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黃宗
(廣西財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3)
隨著社會發(fā)展,當前社會環(huán)境和商品經濟深刻影響了傳統(tǒng)藝術,諸多手工藝傳承斷層現象頻現,促使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提上日程。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境,亟需文化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支援和保護。因此,如何傳承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寶貴文化,吸引當代壯族青年對壯族服飾文化產生興趣,提高壯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力成為重要課題。對于當代設計師來說,如何讓服飾兼具流行性和文化性,這既是問題也是機遇。
壯族傳統(tǒng)服飾在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著裝要求,勞動時,男裝有右襟與對襟兩種,對襟是一件寬大的、只到肚臍的緊身衣;右襟衫反膊無領,衣紐從右臂到腰間,再轉到中間,再開三四寸,胸前鑲著一塊一寸多寬的花邊,用銅紐扣固定,系著一條長長的腰帶。女裝則沒有領口,只是袖子比男裝大一些,足足有一尺多寬,一直到膝蓋,鑲邊,邊條有寬窄,通常為2~3條,肩內貼布上有3條縫,稱為“反膊衫”。在常服中,男性常穿著長袍,外披一件短上衣,統(tǒng)稱“長衫配馬褂”,男式襯衫的紐扣都是用銅或布制成。男、女褲的樣式大致相同,褲腿上都有一條帶子,也就是所謂的“牛頭褲”。已婚婦女穿著一件帶有緄花邊的肚兜,左側垂著一根圓管,與鑰匙相連,行走時會發(fā)出“沙啦沙”的聲音等,可謂式樣豐富,文化含義深厚。
如今,僅有一些留守家鄉(xiāng)的壯族老人還保留著日常穿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習慣,年輕人一般只會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才會穿著壯族服飾,諸如婚喪嫁娶、歌圩節(jié)、蛙神節(jié)甚至旅游景點、博物館等。市面上常見的壯族傳統(tǒng)服飾逐漸接近舞臺服裝,甚至連基本紋飾的語意都所指不清。此外,壯族繡娘逐漸老齡化,新鮮“血液”不足,傳承斷代。愿意潛下心來當繡娘的年輕壯族女孩少之又少,而且調研結果也顯示當代年輕人對傳統(tǒng)服飾文化內涵的掌握程度令人擔憂。照這種趨勢發(fā)展,不僅壯族傳統(tǒng)服飾會斷層,寶貴的壯族文化也會消失。應明確的是,壯族傳統(tǒng)服飾本就屬于小眾群體的服飾,其實用性顯然不適應當代社會的穿著需求,無法滿足年輕人對運動性、舒適感的追求??傮w來看,影響壯族服飾及文化傳播和發(fā)展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1)生活方式的改變。壯族傳統(tǒng)服飾制作復雜,步驟煩瑣,耗時較長,一套完整的壯族傳統(tǒng)服飾從紡織到成衣,少則1~2個月,多則2~3年,且從布料的制作上看也是工序繁雜。壯族多運用葛、麻、棉、竹、木等原材料,通過特定的紡織技術紡紗成線,織線成布,最后將布料和紋樣相結合,制作服飾和裝飾,一整套壯族傳統(tǒng)服飾才算完成??梢?,壯族傳統(tǒng)服飾因為制作過程復雜,耗費時間長,不具備大面積推廣和發(fā)展的可能性。
(2)壯族傳統(tǒng)服飾制作工程量的回報遠比不上外出務工。制作服裝的工作多是由繡娘完成,要想成為合格的繡娘,不僅要了解不同紋樣的寓意,還要清楚不同的服飾要用不同的紋樣,更不用說每套服飾運用的紋樣繁多,需要極強的耐心。由于壯族年輕女性外出務工,大多無心學習壯族刺繡和傳統(tǒng)服飾的制作過程,導致年輕人學習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積極性不高,并且隨著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留在家鄉(xiāng)學習和傳承壯族服飾文化的人自然也就越少。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是壯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玉時階[1]在《壯族服飾圖案紋樣的文化內涵》中提出:“具有傳承歷史、教育后人、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文化功能,能夠滿足壯族群眾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是壯族群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美的享受?!币虼?,要想讓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傳承延續(xù),必須擺脫這些阻力。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研。問卷內容包括壯族年輕人對流行服裝款式的喜好、對壯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對民族特色服裝的接受程度、對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接受態(tài)度和對現代服飾的功能需求等,目的是掌握壯族年輕人對壯族傳統(tǒng)服飾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的接受程度。這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廣西高校師生和社會人士。對是否見過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調查顯示,“經常穿的”僅占8%,且多是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其中還有18%的年輕人沒見過壯族服飾;對壯族傳統(tǒng)服飾與現代服飾相結合是否感興趣的調查顯示,74%的壯族人對壯族傳統(tǒng)服飾與現代服飾結合的期望程度比較高;對著裝是選擇壯族傳統(tǒng)服飾還是蘊含壯族文化的現代服飾的調查顯示,84%的壯族人選擇了蘊含壯族文化的現代服飾,說明人們更偏好現代服飾,但對具有文化內涵的服飾充滿了期待;對18~24歲青年對服飾款式要求的調查顯示,大多數青年在常服的選擇上偏好休閑風和運動風。
