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芬
辛勤勞作的妻子終于迎來自己盼望已久的六十大壽的生日。當她滿心歡喜打開丈夫送來的禮物時,卻發(fā)現這個禮物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甚至讓她無法接受。于是,一場好戲就要開始了。
可以說,一個劇本的好壞,是一部戲成敗的關鍵,也是演員表演時能否得到很好發(fā)揮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別人贈送的禮物不喜歡的事情會經常發(fā)生,似乎不會引起大家太多的情感波動。但是,如果在藝術作品中讓這樣的故事發(fā)生在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環(huán)境,顛覆人們最樸素的觀念和社會認知,它會帶來怎樣的效果?很大的可能就是會引發(fā)一場不小的沖突。小淮劇《壽禮》不僅是這樣一出吸引人眼球的好戲,而且還帶給我們很多的聯想與思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小淮劇《壽禮》中,我扮演的妻子這個角色受到大家的喜愛,我感到非常高興。這個小戲,劇中的兩個主人公是一對生活在農村的普通百姓,夫妻二人善良質樸、生活幸福。不同的是,近年來丈夫進城打工,在王教授家里受到很多藝術熏陶,接受了許多新思想,這讓他開闊了眼界,對藝術品也有了自己的審美和獨特鑒賞。于是,他在給妻子選擇六十歲生日禮物時,便選了一件讓觀念陳舊的妻子難以接受的《浴女》作為禮品,這讓思想保守的妻子的心靈受到極大震動,讓她對丈夫的舉動產生極大排斥與誤解。由內而外的雙向阻力,導致夫妻二人的沖突必然發(fā)生。
從接到這個劇本到分析人物、最后讓該戲在舞臺上演出并與觀眾見面,自己扮演妻子這一角色??梢哉f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分析、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自身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升華。同時,我也進一步認識到,演員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對自己所塑造的角色不斷挖掘、不斷思考的重要性。小淮劇《壽禮》通過夫妻二人對一件藝術品認知的沖突,實際上揭示的是新舊兩種觀念的沖突。代表落后、守舊思想的妻子對不穿衣服的女性藝術品相當排斥,完全不能接受,同時,她也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想法是陳舊且落伍的,相反卻覺得是丈夫受到外面世界影響的緣故。對于妻子這個人物來說,如果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衡量她,一定會覺得她思想的僵化保守已經與當今的時代脫節(jié),已經與現代人的審美相差甚遠,甚至還會覺得這樣的人物在現代社會中有些不受歡迎、不可理喻。但是當把她回歸到那種偏遠、閉塞、被土地環(huán)繞的窮鄉(xiāng)僻野,我們的想法又會慢慢轉變,你會覺得妻子的所為,恰恰是一個少見多怪的農村婦女最真實的反應。所以在塑造這個人物時,我首先要在思想上理解這個人物,接受這個人物。
除此之外,在情感上接受妻子的復雜心理也顯得非常重要。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如果我不從她的身份、地位、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去理解妻子的感受,不從一個從沒有走出鄉(xiāng)村、沒有看到過外面世界的妻子的視角來分析這個人物的心理,就會讓這個角色的情感發(fā)泄找不到準確的方向,就會讓這個人物失真、生硬,很可能會讓她概念化、缺乏情感基礎。于是我認真體會這個農村妻子的內心世界,經過認真分析,覺得這個人物在拿出禮物時,她的情感轉變應該有一個由不解、羞澀到驚詫、氣憤的變化過程;她外在的行為狀態(tài)是先將《欲女》藝術品倒拿、然后產生羞澀捂臉、最后憤怒欲摔的情感過渡,因為這些都是作為女人最真實的情感反應。而當她聽到丈夫說“這是花兩只雞的價錢買來的”,又不得不停住手,將禮品輕輕放下,我認為這樣更符合妻子這個農村婦女的復雜心理。也正是由于對人物情感變化的深入理解,讓她保守與陳舊的形象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行動中,才讓大家覺得我塑造的這個舞臺形象真實親切,是老百姓喜歡的農村婦女的可愛形象?!秹鄱Y》這個小戲故事看似簡單,但是它依然能夠得到大家贊美,我想就是因為劇中人物的行為表現符合觀眾的審美期待,始終與觀眾的情感愿望保持一致。還拿我塑造的妻子這個角色來說,對于這樣一個觀念陳舊的妻子,如何讓她最后接受新事物?丈夫并沒有用大道理來說教,也沒有用他見過的王教授家里的藝術品來指出妻子的無知,而是用最能觸動妻子情感的樸素話語慢慢化解妻子的憤怒,讓她由氣憤轉為歡喜最后理解了丈夫的良苦用心,最后接受了這個特別的生日禮物。
通過《壽禮》的人物塑造,讓我更進一步懂得,要成為一名好演員,表演時就要認真準確地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只有塑造的人物鮮明生動,才能讓自己在舞臺上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壽禮》這部小戲,同時也讓我對旦角演員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行當特點有了新的認識。演員應該在舞臺藝術實踐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應該始終用更高的藝術標準要求自己,讓更具時代特色的創(chuàng)新精神融入舞臺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之中。在《壽禮》表演中,我扮演的妻子是個老旦形象。我們都知道,老旦演員在戲曲表演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沉著、穩(wěn)健,動作不能過于夸張?!秹鄱Y》中妻子這個角色正好是個六十歲的老年婦女,如果在表演時過于穩(wěn)健、循規(guī)蹈矩,勢必會造成舞臺上人物形象的枯燥與沉悶,這就需要我們在表演時開動腦筋,讓舞臺形象有所創(chuàng)新、更加符合今天觀眾的審美期待。所以創(chuàng)作中把握人物心理、為人物表演創(chuàng)造條件、為人物行動創(chuàng)造時機就顯得特別重要。于是,我在排演中就開動腦筋,抓住丈夫回憶年輕時代妻子美好記憶這個有利時機,對人物行為進行大膽開拓,將這個人物的行動細節(jié)進行更進一步的拓展。通過妻子坐在臺階上慢慢移動身體這個動作,將其進一步進行刻畫,既表現出了妻子美好的形象,又讓舞臺上人物的動作得到進一步補充。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細節(jié)的處理非常新穎、美妙,不僅符合人物的身份狀態(tài),同時又不會超出老旦形象的范圍,可謂處理得當、恰到好處。通過這樣的藝術實踐,讓我感觸頗深,我覺得演員的創(chuàng)造力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循規(guī)蹈矩、走前人的老路永遠不會有光明的未來。演員要永葆自己的生命力與藝術感染力,就要始終保持對新鮮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就要始終擁有創(chuàng)造探索的勇氣,就要始終保有一個樂于接受新思想、挑戰(zhàn)新事物的信念。這些精神力量對演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表演藝術家應該具備的藝術素質。同時,我們也要懂得,我們在舞臺上傳遞給觀眾的藝術觀念甚至奇思妙想,都會觸動觀眾的心靈,都會給他們帶去新的思考與體驗,使他們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魅力永遠魂牽夢繞,對藝術強大的生命力永遠產生探索的欲望。
淮劇《壽禮》是個普普通通的小故事,大家會感到劇中的人物似乎就在自己身邊。但正是這種平凡且普通的角色,才更讓我感到親切,產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同時,在對作品不斷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我更覺得自己與角色靠得越來越近,也與廣大觀眾的心靠得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