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玉, 秦春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甲狀腺癌屬于臨床中常見的內分泌腫瘤,分化型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1-2]。目前,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治療,國內外均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術后機體內仍殘余部分分化好的功能性甲狀腺組織,易誘發(fā)腫瘤組織侵入,難以繼續(xù)采用手術清除[3]。131I可以清除體內殘留的甲狀腺組織,也可以清除手術無法切除的轉移灶,是重要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之一。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行131I治療后,需在核素治療病房住院隔離一段時間,待其體內的放射性活度降至規(guī)定水平之后才能出院[4]。過渡期護理是指為保證患者出院后成功地返回家庭和社會而制定的出院后隨訪及干預,盡可能讓患者獲得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的護理服務,以增強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負性情緒,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5-6]。本研究旨在分析過渡期護理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131I治療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核素治療病房2021年10月—2022年2月住院治療的12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WHO制定的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診治標準;②對此次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認知障礙患者;②溝通障礙,拒絕配合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格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47例;年齡20~58歲,平均(36.12 ± 2.12)歲;大專及以上25例,高中中專20例,初中及以下15例;有配偶者48例,無配偶者12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45例;年齡21~60歲,平均(37.03 ± 1.03)歲;大專及以上26例,高中中專21例,初中及以下13例;有配偶者46例,無配偶者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7-8],在入院時及出院前,針對131I治療后日常飲食與運動需注意的事項、藥物相關知識、輻射防護知識以及居家生活隔離意識進行宣教,并發(fā)放出院指導手冊。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過渡期護理干預。
1.2.1 成立過渡期干預小組
過渡期干預小組由護士長,專科醫(yī)師和責任護士組成。醫(yī)師負責評估病情和病例分析;護士長負責過渡期護理措施的制定;責任護士負責落實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包括電話隨訪、微信平臺在線答疑解惑。
1.2.2 建立過渡期護理檔案
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建立每個患者的基本信息表,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聯(lián)系電話及微信、出院時間、隨訪時間、隨訪護士、隨訪內容、干預措施和反饋結果。
1.2.3 制定過渡期護理干預計劃
患者出院回家的最初一段時期是治療不能很好延續(xù),或者一些潛在不利事件易于發(fā)生的危險時期。因此本研究制定過渡期護理干預計劃如下:患者出院后1~2 d內通過電話或微信回訪一次,時間10~20 min。之后,通過微信平臺追蹤患者的康復情況,及時解答患者疑問,并準確、詳細做好反饋記錄。
1.2.4 實施過渡期護理干預
1.2.4.1 患者康復情況詢問和指導:通過電話和微信隨訪,詢問患者是否出現不適癥狀及相應的應對措施,鼓勵患者自行描述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以了解患者知識掌握情況及自我管理能力,并針對患者的問答進行補充和指導。
1.2.4.2 飲食干預與運動管理:詢問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告知患者131I治療后需適當減少高碘食物(海鮮、紫菜、海帶等)的攝入,應均衡適當攝入營養(yǎng)物質,合理進食谷類食物、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多種多樣的食物,保障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蛋白質等化合物的攝入;同時應堅持鍛煉,采用中等強度的有氧訓練,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9]。
1.2.4.3 用藥管理:詢問患者有無遵醫(yī)囑用藥,并通過提問方式讓患者描述藥物的作用、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具體包容包括:①左甲狀腺素鈉片(優(yōu)甲樂)需晨起空腹服用,早餐前半小時服用效果最佳;避免與豆?jié){、牛奶等高蛋白飲食同服;與鈣片間隔2 h以上服用。②醋酸潑尼松片為激素類藥物,需按時按量服用,以維持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同時要遵醫(yī)囑逐漸減量至停藥,切不可隨意更改藥物劑量或擅自停藥,以避免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③其他護肝、護胃和升白細胞等藥物要遵醫(yī)囑服用至停藥。結合患者的回答給予指導,提高用藥依從性和準確性。
1.2.4.4 輻射防護和居家生活隔離指導:通過詢問,了解患者的職業(yè),家庭人員組成(有無孕婦或嬰幼兒),出院后與他人的溝通和接觸方式等,根據患者的回答進行個體化判斷和指導,幫助其掌握輻射防護知識“三要素”,即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屏蔽防護,告知患者可通過縮短與他人接觸的時間和增大與他人接觸的距離來達到防護的目的,并指導患者落實必要和恰當的居家生活隔離[3]:①出院后1~2周避免與孕婦及嬰幼兒接觸,1個月內請勿與其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與其他成人長時間接觸請保持1 m以上距離;②出院后1周內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③131I治療后為保證生育安全,建議女性患者避孕12個月,男性患者避孕6個月,哺乳期患者停止哺乳。
