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刻帖綜論

        2022-01-23 09:24:26歐陽錫文
        書法賞評 2021年3期
        關鍵詞:藩王法帖歷代

        歐陽錫文

        作者單位:上海美術學院

        明代在刻帖發(fā)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代,是自宋代以來的又一座高峰。我們學習書法都離不開字帖,學習前人的法書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經(jīng)之路。古人學習書法沒有我們資源豐富,能看到的字帖少之又少,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各種摹本、拓本以及刻本用來流傳,數(shù)量有限且非常珍貴。據(jù)記載,最早的摹本和拓本都出現(xiàn)于唐代,而刻本稍晚于前兩者。從“摹拓”再到“墨拓”,最后到有意識、有目的性的編纂挑選古人優(yōu)秀法書進行匯刻的“刻帖”,這其中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但不得不說這個漫長的過程極大地推動了法書的廣為流傳,也促進了書法的推廣,為歷代文人帶來了更多更好的臨摹范本。

        明代的書法刻帖到了明中葉以后大量涌現(xiàn),可謂風靡一時,并且?guī)в袝r代的特色。然而刻帖這種現(xiàn)象可追溯到南唐時期,但可惜的是沒有存世刻帖流傳下來。而最早的刻帖當推北宋淳化三年(992 年)的《淳化閣帖》(圖1),宋代《淳化閣帖》這部號稱“法帖之祖”的法書刻帖問世以來,盡管它保存了大量的魏晉書法,但它編纂失誤、摹刻失真,受到歷朝學者文人的揭露,其中不乏有蘇軾、米芾、黃伯思等提出尖銳批評并指出錯誤。到了明代,《淳化閣帖》保存的魏晉法書使得明人受惠無窮,也因為《淳化閣帖》的錯誤缺陷留下了太多遺憾,這為明代公私叢帖匯刻的涌現(xiàn)起到一定作用。

        圖1 安思遠舊藏《淳化閣帖》

        一、明代刻帖現(xiàn)象形成的背景因素

        明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最后到崇禎帝自縊而告終,時間跨越三百年,在中國書法史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絢麗的時代。明代書法史被分為了前中后三個時期,明代刻帖也隨之應運而生。法書叢帖匯刻自宋以后逐漸蕭條,而發(fā)展到明代后,由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藝術發(fā)達、國家支持等優(yōu)勢,刻帖逐步得到發(fā)展,并且在宋代的基礎上再一次繁榮。

        而明代刻帖現(xiàn)象的形成,筆者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造成。其一在于明代皇家的推崇,明代帝王從太祖朱元璋開始就是布衣出身,與唐宋帝王比較起來還是有所不足,在書法功底上更是薄弱,所以明一代帝王還是十分重視文化的發(fā)展。而中書舍人一職就是在內府教書法,朱元璋將內府所藏宋代《淳化閣帖》賜予藩王,藩王們開始以《閣帖》為底本開始翻刻,明代藩王帖誕生,由此可見明代刻帖的興起一部分與明代的王公貴族參與刻帖是分不開的。其二在于明中期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為清玩文化的發(fā)展起著經(jīng)濟基礎的作用,于是明代文人學者大量收藏歷代法書名跡、碑版拓片等,這給匯刻法書叢帖提供了物質條件。其三在于社會上對《淳化閣帖》的收藏熱,社會需求大于供給,而藩王帖翻刻數(shù)量有限,且主要御進供奉皇帝,所以民間翻刻《閣帖》一時興起。到了明中后期,私家刻帖出現(xiàn)井噴式發(fā)展,將刻帖推向了自宋代之后的又一個高潮,在中國刻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明代刻帖的構成

        明代刻帖的發(fā)展最初是以復刻《淳化閣帖》而開端,由王公貴族參與刊刻的藩王帖開始,逐漸引起刻帖的熱潮。流傳至坊間,私帖逐漸開始興盛。所以明代刻帖主要由藩王帖和私帖組成。但主要以私帖為主,私帖種類繁多,題材豐富,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遠勝于明代藩王帖。

