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剛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窩駝學校,甘肅天水 741003)
群文閱讀是指在一個較短的時間范圍之內,針對一個主題進行多個文本的閱讀,從中進行對比學習。群文閱讀是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能夠在一個共同的主題之下,通過體會文章深入地了解范文的特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升閱讀能力。首先,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群文閱讀的大量閱讀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挖掘自身的閱讀興趣,然后進行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主性。最后,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教師能夠實現(xiàn)自身的教學計劃,對學生“聽說讀寫”多個板塊進行聯(lián)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基于以上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在初中英語教學之中,如何更好地使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主要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濃厚的閱讀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沉浸在閱讀之中,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英語文章的閱讀之中。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制訂合適的閱讀計劃。步入初中英語學習階段。因為小學階段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度不同,不同的學生英語基礎不同,學生之間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差距[1]。因此,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距,注重因材施教,為不同的學生制訂適合的英語閱讀計劃,提高英語學習的個性化。
例如,在對“Danny’s favourite colour”進行學習的時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多掌握不同顏色的表達方式,并嘗試著在自己的行文之中運用,了解英語在對相似顏色進行表達的時候與中文的習慣表達差別在什么地方,更加深入地對英語語言習慣進行把握;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掌握課本內容之中所學習的關于色彩的單詞,在閱讀的時候,也著重對這些單詞進行鞏固,加大對熟悉單詞的使用頻率,學以致用,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結合實際進行閱讀任務的分配,防止學生在初次接觸系統(tǒng)英語學習的時候,因為畏難而削減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傳授積極的閱讀方法。閱讀作為一項技能,有許多技巧需要教師進行提點。例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閱讀的內容運用泛讀和精讀兩種閱讀方式,快速高效地進行閱讀。在閱讀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標注,并寫出自身的感受,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最后,教師要重視課上和課下兩個維度,在課下的時候也要對學生做出相應的閱讀安排,讓學生始終處于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之中[2]。閱讀是一個需要長久踐行的優(yōu)秀品質,學生不僅要做到在課上的時候認真地聽取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群文閱讀。同時,學生也要將群文閱讀的習慣踐行到課下,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刊物,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保持一定的知識攝入,并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安排家長對學生的英文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監(jiān)督,實現(xiàn)家庭和學校的雙向互動。
閱讀主題能夠讓學生對某一類文章的共同點和差別有更加深刻的把握,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閱讀主題的確定。
首先,教師可以參考正在學習的英語話題,將英語知識學習與群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英語課本之中,蘊含著許多可以進行群文閱讀的素材。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讓學生在把握知識點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行歸納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A Trip to the Silk Road”的時候,可以將整個單元結合在一起進行閱讀學習,對幾個絲綢之路上的站點進行對比展示,讓學生在掌握不定式做后置定語等知識點的同時,對本單元的文章主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其次,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做出一定的拓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點。英語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同時,在現(xiàn)代社會背景之下,知識量無限增長,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拓展,讓學生能夠越過課本的局限,在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汲取養(yǎng)分[3]。例如,在對“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進行講授的時候,教授可以為學生推薦課外的文章,學生對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有更加翔實的認識,在學生了解不同科目的特色和差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學習,培養(yǎng)愛好,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英語知識相結合,進行聯(lián)動式的學習。
最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英語閱讀主題。對知識進行總結梳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有規(guī)劃,溫故而知新。例如,教師在統(tǒng)一講解句型的時候,可以對“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等不同句式所特有的特點進行歸納對比,讓學生在說和寫的時候能夠自如地使用句型,充分表達自己,還可以通過對中文與英文的表達習慣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英文句式的印象。又如,在學習完后置定語之后,教師可以對各種類型的定語進行系統(tǒng)化的總結,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名詞做定語”“不定式作定語”“形容詞做定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寫作之中進行更加靈活的運用。
有效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交流互動,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教師的思考方式,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教師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調整,以妥善完成自身的教學計劃。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4]。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jù)主要的地位,學生能夠主導課堂的進程。例如,教師可以對授課方式進行轉變,嘗試著利用課前英語小短劇、學生講解課文內容等學生相對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安排,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發(fā)揮。在對“Animals are our friends”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自我理解和改編,準備與動物主題相關的小短劇,在課前的十分鐘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閱讀和輸出,加深對英語各個板塊的學習情況。
其次,教師要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效率和方式。課堂上的互動,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將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課堂之上,提高英語授課的效率。在群文閱讀教學的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在全班范圍之內分享的群文閱讀文件,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在對“Be a champion!”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分享關于各行各業(yè)成功的人的奮斗歷程,然后與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互動:“你們認為失敗和成功分別代表什么?”“如果想要成功,你需要做些什么準備?”“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成功的話,奮斗的過程是否有意義?”“成功的結果和失敗的經(jīng)驗你們怎么看?”
