的養(yǎng)成不僅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更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采用計量可視化的分析方法全面了解目前學術界在該領域研究的整體概況,提煉主流觀點,分析前沿熱點與發(fā)展脈絡,給予未來展望,以期為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提供更多參考。
1.數據來源
以“勞動精神”且“大學生”作為中國知網(CNKI)中關鍵詞檢索條件,發(fā)文年代設為“2014-2022”,文獻檢索及下載時間截至2022年3月31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獻后,共獲499篇有效文獻,作為本研究的數據來源。
2.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
借助CiteSpace分析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時區(qū)演進、關鍵詞突現圖譜,呈現2014—2022年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研究的整體情況,以此解讀相關核心內容,為進一步探索該研究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奠定重要基礎。
1.文獻量分析
從圖1可見,在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研究方面,發(fā)文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而單就研究樣本來看,大體可分為兩大階段:2014-2017年為第一階段,2018-2022年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以“緩慢式發(fā)展”為主要特征,年均刊文量約為8篇。第二階段是的突增階段,該階段以“刊文多、激增快”為顯著特點,年均刊文量約為84篇,這與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密不可分。
圖1 年度發(fā)文趨勢圖
2.研究熱點分析
在CiteSpace軟件數據分析中,關鍵詞是對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是重要節(jié)點類型,常被用來確定某個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關鍵詞共現分析是形成趨勢后的焦點分析,用于識別研究的熱點內容。網絡節(jié)點越大代表關鍵詞出現頻次越多。中心性也是衡量關鍵詞重要程度的關鍵指標,中心性越強表明該詞所在節(jié)點的重要性越高,相關研究也越豐富。由圖2可知,勞動教育、勞動精神、新時代、大學生、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路徑、習近平、價值意蘊以及生成意蘊等是頻次和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見表1),從中可以大致把握大學生勞動精神研究的熱點所在。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表1 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研究關鍵詞情況表
(1)新時代勞動精神的生成邏輯。新時代勞動精神的生成邏輯是全面理解勞動精神內涵的前提,[1]學術界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以及制度邏輯等四方面闡釋新時代勞動精神的蘊涵。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認為,勞動是人的類本質的展現,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是新時代勞動精神的理論基石;中華民族自古就因勤勞儉樸而享譽世界,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勤儉”以及尊重勞動的名言警句數不勝數,如“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惟勤者,建業(yè)之本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體現了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文化傳統(tǒng);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偉大實踐催生了偉大的勞動精神,偉大勞動精神成就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并護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超越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對人的異化,使社會主義勞動者感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3]總之,新時代勞動精神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理論基石上,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勞動理念,形成于中國人民偉大社會歷史實踐之中,豐富和發(fā)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4]
(2)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科學內涵。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以及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新時代勞動精神的內容。崇尚勞動就是尊重勞動、推崇勞動,對勞動懷有真誠敬重之心和自覺崇敬之意,對勞動持有高度的價值認可,[5]是勞動精神的核心內涵。勞動分工雖有不同,但無貴賤之分。對勞動的深厚情懷,對勞動的積極態(tài)度是熱愛勞動的核心內涵。奉獻精神是勞動精神的主題,其具體體現就是熱愛勞動。辛勤勞動是指在勞動過程中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勞動行為,強調的是勞動者勤勞而肯于吃苦的勞動狀態(tài),是勞動過程中的實干和苦干的態(tài)度。廣大學生要樹立苦干和實干的勞動理念,牢固樹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勞動認識,自覺抵制一切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錯誤思想。[6]而誠實勞動是指勞動應該遵紀守法,實事求是,拒絕弄虛作假。[7]它強調在合法勞動的基礎上,不偷懶?;?,不投機鉆營。關于創(chuàng)造性勞動,勞動內容和形式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重要內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精神本質是求新求變,是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舊思想、舊事物提出質疑,勇于提出變革的精神。[8]總之,勞動精神涉及理念認知與行為實踐兩方面,在理念認知上體現為對勞動的價值認同,即崇尚勞動和熱愛勞動,勞動者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在行為實踐上的具體彰顯,兩者構成了勞動精神內涵的整體。
(3)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之間的關系研究。2020年,在全國勞動模范與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為整體提出。學界不僅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內涵分別進行了科學的詮釋,而且還從共性與個性以及遞進關系上,進一步闡明了三種精神的關系。學界指出勞動精神與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勞動精神是對全體勞動者在勞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總體要求,“勞模”和“工匠”群體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兩個群體作為踐行勞動精神的楷模榜樣,凝結出的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9]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中國化特征。新時代勞動教育突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助于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勞動大軍。
