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嬌,張宗平,易 壘,黃海珍,戚 營
(廣東省農(nóng)墾中心醫(yī)院心電圖室 廣東 湛江 524001)
臨床神經(jīng)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為腦腫瘤[1],此疾病會嚴重危害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因此,早期及時有效診斷相當重要。針對此疾病的診斷,近年來有部分學者倡導采用腦電地形圖(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BEAM)進行診斷[2]。BEAM 可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視覺分析曲線過程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異常變化,包含局限性或單側變化,與常規(guī)腦電圖比較,腦電地形圖所顯示的各電極記錄點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納入我院以往收治的88 例腦腫瘤患者分析BEAM 診斷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 年8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腦腫瘤患者88 例,患者均接受MRI 或CT 檢查得到確診。88 例患者中男性45 例,女性43 例,年齡25 ~68 歲,平均年齡(53.8±1.1)歲。按病灶位置分天幕下腫瘤24 例(27.27%),天幕上腫瘤64 例,包含大腦深部腫瘤19 例,大腦半球45例。按病理檢查結果可分6例轉移瘤(6.82%)、惡性腫瘤58 例(65.91%)、良性腫瘤24 例(27.27%)。研究方案患者與其家屬均自愿接受此次診治方案。
患者均接受腦電圖和腦電地形圖檢查。用腦電地形圖儀(EEG-9200K 型,由日本光電工業(yè)株式會社提供),16 個頭皮電極依據(jù)國際10/20 系統(tǒng)進行安放,順次進行睜眼閉眼、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等實驗,描記時間高出20 min,再采樣回放,處理有效腦電圖曲線,并用計算機將其制成功率譜地形圖。依據(jù)相應標準劃分BEAM 頻帶:δ:0.5 Hz ~3 Hz;β:14 Hz ~30 Hz;α:8 Hz~13 Hz;θ:4 Hz ~7 Hz。用顏色保持(16 級)顯示功率強度,顏色從淺變深則表示能量從小至大。
本研究中88 例患者腦電圖和腦電地形圖檢查均由醫(yī)院2 名工作經(jīng)驗豐富且專業(yè)的醫(yī)生負責,采用雙盲法分析,并將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8 例患者經(jīng)檢查后,4 例患者BEAM 正常,異常84 例,其中主要為δ 能量值增高共30 例,θ 能量增高共23 例,δ、θ 能量增高共24 例,α 能量值增高共5 例,β 能量值增高共2 例。84 例BEAM 異常者病灶位置與BEAM 定位關系,見表1。
表1 84 例BEAM 異常者病灶位置與BEAM 定位關系[n(%)]
惡性腫瘤58 例,定側14 例,定位31 例,定位定側率為77.59%(45/58);良性腫瘤24 例,定側6 例,定位11 例,定位定側率70.83%(17/24);6 例轉移瘤,2 例定側,3 例定位,定位定側率83.33%(5/6)。幕上腫瘤64 例,其中37 例膠質(zhì)瘤,推斷可知,膠質(zhì)瘤多發(fā)于幕上,BEAM 特征:80%~90%均為δ 功率增高定位,病灶附近出現(xiàn)大區(qū)域滿波高功率,特別是額葉δ 功率值,有典型性局灶性增高,慢波功率衰減無明顯性。幕上腫瘤腦膜瘤特征為:病灶位置,δ 功率呈局灶性增高,特別是額葉腦膜瘤中,δ 分布更典型。
比較分析BEAM 和EEG 在腦腫瘤疾病定位的狀況,BEAM 比EEG 優(yōu),差異顯著(P<0.05)。提示BEAM 定位腦腫瘤的作用比EEG 高,見表2。
表2 常規(guī)EEG 與BEAM 對腫瘤定位準確性比較[n(%)]
BEAM 診斷腦腫瘤的意義為:BEAM 可準確、直觀定位,且對MRI、CT 掃描中無法發(fā)現(xiàn)的腦損傷區(qū)域補充顯示出[3]。一般來說,腦腫瘤患者中大約有70 ~85%的患者接受BEAM 檢查,結果顯示為異常[4-5]。此次討論的88 例腦腫瘤者,接受BEAM 檢查,4 例正常,陽性率95.45%,結果可能也受病例選擇影響。本研究中88 例腦腫瘤者,BEAM 主要改變指標為:δ、θ 功率表現(xiàn)為局灶性、彌漫性增高,腦波功率紊亂,β 功率呈局限性增高,α 頻帶變慢[6]。EEG 檢查變化為CT 檢查和人體視覺無法看到的部分,BEAM 可提升腦腫瘤病灶定位準確性,還可為縱向觀察疾病提供檢測方式。本研究比較分析腦腫瘤患者BEAM、EEG 定位準確率,筆者認為,在BEAM 診斷腦腫瘤疾病的敏感性高于EEG 方式,建議臨床在診斷腦腫瘤疾病時,除CT 方式之外,此方式也為一種有效方式。
本文結果還表明,BEAM 定位幕上腫瘤的準確性較高,主要表現(xiàn)為δ、θ 功率局灶性增高,此結果與以往報告結果相符。研究顯示,定位幕下腫瘤的難度稍微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δ、θ 功率局灶性增高[7]。腦組織深部病灶一般無法從頭皮電極內(nèi)得到異常波,但病灶從深層發(fā)展至淺層,或病灶出現(xiàn)的壓迫性,對循環(huán)障礙有刺激性,累及皮層和半球時,給予BEAM 檢查,可將局限性異常和一側δ、θ 功率優(yōu)勢顯示出[8]。進而推斷,BEAM 在定位腦腫瘤病灶時,其準確率隨著病灶淺至深降低,頭部位置,病灶位置越淺,BEAM 檢查顯示,其陽性率則越高。
研究發(fā)現(xiàn),BEAM 檢查腦腫瘤疾病時,δ、θ 功率增高狀況下,多合并α 節(jié)律降低,單側α 活動占優(yōu)勢或α 節(jié)律降低,多表明存在腫瘤[9]。α 表現(xiàn)為抑制狀態(tài),多在枕部腫瘤、頂部常見,其診斷價值較大。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β 功率出現(xiàn)明顯變化,也可能提示病灶信息,可按照局限性增高進行定位。且有研究指出,β 功率發(fā)生變化,多提示存在于病灶對側[10]。目前,本文發(fā)現(xiàn),β 功率發(fā)生變化,EEG 檢查中表現(xiàn)為正常,但若給予BEAM 檢查,才能顯示出其特征變化。本研究惡性腫瘤接受BEAM檢查,結果顯示全部異常,與良性腫瘤比較,惡性腫瘤生長速度更快,附近組織所遭受的破壞性更為嚴重,可能會引發(fā)腦水腫,因此會影響到腦電細胞生物電活動,表現(xiàn)為異常。良性腫瘤纖維包膜較為完整,生長速度慢,對附近組織侵犯性小,所以,給予BEAM 檢查異常率低。
綜上所述,臨床診斷腦腫瘤時可采用BEAM 方式,此方式檢出陽性率比EEG 高,且對病灶定性、定位作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