最后,教師要擅長利用小組之間的合作,讓學生能夠吸收彼此的長處。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夠讓學生及時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進行改正,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彼此的長處。同時,多人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習任務壓力減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要明確不同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讓他們能夠互相幫助完成群文學習計劃[5]。例如,在對“Movies and theatre”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群文閱讀,根據(jù)分組的不同,分別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之中概括出電影和歌劇的特點和不同之處,然后讓學生將小組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范圍進行溝通,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完成群文閱讀的教學計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群文閱讀的過程之中,不能是簡單機械地閱讀,而應該讓閱讀材料融入學生的思維方式之中,成為學生知識儲備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綜合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保持靈活的思維,對閱讀材料進行有效思考。例如,對上文所提及的“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中獲取不同學科在學習的時候應當采取怎樣的思維模式,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科之間也有共用的學習方式,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對盡可能多學習方式進行借鑒,保持優(yōu)于常人的思維方式。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將在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積極應用,提升學生的實踐思維。在英語學習之中,“聽”“說”“讀”“寫”幾個板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不應該將注意力局限在閱讀項目之上,而應該同時鍛煉學生其他幾個維度的能力。例如,在對“Animals are our friends”這一主題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同時展開口語訓練,要求學生進行即興演講,主題在“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小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怎么進行動物保護”之中進行抉擇。
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前面的主題為題目,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將積累的語法知識運用到作文之中,保證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整體性和連貫性。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理解能力、論證判斷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因此,教師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還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地制宜地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習慣和理解技能,開展反思性英語小組閱讀課,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復仔細地嘗試和咀嚼課本知識,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找你以前遇到的問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掌握英語技能,并通過小組閱讀練習閱讀技能,達到獨立閱讀的目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在閱讀小組文本上達成共識。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在小組閱讀中交流經(jīng)驗,促進學習中的互動。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小組閱讀材料和相應的閱讀任務,有意識地組織學生一起學習,討論和解決問題,并在英語閱讀課堂上分組完成閱讀任務。
例如,在教學《Santa Claus is Coming Town)》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生活經(jīng)歷,并討論中國和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由于學生對各種中西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經(jīng)歷有著很強的興趣,教師應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小組閱讀材料,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各種節(jié)日的圖片和視頻,將知識拓展。根據(jù)小組閱讀的學習和理解以及自身生活中的常識,要求每組選擇一個節(jié)日,討論節(jié)日的相關知識,如節(jié)日的起源、慶祝的類型以及相關的風俗習慣。最后,以小組總結的形式呈現(xiàn)給全班,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小組閱讀。通過協(xié)作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從內部閱讀英語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增強閱讀技能。
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初中英語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不斷地革新自身的教學方式,與時代的背景相結合。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使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能夠主動地投身到英語學習之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英語綜合能力。其次,教師要制訂良好的閱讀主題,推動課堂英語知識學習的同時,學生能夠在課下的時候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學會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總結,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對過去的知識點進行全新的理解。再次,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建立平等交流的平臺,注重在課堂之上進行互動的策略和方式,同時,發(fā)揮小組之間合作的作用,使群文閱讀教學更加有效。最后,教師也要提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