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敏,畢樂萱,劉娜,房曉慶,劉雅鑫,丁雪梅,張曉麗
1.濱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煙臺264000;2.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山東東營 257000
共情,又稱同理心,是指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對方的情緒和意圖[1]。護士共情能力是指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夠正確感知患者的情緒波動,準確識別和評估患者的情感狀況,并形成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降低患者痛苦的一種情感體驗能力。良好的共情能力可以促進護患關系的良好發(fā)展,降低醫(yī)患糾紛并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最終提升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護理工作人員的成就感[2]。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醫(yī)院集中救治和監(jiān)護重癥患者的專業(yè)科室,患者病情危重,病種復雜,生活自理能力低,ICU患者部分或完全依賴臨床護士。因此,ICU護士長期處于高壓力、高負荷、高強度、緊張繁重的工作狀態(tài)中,更容易導致共情能力的下降。共情能力的降低,不僅對ICU護士產生消極影響,同時對其提供的醫(yī)療服務也具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2021年2—3月期間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東營市人民醫(yī)院、毓璜頂醫(yī)院、濱州醫(yī)學院煙臺附屬醫(yī)院和煙臺山醫(yī)院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高ICU護士共情能力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通過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東營市人民醫(yī)院、毓璜頂醫(yī)院、濱州醫(yī)學院煙臺附屬醫(yī)院和煙臺山醫(yī)院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296名ICU護士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已獲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②從事綜合ICU、內科ICU、外科ICU或急診ICU護理工作滿1年的護士;③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①實習、輪轉、進修護士;②外出進修、休假等不在崗護士。
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工作科室、工作年限、用工性質、職稱、職務、學歷、婚姻狀況和子女狀況等15個條目。
杰弗遜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由2001年杰弗遜大學醫(yī)學教育與健康護理研究中心的HOJAT等[3]研制安秀琴等文化調適[4]。該量表包括觀點采擇(10個條目)、情感護理(7個條目)、換位思考(3個條目)3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7評分法,每個條目1~7分,總分20~140分,得分越高,表示共情能力越高。其中,得分≥100分為高水平,61~99分為中等水平,≤60分為低水平。本次研究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數為0.808,具有較好的信度。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差異進行t檢驗;多組間差異進行F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96名ICU護士,女性居多,年齡集中在40歲以下,職稱以護士及護師居多,學歷集中在本科學歷,見表1。
表1 296名ICU護士的一般資料分析
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平均得分為(78.08±4.81)分,處于中等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觀點采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見表2。
表2 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得分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用工性質、職稱、學歷、婚姻狀況和子女狀況的ICU護士共情能力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單因素分析(±s)
表3 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單因素分析(±s)
項目觀點采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 共情能力總分性別男女t值P值年齡(歲)21~29 30~39≥40 F值P值工作科室內科ICU外科ICU綜合ICU急診ICU F值P值工作年限(年)1~3 4~6 7~9≥10 F值P值LSD用工性質正式編制人事代理合同制F值P值LSD職稱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及以上F值P值LSD職務普通護士帶教老師護士長及以上F值P值學歷38.11±3.12 37.86±3.05 0.467 0.641 37.09±3.03 38.34±3.00 38.86±2.68 7.126 0.001**37.11±3.18 38.24±2.99 38.47±2.55 37.67±3.43 3.264 0.022*37.15±3.19 37.60±2.55 38.10±2.94 38.56±3.33 2.921 0.034*1〈4 38.83±2.51 37.32±2.92 37.41±3.28 7.827〈0.001**1〉2;1〉3 37.24±3.17 37.52±3.03 38.65±2.79 40.83±2.14 5.926 0.001**1〈3;1〈4;2〈3;2〈4 37.75±3.12 38.46±2.61 38.95±2.39 1.877 0.155 30.67±4.22 30.85±3.05-0.328 0.743 30.73±3.13 30.80±3.35 31.59±2.42 0.685 0.505 30.30±3.31 31.48±3.43 30.91±3.00 30.73±3.08 1.620 0.185 31.27±3.02 30.57±2.71 30.44±3.73 31.12±3.12 1.190 0.314 31.08±2.87 30.55±3.13 30.75±3.45 0.529 0.590 30.96±3.03 30.63±3.03 30.96±3.58 30.50±2.51 0.258 0.856 30.80±3.27 31.04±2.41 30.89±3.41 0.066 0.936 10.56±2.40 10.34±2.40 