“英倫風”是用地名來命名服裝風格的地域品牌?!坝愶L”校服源于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特點是自然、優(yōu)雅、含蓄、高貴,能很好地突出紳士風度和貴族氣質。這種風格不是單純的一種設計風格,而是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該理念呼應了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目前的發(fā)展困境,由此可知,壯族傳統(tǒng)服飾所體現出的特色地域文化將是其傳播的重點。在服飾設計中,首先要了解壯族紋樣的寓意和文化淵源,特別關注復雜多樣的紋樣在歷史演變中的不同寓意及內涵,同時提煉出最能突出文化特點、充滿正能量的紋樣圖案;其次需提取壯族傳統(tǒng)服飾色彩進行組合,在現代潮流服飾中沿用這種色彩搭配,引導觀眾通過色彩辨識出壯族文化標簽,進而在服飾設計中使壯族文化立體豐滿,設計出富含壯族文化特色的服飾品牌。
國潮服飾崛起的深層原因是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與傳承是一個國家、民族持續(xù)發(fā)展的有生力量。在此格局下,“醒獅”文化符號成為目前辨識度最高的一個圖像記憶。該文化符號源于廣東佛山,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認知最廣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多次在國際影視作品、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作為中國標志形象,代表了一種蓬勃向上、積極樂觀、百折不撓的文化特色?!靶血{”文化精神中的敢于爭先與青年追求奮斗的理念相貼合,在品牌設計中與文化形成了聯動效應?!靶血{”圖案在與潮流服飾的結合中充分保留了后者的流行性、適應性,這種方式仿佛給潮流服飾貼上了“不同凡響”“個性化”的標簽,深受年輕人喜愛。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也獲得了新的發(fā)展道路和傳承方式。綜上所述,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將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融入潮流服飾設計理念中,有助于壯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傳承走出新的發(fā)展道路。
鑒于調查問卷中顯示的青年一代對壯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斷層,將目光放在校服設計上,這樣既能體現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民族特色,也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關注壯族文化。許可等[2]在《淺析中國當前校服現狀及其設計方法》中提到:“校服是展示學校學生們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涵的途徑。良好的校服款式設計,往往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和心理上美的體驗,特別有利于學校形象的傳播,促進學校與社會相結合,提高學校的辨識度,增強學校對于社會的影響力。”廣西現有的校服種類沒有一款是與少數民族相關的。通過梳理壯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圖案,設計者發(fā)現十二圖騰的辨識度比較高,如水牛、蛙、鷺鳥、鵝、羊、虎、圖額、馬鹿、大象、金雞、狗、猴。這些動物圖案生動活潑,且作為圖騰本身就蘊含著文化崇拜。在十二圖騰中,從圖像的特異性和辨識度上來看,鷺鳥比較獨特。在壯族民間傳說中,鷺鳥既是布洛陀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動物(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chuàng)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績主要是開創(chuàng)天地、創(chuàng)造萬物、安排秩序、制定倫理等),也是壯族先民崇拜的一種吉祥之鳥。鷺鳥不僅有高強的本領,還是稻谷豐收的象征。因此,將“鷺鳥”紋樣引入校服,表達了對學生像鷺鳥一樣習得高強的本領,在未來獲取“豐收”的期盼?!苞橒B”與校服相結合,不僅能提高廣西壯族校服的辨識度,還能彰顯壯族文化內涵,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壯族服飾文化能更好地傳承。
“鷺鳥”校服設計包括春秋款、夏季款和冬季款等。該校服的設計還應考慮以下因素,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1 春秋款和夏季款
圖2 冬季款
圖3 正裝款
首先,在“鷺鳥”校服設計中需特別注意地理氣候因素。廣西地處南方,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夏季氣候炎熱,冬季周期較短但溫度也比較低,在選擇校服面料時需特別注意?!苞橒B”校服春秋款和夏季款的布料采用的是滌蓋棉,不僅具有干爽、輕薄、透氣、吸濕和保暖等功能,還具備易洗滌、耐磨損和舒適度高等特點;冬季款則采用沖鋒衣面料,里面用羽絨填充,這樣不僅防風防水,而且保暖效果極佳;正裝款則采用羊毛面料,不僅穿著舒適,還擁有良好的韌性、光澤感、垂感、耐磨抗造、極強的恢復力等。
其次,校服款式也應考慮壯族文化因素,男裝夏季款采用中褲,春秋款則采用長褲;女裝春秋款和夏季款采用過膝裙裝,保留壯族女性傳統(tǒng)服飾百褶裙的樣式。春秋款和夏季款的褲子采用了“牛頭褲”,春秋款的外套和冬季款的領口都采用了壯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右襟。夏季款的T恤和正裝款的外套則采用對襟,春秋款外套的拉鏈處改用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衣紐。
再次,校服設計需注重色彩搭配,要兼顧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和壯族傳統(tǒng)服飾色彩。在實際設計中,可對所提取的色彩進行明度和純度的調整,男裝選擇冷色系,表現男生的堅強和陽剛之氣;女裝則采用暖色系,體現出女性的知性之美。
最后,校服設計需注重圖案的選擇。主體圖案“鷺鳥”是從壯族十二圖騰的鷺鳥圖騰中所提取的。該紋樣是由線組成,用線俏皮、靈巧,所表現的“鷺鳥”活靈活現、生動形象,同時,再將其他幾何紋、動物紋、太陽花紋等靈活應用于校服中。這些紋樣同樣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和美好的寓意,如幾何紋中的云氣紋寓意著步步高升,如意紋具有平安如意之意,菱形紋象征著福氣,太陽紋代表了生機和希望。
壯族傳統(tǒng)服飾蘊含豐富的壯族文化,其傳承和發(fā)展意義重大?!苞橒B”校服將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服飾的設計理念有機融合,賦予了現代服飾文化特質,又通過校服的受眾群體,潛移默化地讓青年一代接受文化傳承的教育。這種路徑探索為壯族傳統(tǒng)服飾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