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梅 林愛萍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福州 350007)
混凝土被廣泛應用于道路橋梁、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等工程領域。 隨著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早強水泥拌制混凝土,具有早期強度高,后期強度持續(xù)增長,凝結時間可調,耐久性好等優(yōu)點,其工程實用價值和意義重大, 應是今后的重點發(fā)展方向之一。但幾乎所有的混凝土表面都處在碳化的過程中,進而造成混凝土的堿度下降[1],碳化已是影響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的碳化使鋼筋鈍化膜遭到破壞,伴隨著水和空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碳化深度超過鋼筋保護層厚度時使鋼筋產(chǎn)生銹蝕,甚至構件的截面減小、承載能力降低,最終將使結構構件破損或者失效[2]。 另外,大氣中CO2的濃度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必將加劇混凝土的碳化,給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3],因此研究混凝土的碳化規(guī)律及檢測方法十分必要。 本文采用酚酞試劑法和超聲波法對自然碳化的混凝土進行檢測, 分析聲波參數(shù)與碳化深度的關系, 以便更有效地評估預測早強混凝土碳化深度變化規(guī)律。
和普通混凝土一樣,早強混凝土也是將4 種水泥熟料礦物硅酸三鈣C3S(3CaO·SiO2)、硅酸二鈣C2S(2CaO·SiO2)、鐵鋁酸四鈣C4AF(4CaO·Al2O3·Fe2O3)和鋁酸三鈣C3A(3CaO·Al2O3)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a(OH)2晶體和水化硅酸鈣(3CaO·2SiO2·3H2O)膠體等,把砂、石子等松散物質粘結在一起,保溫保濕養(yǎng)護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強度的人造石材。 相較普通水泥來說,早強水泥提高了C3S 含量,加快了水泥顆粒的水化反應。 混凝土硬化后其結構如圖1 所示,其中混凝土體積中水泥石約占25%,砂和石子占70%以上,孔隙和自由水占1%~5%。
圖1 硬化后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碳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大氣中的CO2通過孔隙向混凝土內部擴散,并溶解于孔隙內的液相。 CO2與溶解于孔隙水中的Ca(OH)2發(fā)生反應,生成CaCO3,且水化的硅酸鈣、未水化的硅酸三鈣、硅酸二鈣在有水分的條件下也參與碳化反應。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學反應式如下[4]:
采用早強硅酸鹽水泥(P.O42.5R)、河砂、4.75~31.5 mm 連續(xù)級配碎石及飲用水拌制工程中常用的C30 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412 kg、水210 kg、砂子605 kg、石子1173 kg、水灰比0.51、立方體抗壓強度32.05 MPa。
3.1.1 混凝土拌合物攪拌
混凝土拌合物攪拌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混凝土拌制流程
3.1.2 混凝土制模
將新拌混凝土加入150 mm×150 mm×150 mm試模中,用振搗棒充分適當振搗,使得混凝土充分密實。 混凝土試件成型完畢后,將試件放置在平整背陰的地方,自然養(yǎng)護,持續(xù)養(yǎng)護至試驗時間。
為了解不同介質中聲波的傳播特征,利用黏彈性聲波方程, 基于有限差分法完全匹配(perfectly matched layer ,PML)邊界條件,激發(fā)換能器采用雷克子波(圖3),對雙層介質進行聲波波場數(shù)值模擬。 震源位于中心, 以防PML 在對薄層介質、 震源位置靠近網(wǎng)格邊緣或者檢波器處于遠偏移距的模型的數(shù)值模擬效果不理想[5]。 震源主頻為30 Hz,采樣間隔為1 ms,空間采樣步長為5,初始時刻波場為0。
圖3 Ricker 子波波形圖
