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蓓
紅色基因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的革命歷程中淬煉的理想信念、為民情懷、頑強意志、光榮傳統與優(yōu)良作風。傳承紅色基因不僅對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堅定“四個自信”、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多次就傳承紅色基因的必要性及具體途徑作出重要批示。本文擬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從四個方面對紅色基因傳承的現實路徑進行分析。
紅色紀念場館是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史與中國革命史的保存者與記錄者,是新時代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保護傳承與革命紀念場館建設,多次就革命紀念場館的定位、功能、建設等發(fā)表重要講話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將革命紀念場館定性為“紅色基因庫”,明確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習近平總書記將革命紀念場館的功能及歷史使命定位為“以史育人、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并鮮明提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習近平總書記指示,革命紀念場館建設要突出主題與特色,不要高度趨同。他多次強調: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一定不要追求高大上,搞得很洋氣、很現代化,那就不是革命傳統了,革命傳統就變味了,即使是革命舊址修復,也要修舊如舊,保留原貌,防止建設性破壞。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我們在建好用好革命紀念場館、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陣地及重要平臺時,必須做到如下三點:一是突出主題。圍繞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文化傳播、革命基因傳承的主題或功能定位,精心組織一系列專題陳列展覽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活動。二是彰顯特色。一方面,在紀念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盡可能平實簡練、保持歷史原貌,切不可貪大求洋、千館一面;另一方面,在館藏建設與陳列展覽方面要凸顯地方紅色文化特色與鮮明獨特的紅色基因,并就此開展深入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性研究成果,從根本上解決各紀念場館陳列展覽高度同質化問題。三是整合資源。加強革命紀念場館之間的橫向交流合作,充分整合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打造區(qū)域性場館聯盟。如,按照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與內在邏輯,將湖北、江西、湖南等省的紅色革命資源予以整合,著力打造由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秋收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陵園等組成的跨省區(qū)域性場館聯盟,聯合舉辦系列陳列展覽與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以提高紅色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fā)揮其整體合力與教育效果。
紅色革命文物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見證物,也是紅色革命文化基因的物質載體,激活紅色革命文物,讓文物說話,充分發(fā)揮其應有功能,是傳承紅色基因的一項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含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并就文物的屬性、功能以及如何保護與利用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新理念。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參觀時曾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訴說著曾經的英勇壯烈。”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指出:“搞歷史文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再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場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導,我們在保護利用革命文物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切實加大革命文物的保護力度,用好用足政策紅利,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力度,實施一批革命文物保護項目,改善文物保護現狀;另一方面,應充分激活革命歷史文物,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要在做好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挖掘出英雄事跡背后的精神氣質,通過制作系列革命文物故事微視頻、革命舊址短片與英雄人物紀錄片,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特殊方式,是紅色基因傳承的特殊課堂。為確保實現紅色旅游設計的初衷,不至于喪失“紅色”的底色,必須在旅游開發(fā)過程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處理好如下三種關系:一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紅色旅游并非一般的參觀游覽,旅游只是一種方式,重點是其目的——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通過帶領廣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前往革命故土實地感受理想信念的偉力、實地體驗紅色革命傳統的方式,達到堅定“四個自信”、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發(fā)展紅色旅游要把準方向,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讓干部群眾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二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紅色旅游的本色或底色是“紅色”(紅色文化或紅色精神),“旅游”是形式、“紅色”是內涵,是通過“寓教于游”的外在形式深度發(fā)掘、闡釋、弘揚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代表人物的精神和人格力量。因此,紅色旅游切不可只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其精神內涵,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紅色旅游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可以通過革命傳統教育帶動旅游業(yè),但不能失去紅色旅游的底色。只有體會到革命年代的艱苦,才能使人們真正受到教育。建紅色紀念設施要恰當,紅色紀念設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不要把內在精神弄沒了?!比墙洕l(fā)展與文化傳承的關系。紅色旅游對于革命老區(qū)經濟發(fā)展、老區(qū)人民脫貧致富意義重大,但紅色旅游是具有特定紅色精神內涵、承擔紅色傳統教育功能的特殊形式的旅游,不可將其與普通旅游經濟相混同,尤其不能將其完全市場化。在發(fā)展紅色旅游過程中,務必要處理好旅游經濟發(fā)展與紅色革命文化傳承之間的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此發(fā)表過重要講話,他強調:“關于發(fā)展根據地旅游項目,要把握好兩個概念。紅色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概念,發(fā)展紅色旅游是另一個概念,兩方面要統籌好。”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我們在科學處理上述三對關系的基礎上發(fā)展紅色旅游,必須重點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建好紅色紀念設施。反映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歷史的紀念館、紀念地、領袖故居、烈士陵園等紅色紀念設施是紅色旅游的主要載體,必須建設好。但革命紀念設施建設切不可貪大求洋、不能追求“高大上”、不能太過形式化,而應努力保持原汁原味,著力體現地方文化特色。二是講好革命故事。紅色旅游是解讀、宣講紅色革命故事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由于每個紅色景點都有紅色故事,每個紅色故事都有紅色人物,因此,要將紅色景點打造成為激活紅色基因的生動課堂,將革命英雄人物的紅色故事轉化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深入挖掘和認真講好每個英雄人物背后的革命故事與感人事跡,真正發(fā)揮紅色旅游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功能。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要根據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與了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內在要求,著力打造“八七會議會址——八一南昌起義舊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舊址——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舊址”與“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舊址——遵義會議舊址——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地——革命圣地延安”等經典紅色旅游線路。
紅色是共和國的顏色,是革命政權的底色,要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就應將傳承紅色基因上升到靈魂工程、固本工程的戰(zhàn)略高度,認真組織實施“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為此,應加強對全體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紅色文化、紅色精神與革命傳統教育,使紅色革命基因浸潤到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靈魂深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問題,他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養(yǎng),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蹦敲?,如何對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呢?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他在2013年12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對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要使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紅色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并以人們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方式推廣開來,就必須根據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社會的各種網絡及聲光電技術,大膽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或革命傳統教育方式。一是開發(fā)群眾喜聞樂見的紅色文化產品。在深入挖掘紅色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yōu)秀歷史題材文藝或文學作品,通過紅色影視劇、紅色情景劇、紅色主題沉浸式話劇、紅色歌曲以及紅色出版物等藝術形式推動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二是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載體。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互聯網+以及聲、光、電技術,通過復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或者刀光劍影、硝煙彌漫、炮聲隆隆的戰(zhàn)爭場景,將紅色基因活化為可視、可聽的生動畫面,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先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戰(zhàn)爭的慘烈。三是采取多元化陳列展示方式。采用實物、圖片、影像視頻、浮雕、沙盤、模型、場景復原、在線互動體驗等多元化表現形式,全景式、立體化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與輝煌成就。四是請紅軍后代或革命先烈家屬講述紅色故事。邀請仍然健在的老戰(zhàn)斗英雄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講述紅色故事,或者邀請老紅軍后代及革命先烈親屬講述其先輩的英雄故事或感人事跡,以增強紅色教育的感召力、說服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