        (一)明代藩王帖

        明代帝王對書法的熱衷不及唐宋帝王,故在書法推廣上也不及唐宋??v觀明代藩王帖,其使命像是在修復宋代《淳化閣帖》,繼續(xù)完善并恢復《淳化閣帖》。內府所藏歷代法書,沒有被刊刻成帖,所以,嚴格來說明代沒有一部內府新編匯刻的官帖。據(jù)記載,明代藩王帖分別有周憲王朱有燉的《東書堂集古法帖》(圖2)、晉靖王朱奇源的《寶賢堂集古法帖》(圖3)以及肅莊王朱紳堯的《肅府本淳化閣帖》(圖4)。

        圖2 《東書堂集古法帖》局部

        圖3 《寶賢堂集古法帖》局部

        圖4 《肅府本淳化閣帖》局部

        此三帖基本都是以《淳化閣帖》為祖本,其中《東書堂集古法帖》主要以皇家書法審美為標準,同時體現(xiàn)其時代背景下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以及與朝廷崇尚的臺閣體相呼應,此本充分表現(xiàn)出明代當時政的治對書壇所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清代學者張伯英在《法帖提要》中指出:“明三藩刻帖,晉之寶賢堂,肅之遵訓閣,與此鼎足。論其優(yōu)劣,寶賢為上,遵訓次之,東書最下。以其時在二帖之前,故傳本視二帖為罕。”可見《東書堂集古法帖》在明代藩王帖中地位并不高。而《寶賢堂集古法帖》除了以閣帖為主,還收錄了宋四家的法書作品,以及本朝名家的法書作品,是明中期藩王帖中的翹楚。最后《肅府本淳化閣帖》是歷代翻刻《淳化閣帖》最忠實于原作的一部,從卷數(shù)、編次、字距、內文尺寸等均保持宋真本《閣帖》的原樣式。

        以上三本藩王刻本,代表了明代藩王帖整體面貌,而翻刻《淳化閣帖》還有兩本私人刻本,分別是上海的顧從義和潘寅叔,這兩本翻刻的《閣帖》后人對其評價頗高,皆稱:“煥若神明,復還舊觀?!睆恼w上來看明代藩王帖不管是內容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不能與私帖比肩的。

        (二)明代私帖

        明代私帖興盛于明中后期,由于臺閣體逐漸衰落,明代這一皇權下的應制書法潮流持續(xù)了將近一個世紀,直到弘治末年才落幕。伴隨著吳門書派的崛起,以及云間書派的興盛,文人書家在傳承過程中,明代私家刻帖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明代私帖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歷代法書匯刻叢帖,主要是翻刻宋代官帖,以及收藏的歷代法書名跡為底本,極大豐富了刻帖內容,開闊了書壇視野。主要代表刻帖有《真賞齋帖》《停云館帖》《馀清齋帖》《來禽館法帖》《戲鴻堂法帖》等,這些皆為明代私家匯集的歷代法書刻帖,大多數(shù)雖然以宋代官帖為底本,其刻帖規(guī)模上以及品質上遠遠超過了明代藩王帖,還收錄了不少私家珍藏的歷代法書底本,極大地豐富了其刻帖內容,擴大了當時學習書法的視野,同時也促進了書法流派的迅速發(fā)展。

        其二是當代法書匯刻叢帖,主要以本朝書家法書名跡,以及地域書家法書,同時也包括家族收藏的整個明代法書作品,著眼于當代,崇尚本朝書家,為刻帖注入新的活力,其代表刻帖包括《寶翰齋國朝書法》《金陵名賢》《澄觀堂帖》《晴山堂法帖》《舊雨軒藏帖》,這些基本都是嘉靖以后,萬歷以來的私家刻帖,反映出明代自萬歷年間起,人們開始對本朝書家感興趣,甚至崇拜,收錄了明一代多人書跡,書體豐富,且兼涉各個時期,各個地域,以及各個流派書家,展現(xiàn)出了整個明代書法特色。這也是大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人們的個性得到解放的結果。

