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鈺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五四運動,爆發(fā)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盵1]五四運動孕育的偉大五四精神是培育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思想源泉?;赝袊倌隃嫔>拮儯逅木竦墓饷v久彌新,重溫五四精神,將有助于激發(fā)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鑄牢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青年力量!
(一)民主與科學的理性愛國精神。1915年,《新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正式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這場運動以“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為口號,反對專制和迷信,對舊世界的制度、思想、文化進行猛烈抨擊,為廣泛傳播新思想和新文化踏平了阻礙。其目的是尋求國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同時也為五四運動的興起做好了思想準備。因此,五四運動中所體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不是盲目的偏執(zhí)和激進,而是經(jīng)過了民主和科學思想啟蒙的一種理性愛國精神,先進青年們舉起民主和科學的旗幟,打破了封建思想和腐朽文化的精神囚籠,將國人從愚昧之中解放出來,極大改變了國人的精神面貌。在這種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先進知識分子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今天,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力軍,要汲取五四運動的歷史經(jīng)驗,主動繼承和弘揚民主科學的理性愛國精神。
(二)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社會進步、尋找救亡圖存道路的思想解放運動,深刻反映出仁人志士和先進知識分子們不斷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且集中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這一先進群體,推動了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新的思想、文化、觀念的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有了科學的理論和觀念作為其精神武器,并加入到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先進隊伍當中,實現(xiàn)了中國近代以來首次全面的覺醒。正是因為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的鼓舞,以李大釗、陳獨秀等為代表的先進群體最終拿起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救國救亡的理論指導和思想引領,并深刻影響了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二是首次將反封建主義和反帝國主義作為運動的口號,認識到無產(chǎn)階級的強大力量。五四運動中的先進知識分子發(fā)動工人運動,將自身與工人階級和農(nóng)民的力量相結合,為五四運動提供了磅礴力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理論成果,這些理論同樣體現(xiàn)著共產(chǎn)黨人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要繼續(xù)發(fā)揚五四時期革命先輩的創(chuàng)新精神,把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探索真理、不斷進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主要內容之一。
(三)自強不息的永久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奮斗精神早已深深融鑄于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之中,五四先驅們追求社會進步、挽救民族危亡就是奮斗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正是在他們的砥礪奮斗中形成了偉大五四精神,構筑起永久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回望歷史,我國青年人歷來是敢于斗爭、勇于奮斗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仆后繼,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繪制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李大釗曾說:“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jīng)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盵2]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依舊存在著威脅、充滿著挑戰(zhàn),青年人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中流砥柱,傳承并弘揚五四奮斗精神至關重要。因此,當代大學生要將永久奮斗升華為自身的意志品質,以挑戰(zhàn)和挫折為進步契機,讓奮斗成為落實愛國行動的鮮亮底色,用奮斗點亮青春,勇立時代潮頭,書寫人生華章!
(一)政治導向,提升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曾號召,新時代的愛國青年,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培育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大學生談及愛國,首當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了解其歷史和文化,并產(chǎn)生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認同感。當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依舊存在著歷史虛無主義的威脅,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了歷史認知弱化甚至否定歷史的情況,極大降低了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而五四運動以先進的青年群體為領袖,并將個人理想融入到整個民族的前途命運之中,表現(xiàn)出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以及崇高的價值追求,其孕育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五四精神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因此,高校將五四精神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能有效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對大學生的侵害,防止大學生產(chǎn)生認同危機和信仰危機,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和大歷史觀,進而加強大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升華愛國主義情懷。
(二)信念塑造,鑄牢愛國主義的理想信念。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jīng)受住無數(shù)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是密不可分的[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無論在任何時期,都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鑄牢大學生愛國主義理想信念。但必須清楚,堅定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需要扎實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支撐,缺乏歷史文化底蘊支撐的愛國信念是空洞的、是脆弱的、更是經(jīng)不起困難的考驗的,只有對歷史的理解越發(fā)深刻,才越是能感覺到自己肩上那沉甸甸的重擔。高校廣泛開展五四運動專題教學,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五四運動的背景和時代價值,感悟五四精神的深刻內涵,當他們能深切體會到革命先輩們?yōu)閲液兔褡宓那巴久\而不怕犧牲、勇于革命的愛國精神的時候,自然會明白愛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立志對國家忠誠,樹立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報國志向和理想信念。這種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是由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升華而形成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歷久彌堅。因此,高校結合五四運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舉辦五四紀念活動,可以堅定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從而自覺提升個人素質,將愛國情懷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