1.2.4.5 心理疏導:關注患者是否存在負性情緒,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根據其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指導患者通過音樂療法、適宜強度的有氧運動、培養(yǎng)興趣愛好等改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0-1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負性情緒的測評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3天進行評估,并收集基線資料,過渡期護理后收集干預后資料。觀察指標包括兩組患者出院前(干預前)和出院后(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和負性情緒。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自制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來評估,該量表包括用藥管理,飲食和運動管理、情緒管理、居家生活隔離意識4個方面,每項1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理想。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 以及抑郁自評量表( SDS) 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估,臨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或抑郁負性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 23.0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出院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及用藥管理、飲食與運動管理、情緒管理、居家生活隔離意識維度評分較出院前提高,且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總分(9.00 ± 0.78)分,高于對照組總分(6.52 ± 0.7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24.877,P< 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分
組別t P t P觀察組(n=60)出院前對照組(n=60)出院后對照組(n=60)觀察組(n=60)5.28 ± 0.69 5.55 ± 0.64 4.97 ± 0.86 4.96 ± 0.55 5.28 ± 0.69 5.35 ± 0.63 5.69 ± 0.50 4.94 ± 0.77 4.90 ± 0.58 5.35 ± 0.63用藥管理飲食與運動管理情緒管理居家生活隔離意識自我管理總分0.58 1.335 0.201 0.581 0.58 0.583 0.189 0.867 0.521 0.583 6.52 ± 0.77 6.52 ± 0.62 6.15 ± 0.69 5.66 ± 0.71 6.52 ± 0.77 9.00 ± 0.78 8.60 ± 0.53 8.56 ± 0.61 8.87 ± 0.64 9.00 ± 0.78 24.877 19.753 20.269 26.012 24.877<0.001<0.001<0.001<0.001<0.001
出院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出院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較出院前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分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SAS SDS出院前63.83 ± 10.20 63.42 ± 10.82 0.214 0.832 t P出院后56.80 ± 8.20 44.69 ± 9.31 7.561< 0.001出院前66.76 ± 11.03 67.33 ± 13.04 0.259 0.796出院后57.37 ± 11.07 45.09 ± 12.61 5.863<0.001
本研究基于過渡期護理干預的理念,對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出院后給予過渡期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總分(9.00 ± 0.78)明顯高于對照組總分(6.52 ±0.77),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t= 24.877,P<0.01),表明過渡期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按時用藥,合理飲食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射性131I治療作為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重要的治療方式,能降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復發(fā)率,提高疾病的生存率,降低高風險患者的致死率。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在131I治療過程中為防止放射性核素對其他個體造成傷害,患者需在核素治療病房住院隔離一段時間,待其體內的放射性活度降至規(guī)定水平后才能出院。由于大多數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不夠了解,使得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同時對于輻射防護知識的缺乏,導致出院后居家生活隔離的意識不強。觀察組中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后1~2 d通過電話隨訪,從日常生活、飲食、運動、心理、用藥以及居家生活隔離等多方面對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出院健康指導,并且通過微信平臺延續(xù)性地為患者答疑解惑并跟蹤反饋,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增強患者的居家生活隔離意識,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住院隔離治療階段及出院后生活隔離期間缺乏親友陪伴,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狀態(tài)[11]。本研究觀察組中,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隨訪、微信溝通等方式,為患者答疑解惑并跟蹤反饋,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及鼓勵家屬的參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SAS評分(44.69 ± 9.31)和SDS評分(45.09 ± 12.61)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過渡期護理干預后能明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促進患者的轉歸,對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過渡期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131I治療甲狀腺癌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能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該研究結果與熊麗菊[13]、成娟[14]等研究結果相符。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過渡期護理干預對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及負性情緒的改善具有明顯優(yōu)勢,因此,這一模式值得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