0.511 0.610 10.18±2.00 10.50±2.59 10.41±2.81 0.595 0.552 10.94±2.70 9.85±2.37 10.14±2.04 10.48±2.36 2.821 0.039*10.21±1.75 10.10±2.01 10.56±2.92 10.52±2.53 0.660 0.578 10.44±2.62 10.05±2.03 10.41±2.32 0.467 0.627 10.07±2.01 10.31±2.36 10.61±2.67 11.33±2.58 1.093 0.352 10.40±2.42 10.15±1.99 10.16±2.52 0.203 0.816 79.33±6.66 79.05±4.52 0.247 0.806 78.00±4.46 79.64±5.06 80.86±3.60 5.705 0.004**78.35±4.61 79.58±4.92 79.52±4.39 78.87±5.50 1.120 0.341 78.63±4.24 78.28±4.30 79.10±5.58 80.20±4.68 2.205 0.088 80.35±4.76 77.91±5.17 78.57±4.59 5.910 0.003**1〉2;1〉3 78.28±4.74 78.47±5.02 80.21±4.49 82.67±1.75 4.425 0.005**1〈3;1〈4;2〈3;2〈4 78.96±4.96 79.65±2.97 80.00±4.98 0.613 0.542專科及以下本科碩士F值P值LSD 36.45±3.58 38.12±2.90 39.36±1.12 7.752 0.001**1〈2;1〈3 30.73±3.48 30.74±3.12 33.27±3.00 3.367 0.036*10.12±1.68 10.44±2.52 9.73±2.01 0.777 0.461 77.31±5.23 79.30±4.67 82.36±3.33 6.356 0.002**1〈2;1〈3;2〈3
分別以JSE-HP共情量表各維度得分和總分為因變量,將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無子女和不同學歷是ICU護士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婚姻狀況、學歷是觀點采擇的影響因素;平均月收入、不同職稱、工作滿意程度是換位思考的影響因素。見表4。
表4 296名ICU護士共情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共情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溝通技巧,是護患溝通所應具備的能力,也是護士價值觀的核心[5]。護士的共情能力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患者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意愿,還能優(yōu)化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強化關愛行為,提高護理質量。ICU患者病情危重,且氣管插管、昏迷、意識障礙無法語言溝通,這對于ICU護士共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結果顯示,ICU護士共情能力得分為(78.08±4.81)分,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其共情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與朱文麗等[6]研究一致,但低于劉小珍等[7]、殷彩欣等[8]、楊靜等[9]的研究結果??傮w來說,ICU護士共情能力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JSE量表的3個維度中,得分最高者是觀點采擇,最低者是換位思考,這提示ICU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能夠較好地運用理解、情感護理等共情技巧,但護士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足,無法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體驗其需求。因此,建議管理者通過換位思考、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方式提高護士的共情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的ICU護士共情能力存在差異,學歷越高的ICU護士共情能力越高,與相關研究一致[6,10]。說明共情與教育背景有關,學歷越高,接受的教育和專業(yè)培訓越多,其共情相關知識、共情技巧越扎實,提示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護士的共情水平。因此,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開設相關的培訓或課程,積極為護士創(chuàng)造教育機會,加強對相關學科及知識的學習,完善知識體系,提高人文素質。
本調查結果顯示,職稱、平均月收入影響護士的換位思考能力。職稱越高,月收入越高,換位思考能力越高。職稱越高者說明其工作能力越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越能顯示出較好的工作態(tài)度[11],月收入的提高能激發(fā)其工作的熱情,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月收入較低的護士,覺得收入與自己工作中的付出不成正比,自己的價值不能很好地體現,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工作態(tài)度消極,換位思考能力降低,更不能很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因此,管理者更應關注職稱低,月收入少的護士。通過其他方式或角色互換等調動年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換位思考能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ICU護士共情能力受到婚姻狀況、有無子女的影響。已婚護士且有子女者,能夠從配偶及家庭中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有精力和感情去運用共情技巧,感同身受患者的需求。提示臨床管理者應重點關注未婚護士的共情能力情況,定期給予心理護理、社會支持,使其能更好地運用共情技巧,提供共情能力。
續(xù)表3
工作滿意度是指護士對護理職業(yè)的情感表達[12],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影響其職業(yè)態(tài)度和行為傾向。積極狀態(tài)下的護士更容易表達出共情的能力。因此管理者應應用各種方式進行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護士的職業(yè)態(tài)度,進而提高共情能力。
ICU護士共情能力處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種因素影響。管理者應重點關注學歷低、未婚、無子女、月收入少和工作滿意度低的ICU護士,建議結合醫(yī)院具體情況,靈活多變地運用各種方式,如創(chuàng)造教育機會,培養(yǎng)護士的職業(yè)態(tài)度等,提高ICU護士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