(三)強化擔當,激發(fā)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盵4]大學生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具有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擔當,并主動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但是,某些大學生過分推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秉持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只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個人事務上,淡化自己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還有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比較關心,但還沒有明確自身責任,也未能明確自身的發(fā)展目標,他們安于現(xiàn)狀,未能落實具體的愛國行動。這既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也不利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大學生迫切需要通過五四精神的感染來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深刻理解五四運動的時代價值內涵,通過聆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深入理解其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內涵,感悟革命年代有志青年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行,才能真正被其感染從而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提高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勇于擔起民族復興大任,爭做時代新人。
(四)砥礪奮斗,錘煉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奇跡,百姓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隨著我國開放和發(fā)展,人民群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其心智還不成熟,人生閱歷和社會經(jīng)驗尚顯不足,極易受到腐朽文化的影響,導致其價值觀扭曲,人格和精神受到極大毒害。當前,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已經(jīng)偏離了正確航向,出現(xiàn)了過分追求個人利益、追求感官上的愉悅等錯誤傾向。我國原本崇尚的節(jié)儉樸素以及艱苦奮斗品質正在被逐步侵蝕,物質消費超前、盲目追求物質層面的標新立異和更新?lián)Q代的現(xiàn)象在大學生當中層出不窮[5]。反觀五四運動時期,先輩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靠的就是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的品格和氣節(jié),以及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風貌。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值此關鍵節(jié)點,當代大學生要擔起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爭做時代新人,就必須要具備不怕艱苦,勇于斗爭的意志品質。因此,大學生要通過五四精神重溫先輩們的崇高理想信念,重溫革命年代的艱難困苦和革命事業(yè)的曲折歷程,有助于磨礪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將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轉化為自身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不斷錘煉自身的意志品質,保持將民族復興事業(yè)進行到底的熱情和決心。
(一)厚植家國情懷,以復興夢想作為行動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闷浯笳呖梢约嫫湫??!挥邪讶松硐肴谌雵液兔褡宓氖聵I(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盵6]總書記曾多次闡述過青年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青年群體定能為實現(xiàn)中國夢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先進青年群體,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關鍵一環(huán)”,要深知使命之艱巨、責任之重大。高校圍繞五四運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其本質是用五四精神滋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厚植家國情懷,加強其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意識,并使他們能自覺將個人的發(fā)展同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相統(tǒng)一,從而自覺地將個人的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之中。大學生要主動把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今后的行動指向,以五四精神為動力源泉,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積極為實現(xiàn)民族的復興偉業(yè)貢獻青年之力量,這就是對五四精神最好的踐行。
(二)加強理論學習,以文化底蘊滋養(yǎng)理想信念。當代大學生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升歷史文化底蘊,通過積淀深厚文化底蘊來支撐、滋養(yǎng)自身的理想信念。五四運動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一場追求思想解放的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大學生要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發(fā)展過程、代表人物、歷史特點、重要影響、時代價值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要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基本價值內涵,要清楚為什么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四個方面定義為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唯有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大學生才能真正地把握好五四運動的時代價值,詮釋好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五四精神,并時刻為其理想信念提供理論滋養(yǎng)。
(三)提升科學素養(yǎng),以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茖W是五四精神的主要表征之一,亦是其精髓所在。這里的科學,不能僅僅理解為自然科學、科學技術,而是要著重強調培養(yǎng)內在的科學精神。五四運動之所以取得成功,五四精神之所以能傳承百年,歷久彌新,正是因為那些極具科學精神的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茖W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的強大驅動力,科學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源。因此,傳承五四精神要求大學生主動培養(yǎng)科學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當前,正處于以智能制造、物聯(lián)網(wǎng)等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工業(yè)4.0時代,新技術新產(chǎn)業(yè)層出不窮,科技和知識更迭速度不斷加快,這為青年人搭建了施展身手的廣闊平臺,但也對青年一代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富有朝氣,思維活躍,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要把學習作為現(xiàn)階段的最主要任務,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學好本專業(yè)技術知識,系統(tǒng)掌握專業(yè)技能,不斷豐富自身學識,求得真知識,習得真本領。新時代有志青年,要以五四科學精神為指引,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精神,勇于追求進步,敢于攀登科學高峰,以扎實、過硬的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之中,讓自身成長和時代發(fā)展同向同行。
(四)落實社會實踐,以實際行動培育使命擔當。“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yè)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盵7]當代大學生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不僅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進入人民群眾的隊伍當中,在實踐中檢驗自身能力,以實際行動踐行五四精神,以實際行動培育使命擔當。絕不能只會“喊口號、唱高調”,而是在做好分內事的基礎上,主動將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到實踐活動當中,可以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如鄉(xiāng)村支教、慰問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或利用課余時間到農(nóng)村、社區(qū)、企業(yè)等單位實習,真正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民生、民情,進而不斷強化其責任意識、培育擔當精神。
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大學生踐行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就要做到以史為鑒、敢為人先,主動培育實踐品格,爭做實干家,將個人的愛國熱情體現(xiàn)在實踐當中,用實際行動培育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