由圖4 可以看出,隨時間的推進,子波產(chǎn)生,然后逐漸衰減,波場能量向四周外推。 在同一介質中,聲波傳播至邊界產(chǎn)生反射, 當聲波遇到介質分界面,在介質界面產(chǎn)生反射。 從混凝土碳化反應機理分析,碳化部分和未碳化部分的結構和成分存在差異,造成介質聲阻抗差異,聲阻抗差異大時聲波傳播途徑發(fā)生變化。
圖4 聲波波場快照
自然條件下混凝土的碳化試驗,能真實地反映結構在環(huán)境中的碳化情況,但碳化時間較長,且自然條件下,空氣中CO2濃度為0.03%~0.04%,溫度和濕度時有變換,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差異較大[6]。
試驗時,對混凝土試塊脫模,采用超聲波對測法檢測9 個混凝土試塊(編號為1~9)的密封未碳化面聲學狀況。 然后用酚酞酒精試劑法檢測自然碳化面碳化深度,用鑿子在碳化測試面開鑿一個直徑為15 mm,深度達到未碳化部分的孔洞,均勻噴灑酚酞酒精試劑。 混凝土碳化部分不變色,未碳化部分顯現(xiàn)為紫紅色,存在一個分界線,用直尺測讀3 次分界線至試件表面的垂直距離,取平均值,試驗數(shù)據(jù)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齡期混凝土聲波參數(shù)及碳化深度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構件強度越大,結構越致密,那么聲時越小,聲速越高,主頻和波幅穩(wěn)定。 碳化深度檢測時,2.0 mm 是重要臨界值,《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枝術規(guī)程》(JGJ/T23-2011)中規(guī)定: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于2.0 mm 時, 應在每一測區(qū)測量碳化深度值[7]。 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養(yǎng)護31、36、41 d 后,混凝土碳化深度不超過2.0 mm。 碳化程度較小時,混凝土試塊3 個齡期內的各聲學參數(shù)均較穩(wěn)定,未見明顯差異。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然碳化時間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響, 以碳化224 d 的2 個試塊為例進行分析。以試塊編號分別為D-1、D-2 混凝土碳化面作為測試面,測試混凝土碳化深度。用酚酞試劑法和超聲波法進行測試, 先用超聲儀在試件表面選擇較為平整的測試面, 在換能器上涂抹凡士林作為耦合劑,發(fā)射換能器T 耦合好保持不動,將接收換能器R 依次耦合在間距為30 mm 的測點1、2、3、4…位置上,讀取相應的聲時值t1、t2、t3、…,并測量每次T、R 內邊緣之間的距離L1、L2、L3、L4…,如圖5所示。
圖5 超聲法檢測示意圖
從表2 可知, 養(yǎng)護224 d 混凝土碳化深度為2.67~3.00 mm。 一方面,與養(yǎng)護早期混凝土相比,聲學參數(shù)相對降低,其中聲波速度大幅度降低。 原因在于混凝土均勻性、密實度、組成成分變化、測距等,導致混凝土波阻抗發(fā)生變化,波場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這將改變聲波傳播途徑,進而可能使得接收信號聲時,振幅、主頻等參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另一方面,試件在此碳化深度條件下,隨著測點距離增加,聲速增加,聲幅、主頻雖然存在波動,但較穩(wěn)定。 一般而言,振幅和主頻對缺陷比較敏感,由此可推測混凝土碳化部分與未碳化部分存在差異,但差異較小,不存在明顯缺陷,說明應用超聲波反射規(guī)律來評估混凝土碳化深度具有可行性。
表2 養(yǎng)護224 d 混凝土聲波參數(shù)與碳化深度
在本文的研究條件下,結合酚酞試劑法和超聲波法對C30 早強混凝土進行碳化深度測試。通過建立雙層介質模型模擬聲波傳播情況,當介質波阻抗發(fā)生變化,聲波在波阻抗界面將產(chǎn)生反射波。 實際試驗中,當試件碳化深度小于2.0 mm 時,聲速、幅度、主頻等參數(shù),未見明顯差異。 當碳化深度超過2.0 mm,聲速大幅降低,振幅和主頻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較穩(wěn)定。 由此可知碳化沒有導致混凝土產(chǎn)生明顯缺陷,應用超聲波反射規(guī)律來輔助評估混凝土碳化深度具有可行性。 可以預見,測試足夠數(shù)量樣本,加深對聲信號的分析和處理,將是提高碳化深度檢測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