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文 胡 健
付建文陶瓷藝術工作室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談到瓷上裝飾,這幾年來,要算花鳥變化最快,一掃從前繁瑣、庸俗、消沆之風,層出不窮的表現(xiàn)手法,出現(xiàn)一片清新、優(yōu)美、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有些用花鳥裝飾的瓷器,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但收藏者喜愛,搞美術這一行的也很喜愛。記得前幾年,我們普提粉彩,響亮口號趕上康雍乾時期的水平。今天事實證明,花鳥畫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據(jù)有些鑒賞家認為,乾隆時期的水平差不多達到了,像今天這樣龐大的粉彩隊伍普遍具有這么高的水平,恐怕乾隆時是沒有的吧!這就是我們新時代取得的新成就。
花鳥畫取得新成就,首先歸功于我們的文藝方向,指引我們走上一條康莊大道,通過對人才的培養(yǎng)、鼓勵和愛惜,藝人才能得到提高和發(fā)揮。通過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發(fā)展,在寫意花鳥畫上,筆法、色彩是關鍵。花枝筆觸老道而秀麗,色調(diào)明媚,往往將人帶入清新境界,產(chǎn)生愉悅之感。線條工秀細整,在寫實上帶有裝飾性,也常出現(xiàn)在各類花鳥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線條柔中見勁,舒服妥貼,單是白描就可以成為好的作品,填得不好,反而“卻嫌脂粉污顏色”了。用寫意的章法、工筆的畫法,收到遠觀近看的完整效果。色彩對一件作品的成功和失敗均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對光澤、色彩濃淡處理的填法,以求達到完美。
我們常常認為洋彩顏色“火”“洋氣”,自己又不動手研究,只是望 “洋”興嘆,現(xiàn)這類問題解決了,不僅不“火”不“洋”,反而沉著大方,并有中國氣魄。在雍正沒骨彩基礎上創(chuàng)造金線重粉彩,新穎又富麗。
我并不想以清規(guī)戒律說哪種能學,哪種又不能學,來限制初學者,但我認為學畫花鳥首先從傳統(tǒng)一派學起,比較順利,基礎都是用線勾出物象,在結(jié)構(gòu)上交代具體,并可以鍛煉初學者的耐心和細致,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如果一開始就學寫意法,那就值得考慮,因為寫意畫要求在形象上有具體又有概括和省略,筆法的輕重,都要在國畫上做功夫。有些初學者的學寫意畫法,表面上看似相近,但內(nèi)在精神筆法就差得很遠。再者,一出手就畫寫意,畫慣了,再畫工筆,就耐心不下去,深入不下去。如果學寫意的、線的功夫不深的初學者,可以在平時練習時多練練“線”來充實充實,這樣好處大。
初學者跟老藝人學,是否要學得一模一樣?我認為除了部分“絕技”要把它接下來,其他的還不能強求。因為每個人處的時代不同,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但初學者在基本功上,應踏踏實實,在藝術上不能存僥幸之心,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要趕上乾隆時代,恐怕更應向上追,如雍正粉彩、大明五彩和民間粗粉彩、民間青花紋樣等等。目前還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這些作品從民族氣概、形式美、裝飾性和線條、色彩的奔放等等方面來衡量,都比乾隆時代高得多。目前,在花鳥畫上,人們還是有意見,認為新的氣氛不夠,題材狹隘,花老是牡丹、菊花、四季花;鳥老是鳳凰、孔雀、錦雞。在構(gòu)圖上老是重復前人的或國畫的章法,認為抄襲模仿的多,創(chuàng)新的少,生活氣息不濃,這些批評值得我們深思。藝術貴獨創(chuàng)。要獨創(chuàng)就要深入生活,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加強文學修養(yǎng)。在我們畫花鳥的從業(yè)者中,有很多從業(yè)者連日常見的花鳥都不認識,思想上概念模糊,如何去表現(xiàn)它?作畫時,就更談不上去進行藝術概括和加工。只有與花、鳥交朋友,對它們有感情,才有新的發(fā)現(xiàn)。花鳥也可以作為人物來畫,賦予它們性格、神態(tài),再畫牡丹、枝干,就會與人家不同。一切事物不是靜止的,都在變,花鳥也不例外,它也在隨著生活環(huán)境條件改變,時代在變,人們的審美觀也在變,這些都迫使我們不能不變。繼承傳統(tǒng),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在繼承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陶瓷藝術作品來滿足人們的新的審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