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提起開國十大元帥之首,人人皆知是朱德??赡闶欠裰?,從1955年授銜開始,一直到朱德去世,整整21年間,他竟然一次都沒有領過元帥的工資。這又是為什么呢?其實只要了解朱德一直以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也就明白不肯拿元帥工資只不過是他的“常規(guī)操作”罷了。
曾經(jīng)因接見外賓的需要,工作人員準備為朱德做新衣服,他卻說什么都不同意,認為把錢省下來支援國家建設更有價值和意義。平時,朱德穿的也都是舊衣服,床上的被褥和床單都是打著補丁用了多年的。他總是說,衣服被子只要整齊干凈就好,何必買新的?給國家節(jié)約一寸布也是好的。日常生活,他寧可每日粗茶淡飯,甚至連早上洗臉也舍不得多放水。在他看來,要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一分錢,有錢絕不能亂花,要支援國家建設。
從這幾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在朱德眼中,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標準不重要,把錢節(jié)約下來用在國家建設的“刀刃”上,盡快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才是正經(jīng)。而當別人勸他不必如此儉樸時,他總是笑著說,條件已經(jīng)比戰(zhàn)爭年代好太多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直到生命的最后階段,他還不忘叮囑家人,自己的存款要作為黨費交給組織。他還曾對孫輩們說,自己所用的東西都是公家的,在他身后一律上交國家。
2021年12月18日,第三屆環(huán)球人物年度盛典“百年·啟航2022”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在活動現(xiàn)場,朱德嫡孫、空軍少將朱和平親口講述了朱德家風的幾個小故事,摘錄如下。
今年是我的爺爺朱德誕辰135周年,奶奶康克清誕辰110周年。他們?yōu)辄h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了一生,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我從親人的視角,體會最深的是他們留下的樸素的家風。
我們家的家風是:“立德樹人,勤儉持家。”
“立德”不是一句空話,“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既體現(xiàn)在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工作中,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里。我了解最多的爺爺是日常生活中的爺爺。有兩個方面感觸至深,難以忘懷。
一是一生學習、一生向前的奮斗精神。他經(jīng)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勉勵全家。他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后,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爺爺既讀過私塾,參加過科舉考試,又讀過新式中學堂;既上過地方大學,又上過講武堂;既在德國學習歷史、哲學,又在蘇聯(lián)學習軍事。他的一生,可謂讀萬卷書,走幾十萬里路。延安時期,為了鼓勵干部學習,黨中央曾規(guī)定以馬克思的誕辰5月5日為“干部學習節(jié)”,他被評為第一屆學習節(jié)的“模范學生”。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爺爺已經(jīng)80歲高齡,還堅持研讀黨中央規(guī)定學習的32本馬列著作。我長大后,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陪爺爺讀書。1973年以前,他已通讀毛選四卷8遍,1974年,88歲高齡的爺爺又完成了第九次通讀。1975年,89歲高齡的爺爺,親赴中央黨校,看望成仿吾,切磋《共產黨宣言》新譯本。
爺爺送給我最多的“禮物”就是書籍。1972年我參軍后入了黨,爺爺特別高興,送了我兩本書《共產黨宣言》和黨章。我提干后,爺爺對我說:“未來的戰(zhàn)爭是高技術戰(zhàn)爭,你一定要補上自然科學這一課。”他讓秘書給我寄來當時北京市高中的全套課本,鼓勵我自學。
為什么爺爺這么重視學習呢?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決定的。共產黨追求信仰的過程是追求真理的過程。
爺爺既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在實踐中向群眾學習。
1952年至1966年,爺爺走遍了28個省,進行了130多次專項調研,親自寫調研報告,提出許多真知灼見?;鼐┖?,他一般都召集隨行人員開會。他常說:“你們談談,看我這次外出,與人接觸的時候,有什么欠周到和不謙虛、擺架子的地方?”
二是心系人民、艱苦樸素的公仆情懷。爺爺當年寫詩贊揚我們黨領導的解放區(qū)“只見公仆不見官”,而他自己就是人民公仆的典范。
爺爺反復對我們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農中去了?!?/p>
1962年,國家遭遇自然災害。有一次吃飯,爺爺奶奶專門安排了由馬齒菜、野莧菜和苦苦菜組成的一桌菜,爺爺邊吃邊對我們說:“這菜苦嗎?長征時我們連這樣的菜都沒的吃!現(xiàn)在毛主席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帶頭不吃肉,我們都要聽毛主席的話,同人民共艱苦!”爺爺還決定身邊的孩子,能住校的、參加工作的、父母在京的一律離開中南海,到群眾中生活。
爺爺身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生活卻極為簡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四次主動減薪:1955年實行工資制后,爺爺?shù)墓べY是649.6元,那時正是我家人口最多的時期。盡管如此,為減輕國家負擔,他又連續(xù)3次主動減薪。到了1957年1月,變成了579.5元。1959年4月,又變成了460元。從1960年10月以后,爺爺?shù)墓べY一直是404.8元。
美國著名作家史沫特萊女士去世后,將她的稿費95008.3馬克交給爺爺處理,爺爺在駐德使館請示上批示:“買自然冶金新書、化學新書寄回?!睜敔斎ナ篮螅棠套屛覅f(xié)助她給中央辦公廳寫了一封信,按照爺爺?shù)膰诟?,將爺爺?shù)拇婵?萬多元錢作為最后一次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
爺爺奶奶都出身貧寒,勤儉持家是他們從老一輩身上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而共產黨員之“德”,是他們?yōu)槲覀兗绎L注入的信仰的內涵。
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是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義務和擔當;用自己的“緊日子”換來人民的“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人畢生的追求與信念。在黨的歷史上,不僅僅是朱德元帥,還有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信念。
紅色薪火,代代相傳,傳遞的是紅色傳統(tǒng),延續(xù)的是革命品格。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風和美德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民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標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