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娟娟
(茂名石化醫(yī)院,廣東 茂名 525011)
血管性癡呆又稱腦卒中后癡呆(VD)是一種以認知功能受損、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為特征的慢性疾病,該病與腦血管壁病變、血流動力學變化、心臟疾病及血液成分變化等因素相關。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需針對腦血管意外高危因素做好預防護理,保持良好心態(tài),健康飲食和規(guī)律作息。目前VD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觀察病情、飲食護理、睡眠護理、個人衛(wèi)生護理、安全護理及心理護理,能夠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環(huán)境,避免發(fā)生意外及各種并發(fā)癥。但只能控制病情,難以提高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個性化工娛療法能夠減少患者抑郁,增強自信心,增加社會接觸,從總體上改善患者認知、情感及社會功能[1-2]。對于護理人員而言,不僅需要規(guī)范治療老年VD患者,還應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認知能力、激越行為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3]。因此,如何給予VD患者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一直是臨床護理人員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性化工娛療法對老年VD患者激越行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CI)患者98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5 例,年齡(65.16±8.38) 歲;病程(5.52±1.33) 年;高血壓20 例,糖尿病12 例,高血脂17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65.08±8.42) 歲,病程(5.48±1.26) 年;高血壓18 例,糖尿病15 例,高血脂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2019年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4]中診斷標準;患者可正常溝通但日常生活能力受影響;存在激越行為;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2 分,評定為輕度、中度癡呆;未服用任何促智力藥物;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腎、心、肝等臟器病變;其他原因所致癡呆;使用影響認知功能藥物;凝血功能障礙;溝通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第一,用藥護理:協(xié)助監(jiān)督患者日常服藥并觀察不良反應。第二,心理護理:熱情真誠接待老年VCI患者,鼓勵患者與病友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取得患者信任并讓其愉快接受護理。第三,飲食及生活護理:調(diào)理患者飲食,準備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用瓜果蔬菜;居住房間陽光充足,保持空氣新鮮。第四,安全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動向,做好安全保護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工娛療法,具體如下。第一,記憶性工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清點自己日常生活物品,通過分類、計算的方式,訓練患者分析和計算能力,每日2 次,每次1 h。第二,室內(nèi)工療:根據(jù)患者職業(yè)、愛好及技術特長,組織參與縫紉、織毛衣、修車、木工及服裝裁剪等各項手工制作,每周3 次,每次3 h。第三,日常生活技術性工療:如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摘菜及整理床鋪等日常勞動,鍛煉患者勞動技能。第四,室外工療:為訓練適應就業(yè)行為技能,安排患者耕地、施肥、澆水及除草,每周2 次,每次2 h。第五,娛樂工療:鼓勵患者根據(jù)自我興趣閱讀書刊畫報、欣賞電影電視,使患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豐富知識,有助于減輕對外界的疏遠陌生感。第六,健康講座:每周舉辦一次關于老年VCI的健康講座,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病友之間可相互交流聽后感,提高其對社會適應能力。
護理前及護理后8周比較兩組激越行為及日常生活能力。激越行為采用激越行為量表(CMAI)進行評估,包括軀體攻擊行為、非攻擊行為以及語言激越行為三個維度,共30 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1~8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激越行為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共15 項,每項得分1 分為正常,2 項≥3 分或總分≥23 分,表示生活能力減退。
護理前,兩組軀體攻擊行為、軀體非攻擊行為、語言激越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8 周,觀察組軀體攻擊行為、軀體非攻擊行為、語言激越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MAI評分比較分
護理前,兩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8周,兩組AD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ADL評分比較分
藥物治療是老年VCI最主要、最便捷的方法,可控制各種腦血管性病因,保證患者基本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響,達到控制疾病目的。但藥物的使用會受年齡、體質(zhì)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風險增高,各種生理變化使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發(fā)生改變,導致較多藥物相互作用發(fā)生不良反應[5-6]。目前老年VCI患者激越行為發(fā)病率極高,以軀體攻擊行為及語言激越行為為主要表現(xiàn)。老年VCI患者因人際溝通能力減退,難以取得周圍人群理解,易產(chǎn)生孤獨感及不良情緒,不僅影響身心健康,同時影響治療依從性,阻礙病情恢復,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因此,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激越行為,提升生活能力。老年VCI患者因年齡較大,認知能力、精神狀態(tài)、執(zhí)行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計算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定向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必須采取有效的智能認知訓練[7]。然而,在老年VCI傳統(tǒng)護理概念中,護理服務多限于住院患者,患者家屬僅能接受到簡單的護理指導,對該病認知片面,影響護理效果。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8 周軀體攻擊行為、軀體非攻擊行為、語言激越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工娛療法有助于改善老年VCI患者激越行為,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根據(jù)個性化工娛療法,組織患者積極參與各方面娛樂活動,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改善激越行為,對記憶力、分析能力及計算能力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訓練,能夠防止出現(xiàn)精神衰退現(xiàn)象并提高治療效果。目前VCI雖未發(fā)現(xiàn)有效根治手段,但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高度可塑性,患者腦區(qū)結(jié)構(gòu)通過一定強度記憶、運動及學習,能夠促進突觸形成,改善患者行為、記憶力及思維能力[8]。個性化工娛療法可提高患者應對外界環(huán)境能力,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起到良好鍛煉和刺激作用;同時可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減少幻覺和妄想癥,克服焦慮、抑郁等行為。個性化工娛療法還可改善患者認知能力,增強集體觀念,鍛煉意志,從而激發(fā)患者對生活的興趣,提高社交及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個性化工娛療法可有效改善輕度和中度老年VCI患者激越行為,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