        其三是書家的個人刻帖,主要以書家個人為對象,編纂其書家個人所有著名法書作品集于一本,匯編成書家個人作品集,為學一家書風提供便利。主要有《兼隱齋二王帖》《停云館真跡》《雪浪齋蘇帖》《寶鼎齋法書》等眾多刻帖,從這些書家的個人刻帖,并結合明當代書家匯編刻帖來看,自萬歷以來,明代在本朝書家刻帖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成為書家個人的刻帖,多個書家作品匯集到書家個人作品專集,反映出晚明時期的學書現(xiàn)象。而且個人刻帖在挑選書家時,也是更加側重于當朝書家,這是在晚明個性解放思潮下,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大家更喜歡“奇”的東西,包括對書家的崇拜,以及對個性書法風格的追求,從而激發(fā)了編纂書家個人刻帖的潮流。

        三、明代刻帖的特點

        明代刻帖較之前朝刻帖,是有著不一樣的整體面貌,縱觀整個明代藩王刻帖和私刻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刻帖種類的多樣性

        明代刻帖在前文中大致分為了兩大類,藩王帖和私帖,主要依據(jù)是根據(jù)撰輯者的身份來分類。而明代藩王刻帖嚴格來說屬不屬于官帖還有待商榷,在這里不做過多討論。

        若是從選帖上進行分類,那么可以大致分為單帖、叢帖和翻刻帖。單帖主要是指單件作品的刻帖,例如《蘭亭序》,明代對其新刻了眾多個版本,《蘭亭序》刻帖一度成為熱門收藏品。單帖注重實用性,而且所刻法書都是歷代著名作品,在明代頗受歡迎,再加上其篇幅小、成本底、制作方便的特點,所以單帖數(shù)量巨多,不可勝數(shù)。

        叢帖是明代刻帖中的重中之重,明代的叢帖可依據(jù)內容劃分為三類,分別是個人叢帖、歷代叢帖和斷代叢帖。個人叢帖類似于現(xiàn)在的書法家個人作品集,只是當時是對某一書家的書法作品進行編刻成帖,較為著名的有《二王帖》(圖5)、《晚香堂蘇帖》等刻帖,收錄了前朝歷代書家作品。此外明代還將本朝的書家也進行了編刻,例如匯編莫如忠、莫士龍父子書法的《崇蘭館帖》、匯編董其昌書法的《玉煙堂董帖》等。除此以外,個人叢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刻帖,誥書帖,這是將朝廷的封誥進行匯刻,或集王字或請著名書家書寫誥文,例如由董其昌執(zhí)筆的《三朝宸誥》《三朝恩綸帖》等,有意思的是,董其昌喜歡仿唐宋書家筆意書寫誥詞,所以此類叢帖比較特殊,但不乏書法價值和文獻價值。

        圖5 《二王帖》局部

        歷代叢帖也是明代個人刻帖的重要組成部分,較為全面匯刻了歷代書家法書作品,是宋《淳化閣帖》之后再一次對歷代書法名作進行綜合的整理。著名叢帖有《停云館帖》《戲鴻堂法書》《郁岡齋墨妙帖》《玉煙堂法帖》等。

        (二)刻帖集中分布的地域性

        明代刻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而且刻帖分布集中。杏林先生在《中國法帖史》就明代刻帖地域性特點指出:“明代匯刻從帖的地區(qū),集中在江浙一代?!彪m然只是簡單的一句,但足以說明江浙一代是明代經(jīng)濟文化繁榮之地了。從明代行政區(qū)域來分析,行政區(qū)分兩京十三司,共十五省。兩京分別是指京師(北直隸)和南京(南直隸),十三司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江浙一代屬于明代的南直隸與浙江布政司,南直隸包括了今天的江蘇、安徽和上海。所以,明代刻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和浙江,據(jù)于博《明代刻帖地域性研究》一文中指出:“縱觀全國,南直隸和浙江布政司相互毗鄰,刻帖數(shù)量遙遙領先,是明代帖學的中心?!苯阋淮目烫麛?shù)量多達七十余部,而其他布政司刻帖少則一部,多則三四部,是遠不及江浙的。