(4)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學術界從時代價值和育人價值方面闡述了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價值與意義,它不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具體體現,也展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更是契合時代需要。有利于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此外,從現實要求來看,新時代勞動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成就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彰顯勞動精神價值的需要,是一種積極的價值態(tài)度和價值反映,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5)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路徑。加強勞動教育是勞動精神培育的重要路徑,應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教育切入,著力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其中,學校勞動教育是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理論界強調應從認同高度、協同教育、校園文化以及勞動實踐等方面提升勞動教育的成效。認同高度是指轉變全員認知,提升大學生對勞動價值和意義的認同;協同教育是指專業(yè)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提升高校教師勞育意識,構建完善的協同勞動教育體系;營造校園文化是指注重勞動氛圍在校園生活的潤玉引領作用;勞動實踐是通過設立勞動實踐基地以及構建勞動實踐評價機制加強高校勞動教育。
2.研究歷程分析
(1)發(fā)軔期(2014-2017年)。該階段的關鍵詞主要聚焦在“勞動精神、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勞動模范”。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首次提出“勞動精神”,2015年4月再次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弘揚勞動精神”號召;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詮釋了勞模精神的內涵,并明確提出“工匠精神”;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一并提出,號召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寫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由此,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內涵成為學術界重點研究的領域。
(2)繁榮期(2018-2020年)。此階段研究的關鍵詞是“新時代、高校、勞動素養(yǎng)、路徑、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意蘊、立德樹人”等。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號召廣大青少年要弘揚勞動精神,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重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傊?,該階段研究重心轉移到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加強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
(3)深化期(2021-)。該階段關鍵詞有“新時代勞動教育、實現路徑、對策”。2021年9月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共同被納入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之中。[10]2022年,依照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從2022年秋季起,勞動課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這些都說明,對青少年開展勞動教育,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關注,并越來越正規(guī)化、常態(tài)化、精細化。
3.前沿態(tài)勢分析
該領域的突現詞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重點。如關鍵詞“生成邏輯”,其突現度為3.0165,表現為高強度突現,時間跨度為2014-2019年,表示其2014-2019年間處于學界關注的重點領域。從表2還可看出,時代新人、價值意蘊、創(chuàng)新以及培育是突現年限持續(xù)至今的關鍵詞,并凝聚出三個前沿問題:勞動精神與時代新人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研究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資源的挖掘及其價值的探索。
表2 關鍵詞突現表
1.結論。從學界研究整體來看,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主要圍繞本體論、價值論以及方法論展開論述;從研究熱點上看,新時代勞動精神的生成邏輯、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主要內容、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之間的關系研究、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實現路徑是當前的聚焦點;從研究演進來看,研究分可為三階段:發(fā)軔階段(2014-2017年)、拓展階段(2018-2020年)、深化階段(2021-);從研究前沿與趨勢上看,通過關鍵詞的突現分析,創(chuàng)新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模式、勞動精神與時代新人培育、勞動教育資源的挖掘及其價值的探索是未來研究方向。同時,在研究數量上,2018年開始明顯增長,這與學者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的表述密切相關。
2.展望。在研究方法方面,探索多元研究方法,應堅持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F有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研究多以理論詮釋為主,實證研究較少,因而應該結合多種研究方法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此外,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與典型實踐案例是我國勞動教育需要關注的內容,勞動教育研究既要有本土意識還要有全球視野。在國際上,勞動教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雖與我國有所不同,但其研究成果值得學習借鑒,這不僅可以拓展該領域的研究范圍,提升相關研究水平,也是助推我國勞動教育未來研究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