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陶沖林,方華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上海 200136)
高壓沖水是耙吸挖泥船疏浚施工的重要輔助設備之一,在疏浚過程中,可通過高壓沖水系統(tǒng)對水下泥土進行沖刷、疏松,達到提高耙吸挖泥船疏浚效率的目的[1-2]。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國內的耙吸挖泥船所配備的高壓沖水一般僅有1耀2 MPa,只適用于疏松土質,當遇到較小的滲透系數(shù)土質情況下,高壓沖水效果顯著減小[3]。連云港地區(qū)存在大量鈣化結核物和黏土[4],常規(guī)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低下,船舶施工能力無法有效發(fā)揮。為了解決硬質黏土疏浚難題,比利時國際疏浚公司研制了安裝超高壓射流系統(tǒng)(DRACULA)的專用耙頭,使用后疏浚硬黏土的產量提高了15%耀27%,還避免了耙頭的堵塞現(xiàn)象[5]。中港疏浚為提高大型耙吸挖泥船在相關地區(qū)疏浚硬質黏土的施工效率,開展了大型耙吸船超高壓黏土耙頭研究,并在國內首次成功實船安裝及應用。本文針對實船安裝中的高壓管線的布置展開研究,將高壓泵站提供的超高壓沖水以最優(yōu)方式輸送至耙頭。
本項目共有4臺超高壓泵站,左右兩舷對稱布置,每臺泵站可提供最大壓力為38 MPa的高壓沖水,其最大流量為0.8 m3/h[6]。高壓管線的作用是將高壓沖水從泵站高壓管匯出口輸送至耙頭噴嘴,高壓管線從高壓泵站管匯出口經過伺服架、滑塊彎管、耙臂管處無縫連接至耙頭。高壓管線工作介質及工作環(huán)境均為海水,管線及連接件均需要較高的防腐性能。在本項目中,高壓管線系統(tǒng)材質采用高耐腐蝕性的ANSI316L。當耙吸船施工時,需將耙臂管推至船舷外側,下放緊貼水底,耙頭跟隨泥面的高低而產生起伏旋轉等動作。因此,高壓管線不僅具有一定的結構剛度要求,而且還需一定的運動補償功能,即采用軟管及硬管柔性連接組合使用實現(xiàn)上述功能,其重難點在于滿足伺服架在狹小空間內實現(xiàn)120毅變幅彎折,其主要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高壓管線布置原理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igh pressure pipeline layout
高壓管線硬管是整套高壓管線的骨架,為整條高壓管線提供定位及軟管受力支持。因此,硬管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硬管規(guī)格的選取主要從內徑和壁厚兩個方面考慮。
假設鋼管內液體的平均流速為v,m/s;通過鋼管的流量為q,m3/s;設鋼管內徑為d,m;則d表達式如下:
本項目中,柱塞泵的額定流量為0.8 m3/min,兩臺柱塞泵的高壓沖水通過二分三多路閥塊輸送至耙頭,為減小管路壓力損失,最大流速4.5 m/s,帶入公式(1)得:
通過計算可知,鋼管內徑選用50 mm較合適。
參考液壓管路中鋼管壁厚選擇計算公式,該公式反映了鋼管內徑、油液壓力、內應力和鋼管壁厚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在計算鋼管壁厚時,可按照下式計算[7]:
式中:p為鋼管中水的壓力,MPa;[滓]為鋼管材料的許用拉應力,MPa。對于鋼管[滓]=滓b/n,滓b為材料抗拉強度,n是安全系數(shù),取4耀8。
本項目使用的高壓沖水壓力為38 MPa,在疏浚高壓沖水領域屬于超高壓。因此,本系統(tǒng)中安全系數(shù)選用8。根據(jù)相關文獻可知,ANSI316L的抗拉強度 滓b為580 MPa,帶入相關參數(shù),計算結果如下:
根據(jù)ANSI316L的相關材料性能,故選用準76 mm伊14 mm的硬管即可滿足總體性能要求。
根據(jù)CCS《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版第4篇第2章管路設計通則相關要求[8],對上述硬管進行校核,確保系統(tǒng)安全可靠。根據(jù)規(guī)范受內壓的鋼管,其最小壁厚應不小于基本計算壁厚、彎曲附加余量、彎曲附加余量之和,將相關數(shù)據(jù)帶入規(guī)范公式計算后,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鋼管校核數(shù)據(jù)表Table 1 Steel pipe checking data sheet
由表1可知,在壓力為42 MPa時,鋼管的理論計算壁厚為12.39 mm。本系統(tǒng)選用的壁厚為14 mm,完全能滿足38 MPa壓力要求。
硬管是整個超高壓管路系統(tǒng)中的受力管件,需具備足夠的剛性。在硬管布置時,鋼管應居中布置,避免造成耙管重心偏移。鋼管盡量平行布置,少交叉,保持適當?shù)拈g距,為安裝管路接頭和管夾等預留出足夠的空間。同時,還需考慮耙臂管上存在如吊點等既有構件,需對硬管進行彎曲,鋼管的彎曲半徑要大于其直徑的3倍。對于彎折角度大的部位,可以采用連續(xù)間斷彎折代替一次性彎折,減少彎折處高壓水沖擊和局部損失過大。