        (三)刻帖在明代前中后的時代性

        明代是自宋以來,刻帖發(fā)展的第二座高峰。明代刻帖活動與當時的書畫鑒藏和所推崇的時代書風是息息相關的,簡單來說,明代刻帖與明代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各個時期都有著不同的樣貌。

        明代刻帖根據(jù)其發(fā)展趨勢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明刻帖的前期階段,由明初至天順年間(1368-1464),第二階段為明代刻帖的發(fā)展階段,由成化至隆慶年間(1465-1572),第三階段為明代刻帖的興盛階段,由萬歷至崇禎年間(1573-1644)。

        前期屬于明代刻帖的初始期,由于政權剛剛得到鞏固,百廢待興,明代前一百年,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力度遠不及皇權文化,張金梁先生在《明代書法史探微》中說道:

        明代的社會文化可以分成兩大方面,即由朝廷直接控制的科舉考試與各種編纂、著述及為朝廷服務的音樂、書畫等皇權文化,和非官辦的由個人或團體自覺進行的大眾文化。在明朝二百七、八十年的時間內,基本表現(xiàn)為這兩種文化形式相互對抗消長的過程。

        明代前一百年大眾文化處于沉寂低迷的狀態(tài),皇權文化則非常興盛,伴隨著皇權集中,政治上高度統(tǒng)一,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學。文化藝術主要圍繞皇權服務,刻帖并未受到皇家熱衷和參與,而在民間又由于書法藏品少,藏品幾乎集中于皇家,這也是明代前期私家刻帖少的原因之一。前期主要以明代藩王刻帖為主,內容上多是翻刻《淳化閣帖》,所以這一時期刻帖所呈現(xiàn)的特點表現(xiàn)在對宋代刻帖的繼承,雖然刻帖數(shù)量不多,質量也一般,出現(xiàn)鉤摹不精的詬病,但是開啟了明一代的刻帖先潮,并且改進了刻帖的編刻體例,在選帖上受到程朱理學書學思想的影響,排斥宋人,但納入了元人,這是前期的一大亮點。

        中期屬于明代刻帖的發(fā)展期,大眾文化開始蓬勃發(fā)展,而皇權文化由盛轉衰,統(tǒng)治階級矛盾加劇,而民間政治環(huán)境相對寬松,文人活動更加豐富。書法活動的中心由北方轉向江南,書法逐漸擺脫了臺閣體的統(tǒng)治,開始了正?;l(fā)展。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指出“天下書法歸吾吳”,說明當時吳中地區(qū)書法之興盛,也正因如此,著名的吳門書派誕生并迅速崛起。伴隨著吳門書派的發(fā)展,以及江浙一帶文人活動的密切,皇家內府所藏歷代書畫珍品外流民間,書畫鑒藏圈逐漸形成,這給江浙文人刻帖活動提供了大量便利,從而出現(xiàn)了一大批質量精良的優(yōu)秀刻帖,其中就包括《寶賢堂法帖》《真賞齋法帖》《停云館法帖》《荊溪蘇帖》《二王帖》等。中期刻帖數(shù)量大增,質量精良,編刻體例逐漸完善,接納了宋元明人書法,且以墨跡上石者居多。總體來看,中期較前期發(fā)展迅速,民間私家刻帖開始蓬勃發(fā)展。

