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綠,袁輝輝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病科,廣東 廣州 51018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肝臟脂肪組織過度累積造成的疾病,患病肝臟的脂肪組織比重可以達到肝臟總質量的10%以上,該疾病的患者通常很少或不攝入酒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并且缺乏有效運動,導致脂肪肝的患病率增加。因此,對脂肪肝患者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治療。
現(xiàn)有文獻通過抽血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值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愈后情況,但指標比較單一,沒有多維度反映患者肝臟情況的變化。本文從肝臟超聲影像、瞬時彈性成像(Fibro Touch)技術及抽血肝功能、血脂常規(guī)等指標相結合,更好地分析行為干預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1]。本研究選取本院老年病科2020年1-6月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干預組給予系統(tǒng)的、連續(xù)性的行為干預,即介入患者行為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消除或改變該行為的干預方式。本院引進Fibro Touch技術可以同時完成肝硬度及脂肪衰減參數(shù)(CAP)的測定,評價肝纖維化和肝脂肪變。本文通過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行為干預,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常規(guī)及Fibro Touch的指標,進一步探討如何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老年病科2020年1-6月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50~71歲,平均(63.40±6.49)歲;病程5~10年,平均(6.88±1.55)年;文化程度:高中6例,本科35例,研究生9例。干預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50~72歲,平均(63.44±7.99)歲;病程4~11年,平均(6.58±2.01)年;文化程度:高中9例,本科32例,研究生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干預措施,每月回院復診,定期2~3個月復查抽血,根據(jù)肝功能、血脂常規(guī)及Fibro Touch的結果調整用藥,告知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服藥,給予用藥指導及相關知識宣教。
1.2.2干預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連續(xù)性的行為干預6個月[2],選取經過專業(yè)培訓,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每兩周電話回訪1次,告知患者每個月定期回院復診或復查,進行一系列的健康指導。其內容包括:用藥指導、合理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戒煙、戒酒等,發(fā)放健康宣教資料。向患者講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飲食宜遵循以下原則:每天脂肪攝入量控制在20%~25%,蛋白質為15%~20%,碳水化合物為50%~60%。多吃粗糧如紅薯、玉米、蕎麥、燕麥、蕓豆、紅豆、綠豆等。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多吃蔬菜,適量吃水果、豆制品和海產品。鼓勵患者每天進行1 h的有氧運動[2],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愛好選擇運動方式,如快步走、游泳、慢跑等戶外運動。
1.2.3指標評定標準
1.2.3.1依從性評定標準 生活方式依從性包括:合理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戒煙及戒酒,遵醫(yī)囑行生活方式干預為依從,不遵醫(yī)囑為不依從。用藥依從方面,完全按醫(yī)囑服藥為完全依從,偶爾按醫(yī)囑服藥為部分依從,完全不按醫(yī)囑服藥為不依從。
1.2.3.2觀察指標評定標準 所有患者入組后行肝臟超聲影像術(Fibro Touch)技術檢測。同時進行實驗室檢查,具體步驟為:采集空腹靜脈血,并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相關指標予以分析,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或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秩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方式及用藥依從情況 干預組干預后生活方式及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方式及用藥依從情況比較[n(%)]
2.2兩組患者干預后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指標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指標異常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干預措施后,肝功能、TG、TC、LDL-C指標異常例數(shù),未明顯低于干預前(即入院時);干預組患者實施行為干預后,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指標異常例數(shù)明顯低于干預前(即入院時)[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指標異常例數(shù)比較
2.3兩組患者干預后消化B超及肝臟超聲影像和瞬時彈性成像檢測結果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消化B超及Fibro Touch技術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實施行為干預后,消化B超及Fibro Touch技術檢測結果比入院時有好轉,3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消化B超及肝臟超聲影像和瞬時彈性成像檢測異常結果比較(n)
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組進行干預,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有計劃、系統(tǒng)的行為干預,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合理膳食、適當有氧運動,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常規(guī)[4]及Fibro Touch 的指標均有好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1合理飲食指導 從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后合理飲食依從性低;干預組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后合理飲食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國內學者黃菊芳[2]選取收治的40例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予綜合性護理干預,結果示試驗組TG(1.40±0.20)mmol/L等血脂代謝改善更優(yōu),ALT(30.02±2.01)U/L等肝功能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過量攝食、進零食、常吃夜宵、不吃早飯或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又缺乏運動等行為,增加了脂肪肝的發(fā)病概率[5-6]。飲食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戒煙限酒,養(yǎng)成不抽煙、不喝酒的良好習慣,可降低發(fā)病危險因素,促使患者機體中剩余的脂肪進行氧化消耗,促使肝細胞再生與復原,改善血脂代謝及肝功能指標。
3.2堅持有氧運動 從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后,堅持有氧運動依從性低;干預組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后,堅持有氧運動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學者黃菊芳[2]提出,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循序漸進,能夠高效增強與預防臨床醫(yī)學治療作用,從而達到良好效果。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的個性化來制定運動處方,持之以恒,不斷調整運動強度,以保持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8]。堅持有氧運動,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燃燒脂肪,降低體重,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
3.3加強用藥依從性 從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實施用藥干預后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國內學者田曼曼等[9]選取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用藥依從性等,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行為干預模式應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照組干預后患者的肝功能、TG、TC、LDL-C指標異常例數(shù),無明顯低于入院時;干預組實施行為干預后,抽血指標異常例數(shù)明顯低于入院時[9],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學者夏換蘭等[10]在對21 797名人員的健康體檢中,男性體檢人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P<0.05),在LDL-C、HDL-C、TG、ALT 水平等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健康人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相同。通過該研究可知,患者遵醫(yī)囑按時口服用藥[11],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及血脂常規(guī)等指標,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糖脂代謝等情況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可起到抗炎、護肝、防治肝纖維化的功效,對于脂肪肝的治療起決定性作用。
3.4定期監(jiān)測肝臟超聲影像和瞬時彈性成像檢測 從表3得知,對照組干預后Fibro Touch技術檢測,肝臟硬度值與CAP無明顯變化,而干預組干預后,二者指標異常例數(shù)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學者張曉靜等[12]采用 Fibro Touch技術,對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脂肪衰減參數(shù)測定,評價Fibro Touch技術診斷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脂肪變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等及對不同程度肝脂肪變的檢出率。Fibro Touch技術的檢查結果為輕度87例,中度62例,重度47例,檢出率分別為98.86%、100.00%、100.00%。本研究與之相符,本研究通過合理的藥物、營養(yǎng)和運動等綜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6個月至1年進行Fibro Touch技術檢測,通過脂肪衰減參數(shù)對肝脂肪變程度進行評估,具有無創(chuàng)、無電離輻射與可重復性強等特點,且獲得的脂肪衰減參數(shù)是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檢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是有效治療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3.5做好心理輔導 通過提高患者對脂肪肝及其相關疾病的正確認識,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密切關注情緒變化,及時給予疏導[13],消除患者的焦慮心情。國內學者梁海敏[14]選取120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聚焦解決模式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的自我實現(xiàn)、健康責任等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本項目研究也同樣細心為患者講述治療、用藥、健康教育,促使其對脂肪肝的正確認知,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少負面影響,逐漸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連續(xù)性的行為干預模式,干預組行生活方式干預后的依從性及用藥干預后依從性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促使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療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