結合現(xiàn)有耙臂管,硬管的布置如圖2所示,圖中深色粗線部位管線為高壓硬管,共7根。
圖2 高壓硬管布置圖Fig.2 High pressure steel pipe layout
根據(jù)軟管布置位置的結構特點,可將軟管分為2大類,第1類為伺服架處軟管,此處軟管存在變幅起落大、彎折角度大的特點,為本次軟管布置的核心。第2類為耙臂管處軟管,主要用于補償耙臂在施工過程中的彎折或旋轉。
與金屬管不同,軟管是柔性的,主要用于軟管兩端連接部件之間有相對運動的場合,并能夠簡化布管和安裝。由于軟管的柔性和自身材料的特性,使用時存在一系列需要注意的事項:1)合理確定軟管的彎曲半徑。布管時應確保軟管的彎曲半徑不小于推薦值,否則可能會影響其抗壓能力。2)正確確定軟管的長度。確定長度時考慮前后管路的運動范圍及壓力對軟管長度的影響。3)軟管的布置應位于同一平面內,避免軟管產生扭曲,否則會影響其抗壓強度,造成安全隱患。
伺服架處軟管將高壓閥塊出口處的高壓水分流至耙臂管,伺服架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起伏高差大、彎折角度大、周圍構建干涉多等特點,該處軟管的設置對整個項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壓閥塊位于泥艙甲板下,距伺服架下端橫向距離為3 150 mm,高度相距為1 000 mm。若采用高壓閥塊直接連接至伺服架下端,高壓軟管長度較長。當伺服架下放到位后,高壓軟管隨著伺服架旋轉角度為114毅,即每個工作循環(huán)中,高壓軟管扭轉114毅,對軟管造成嚴重損害。經綜合考慮后,在泥泵肋板開設通艙件,軟管通過不同彎折高度的彎頭并排排列至伺服架下端,避免伺服架收放過程中軟管扭轉,現(xiàn)場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伺服架處軟管現(xiàn)場情況圖Fig.3 Real scene of hose at servo frame
圖4為原有伺服架管線結構圖,伺服架頂端的橫向間距為972 mm,軟管的彎折半徑為490 mm。根據(jù)軟管性能表,軟管的最小彎折半徑為630 mm,無法滿足要求,因此需要重新設計軟管下端開口距離,即與軟管連接處的硬管采用喇叭口形式向兩側擴張,通過模擬計算分析可知,當采用兩側擴口30毅后,軟管最小彎折半徑為650 mm,滿足軟管彎折要求(如圖5所示),且由于30毅為液壓彎折頭常規(guī)尺寸,易于加工,故本項目中采用兩側擴口30毅的軟管連接方案。
圖4 原有伺服架管線結構圖Fig.4 Pipeline structure drawing of original servo frame
圖5 優(yōu)化設計后伺服架管線結構圖Fig.5 Pipeline structure drawing of servo frame after optimized design
耙臂管處軟管主要用于補償耙臂的運動,分布在耙頭、旋轉短管、一字節(jié)、十字節(jié)處,軟管的長度通過計算補償量即可滿足要求。所有耙臂管上軟管均采用直通連接方式,有效避免了該處液壓管過多彎折造成的局部阻力損失大的缺點,其現(xiàn)場情況如圖6所示。
圖6 耙臂軟管現(xiàn)場情況圖Fig.6 Real scene of hose at dragarm
由于用船緊張,無法進行長時間的停船改造,為了加快整個項目實施進度,將本次改造高壓管路分3個階段安裝。第1階段,即在船舶施工期間,在修船廠內完成新耙臂管制造及高壓管路硬管定位拼裝。第2階段,船舶靠碼頭修理時,完成整套耙臂管拆換及高壓泵站實船安裝。由于大直徑高壓軟管在耙臂上安裝為國內首次,為了保障高壓軟管的運動補償功能,需現(xiàn)場測繪復核各軟管尺寸及各接頭角度。獲取上述關鍵參數(shù)后,方可進入第3階段,即高壓軟管扣壓及現(xiàn)場連接工作。
由于38 MPa超高壓沖水在國內疏浚領域應用尚屬首次,常規(guī)高壓沖水系統(tǒng)的最高壓力為1.8 MPa,為確保設備安全高效運轉,除了設計時充分考慮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外,還著重采取以下安全防護措施:1)泵組出口至伺服架處的鋼管法蘭外部采用5 mm不銹鋼板進行防護,共計18處。2)軟管與硬管連接處選用國外進口防崩鏈進行安全防護,共計24處。3)高壓泵站出口處設隔離鏈條,并設置警示標記,施工時防止人員接近。
硬質黏土高效施工是世界級疏浚難題,本項目的超高壓沖水耙頭為該類工程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本文提出了安裝在耙臂上由硬管及軟管組合而成的高壓管線,避免了傳統(tǒng)高壓沖水管在滑塊吸口處易泄漏的問題,安全地將超高壓沖水輸送至耙頭。通過在旋轉短管、一字節(jié)、十字節(jié)等處直通連接方式,有效避免了耙臂上按既有液壓管及電纜管布設而彎折過多,造成局部阻力損失大的缺點。本文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可為后續(xù)修造船項目高效安全輸送高壓沖水提供一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