        到了后期,明代私刻出現(xiàn)井噴式發(fā)展,大量刻帖出現(xiàn),不論是質量上還是內容題材上都有很大提高和發(fā)展。自萬歷朝始,皇權文化逐漸衰落,伴隨著宦官專權,黨爭激烈,朝政愈發(fā)荒廢。反觀民間大眾,商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開始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大眾經(jīng)濟繁榮,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有效地促進了書法刻帖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文人書學興盛,且參與書法刻帖活動,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明后期刻帖正是如此。后期刻帖所呈現(xiàn)出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刻帖內容上,于博在其《明代刻帖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受到思想解放潮流的影響,明后期刻帖的選帖最主要的特點是書家自我作古,明人書法成為主體,刊行自家書法的刻帖流行。選帖視角多元化,不拘成法,更重視自我個性的張揚?!彼院笃诳烫趦热萆喜粌H僅是歷代法書,而更多的是本朝書家作品,或是編刻者自家書法,更是首創(chuàng)選刻海外書家作品,這是后期在選帖上最具特點的。其次就是后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著名刻帖,包括《來禽館法帖》《戲鴻堂法書》《郁岡齋墨妙》《馀清齋帖》《玉煙堂法帖》《晴山堂帖》《晚香堂蘇帖》《崇蘭館帖》等。這一時期的刻帖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體例成熟完整,成為明代刻帖的巔峰。

        (四)刻帖活動文人參與

        明代刻帖的發(fā)展成熟與明代文人有著緊密的關系,文人參與刻帖活動不只是明代獨有,但刻帖活動在文人中引發(fā)潮流確是明代所特有的現(xiàn)象??烫阅茉谖娜巳χ信d盛起來,得益于明代書法的發(fā)展,從吳門書派到后來的云間書派,從文徵明到董其昌,明代書學愈發(fā)興盛。再就是得益于民間書法鑒藏,書家熱衷于收藏歷代法書,所藏法書摹刻上石,匯編成帖,以便書法學習和流傳。其次在于文化生活的豐富,刻帖成為文化產(chǎn)品進行交易買賣。所以明代書家文人熱衷于刻帖,促進了書學的發(fā)展,也推廣了歷代法書的流傳。參與刻帖的書家文人有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吳廷、邢侗、董其昌、陳繼儒、陳瓛、王肯堂、莫后昌等,主要以文徵明和董其昌為核心。由于書家和文人的參與,明代刻帖的質量和藝術價值提高,使得刻帖活動達到巔峰,也更好的完善了刻帖編刻體例。

        (五)刻帖質量要求嚴格

        一部優(yōu)秀的經(jīng)典刻帖之所以能流傳至今,這與其制作的工序是分不開的。在明代刻帖中,好而精的刻帖數(shù)不勝數(shù),編刻者更是從鑒藏底本的選擇,刻工技藝水平、刻帖制作工序等多方面都有深思熟慮的考量。一般來說,選帖的好壞決定了一部刻帖的好壞,無論是歷代叢帖還是個人叢帖。優(yōu)質的底本一般來自撰集者家藏或是借摹,也有多帖共用同一底本。經(jīng)過鑒藏家獨到的眼光臻選出最好的底本,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優(yōu)質底本都能出現(xiàn)在同一刻帖上,首先是要看書法作品本身的藝術水準,還得符合時代書風,以及其作品的影響,需要根據(jù)刻帖自身的定位,當然刻帖的最終選帖還是與編刻者自己的審美和喜好息息相關的。例如文徵明的《停云館帖》(圖6),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師法對象,大篇幅選刻二王小楷。再例如董其昌取法晉唐,其《戲鴻堂帖》(圖7)中多刻晉唐法書,可見選帖與編刻者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密切相關。

        圖6 《停云館帖》局部

        圖7 《戲鴻堂帖》局部

        如果說選帖是決定刻帖好壞的先決條件,那么刻工則是刻帖好壞的直接原因,所以明代文人士大夫在編纂一部刻帖時,都會請到最為著名且技藝最好的刻工來完成刻帖,從摹勒到刊刻也會參與指導和監(jiān)工,確??烫麤]有錯誤和紕漏。董其昌的《戲鴻堂帖》就在刊刻上有很大爭議,主要由于其原刻木版毀于火,之后翻刻上石又急于求成,故刊刻草率,導致刻帖品質粗劣而成為一大遺憾。

        最后刻帖制作編輯成冊也是嚴格把關,椎拓,裝裱,成冊,裝幀,從裝裱形式上,還是裝裱用料,無一不反復考究,所請工匠也必是最優(yōu)秀的裝裱工,做工精良絕對是對任何一部刻帖最好的褒獎??烫?jīng)過層層把關,又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工細作,自然會呈現(xiàn)出一部價值不菲的刻帖來。

        四、結語

        明代的書法刻帖現(xiàn)象對于整個中國書法史來說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自宋代刻帖興起,存世了一批非常珍貴且品相俱佳的刻本以后,到了元代刻帖活動似乎沉寂了,精良的刻本幾乎沒有。而進入明代,伴隨著個性解放的思潮,又再一次掀起刻帖的高潮。明代刻帖所呈現(xiàn)的特點,也正是在明代這一大背景下,刻帖的自我逐漸完善和發(fā)展決定的。

        白謙慎在《傅山的世界》中描述:“晚明是一個商品經(jīng)濟急劇擴張、思想與宗教生活走向開放、城市文化繁榮、社會階層的界線浮動消融的時代。社會巨變促成了一個蓬勃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在鼓吹探索內在真實的自我的心學的鼓勵以及鋒芒畢露的城市文化的刺激下,晚明的一些書法家努力在藝術中追求‘奇’的特質,使這一時期的一些書法作品具有表現(xiàn)性、戲劇性、娛樂性?!?/p>

        筆者認為明代刻帖的特點總體上也反映出了“奇”這一特質,從而使得明代私帖除了翻刻歷代書家經(jīng)典法書以外,更傾向于編纂本朝書家作品,著眼于當下,從而出現(xiàn)了本朝書家匯刻叢帖和個人的匯刻叢帖,突破陳規(guī),這些刻帖比起藩王刻帖更容易被人們接受,為刻帖帶來新的活力。也使得刻帖由書家文人直接參與指導并監(jiān)工,更是創(chuàng)新了刻帖的類型,完善了編刻體例,這是明代刻帖的價值之所在。

        猜你喜歡
        藩王法帖歷代
        修護靈渠的歷代先賢錄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1:08
        煙云盡態(tài)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中華書畫家(2021年3期)2021-12-01 14:07:35
        《寶賢堂集古法帖》研究綜述
        藝術品鑒(2021年12期)2021-05-25 16:31:36
        從《寶賢堂集古法帖》窺探明代中葉帖學的興盛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50
        內儒外道:中國古代官場的博弈
        西部論叢(2019年7期)2019-03-08 03:16:08
        明代藩王用瓷制度考
        藩王吃垮了大明朝
        特別文摘(2017年9期)2017-05-17 19:18:38
        衛(wèi)所、藩王與明清時期的宗族建構——以韶山毛氏為中心的考察
        從歷代《達賴喇嘛傳》看活佛轉世定制
        西藏研究(2016年5期)2016-06-15 12:56:38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古代書法(中)
        中國書畫(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国产桃色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v自拍一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最新 |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少妇被搞高潮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 |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网页在线播放| 久久黄色精品内射胖女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字幕|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漂亮的小少妇诱惑内射系列|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妖| 图片小说视频一区二区| 天天色影网|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专区|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中文天堂国产最新|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 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18|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草逼短视频免费看m3u8| 曰欧一片内射vα在线影院|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男女羞羞的视频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 男女交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欧美| 和少妇人妻邻居做爰完整版| 性感女教师在线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无码人妻系列不卡免费视频| 男女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