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蘭,劉 芳
(湛江市霞山區(qū)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廣東 湛江 524011)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多與微生物、致病菌侵入呼吸系統(tǒng)有關,以上致病因素會對小兒支氣管黏膜產(chǎn)生持續(xù)性刺激,加上小兒本身免疫機制尚未完善,各項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導致小兒發(fā)生急性支氣管炎。阿奇霉素、布地奈德等西藥雖具有顯著的抗炎、解痙作用,但考慮到藥物不良反應可能會影響患兒免疫調節(jié)機制,用量控制不當會導致病情反復[1]。中醫(yī)認為,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病機是肺失宣降、脾失運化、化生痰濁,治療時應深入病灶改善機體肺氣失宣狀態(tài)?;抵箍确奖徽J為是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良方,方中肉桂、赤芍等藥物均在補中益氣、解表驅寒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加上敷貼更有助于調和整體氣血,彌補常規(guī)西藥治療在機能保護方面的不足[2]?;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化痰止咳方穴位敷貼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肺功能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 -1(sTREM-1)、細胞間黏附分子 -1(ICAM-1)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湛江市霞山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7例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7例患兒分別納入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1例,女患兒17例;年齡18~28 d,平均(22.71±3.21)個月;病程1~8 d,平均(3.63±1.12) d。觀察組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7例;年齡17~28 d,平均(23.01±3.17)個月;病程1~7 d,平均(3.58±1.19) 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入院時可見反復性咳嗽、發(fā)熱等典型癥狀者;白細胞計數(shù)值異常上升或下降者;痰液呈膿性者等。排除標準:因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疾病而致氣道結構異常改變或形成炎癥者;近期曾接受過激素治療者;合并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肝、腎功能障礙者等。湛江市霞山區(qū)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項研究,且所有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平喘、解痙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兒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鹽酸阿奇霉素注射液(江蘇恒灃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38,規(guī)格:2 mL∶25 g)治療,10 mg/kg體質量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 h,1 d/次,持續(xù)靜滴3 d后停藥4 d;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規(guī)格:2 mL∶1 mg)霧化吸入治療,1 mg/次,10 min/次,3 次 /d;硫酸特步他林霧化吸入用溶液(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108,規(guī)格:2 mL∶5 mg)霧化吸入,5 mg/次,15 min/次,2次/d。觀察組患兒接受以上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化痰止咳方穴位敷貼治療,藥方組方:乳香3 g,赤芍、丁香、肉桂各5 g,半夏、麻黃各10 g,白芥子15 g,將以上藥物壓制為直徑2 cm、厚度0.5 cm的藥餅后與自黏性敷料相融合,敷貼于神闕、天突、定喘及肺俞穴位,6 h/次,1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中的判定標準,顯效:1周內咳嗽、發(fā)熱等癥狀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呼吸頻率正常;有效:1周內咳嗽、發(fā)熱等癥狀顯著好轉,肺部濕啰音減輕,呼吸順暢;無效;咳嗽、發(fā)熱等癥狀,肺部濕啰音、呼吸頻率改善情況未達到以上標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中醫(yī)證候積分。評定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分別于治療前后根據(jù)患兒咳痰咯嗽、燥熱、咽紅舌燥、肺部體征各項癥狀嚴重程度、發(fā)作頻率分別為0~3分,各項癥狀越嚴重、發(fā)作次數(shù)越多,分數(shù)越高。③肺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評定兩組患兒呼氣達峰時間/呼氣時間(TPTEF/TE)、潮氣量(TV)、呼氣峰值流速(PEF)。④炎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外周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提取上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兩組患兒血清CysLTs、sTREM-1、ICAM-1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咳痰咯嗽、燥熱、咽紅舌燥、肺部體征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shù)咳痰咯嗽 燥熱 咽紅舌燥 肺部體征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2.52±0.18 1.47±0.21* 2.30±0.19 1.13±0.13* 2.18±0.16 1.50±0.18* 2.27±0.15 1.13±0.13*觀察組 39 2.54±0.17 0.89±0.16* 2.32±0.17 0.52±0.08* 2.20±0.13 0.96±0.23* 2.24±0.21 0.84±0.16*t值 0.501 13.654 0.487 24.869 0.603 11.453 0.720 8.71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肺功能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TPTEF/TE、TV、PE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TPTEF/TE:呼氣達峰時間/呼氣時間;TV:潮氣量;PEF:呼氣峰值流速。
TPTEF/TE(%) TV(mL/kg) PEF(L/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23.71±6.50 36.46±8.49* 5.61±1.37 8.55±1.13* 55.47±16.52 76.72±15.30*觀察組 39 23.85±6.46 48.47±8.79* 5.68±1.50 10.59±1.46* 57.39±17.61 89.48±15.26*t值 0.095 6.096 0.214 6.844 0.493 3.66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2.4 血清CysLTs、 sTREM-1、 ICAM-1水平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CysLTs、sTREM-1、ICAM-1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清CysLTs、sTREM-1、ICAM-1水平(?±s)
表4 兩組患兒血清CysLTs、sTREM-1、ICAM-1水平(?±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CysLTs:半胱氨酰白三烯;sTREM-1: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 -1;ICAM-1:細胞間黏附分子 -1。
CysLTs(ng/mL) sTREM-1(pg/mL) ICAM-1(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55.17±8.41 43.15±7.20* 76.14±7.38 52.54±7.18* 283.37±40.47 152.38±10.34*觀察組 39 54.37±8.29 30.78±6.27* 75.26±7.46 41.58±6.47* 283.36±40.51 101.84±10.39*t值 0.420 8.046 0.520 7.040 0.001 21.39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支氣管炎性病變部位存在大量的分泌物,黏附于支氣管黏膜會導致氣道阻塞,加劇黏膜充血,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誘發(fā)炎癥反應。常規(guī)西藥阿奇霉素、布地奈德等治療藥物雖能夠抑制各類致病菌活性,但鑒于多種病理因素同時對患兒機體產(chǎn)生影響往往會誘發(fā)一系列級聯(lián)反應,導致其他功能受損,治療效果不理想[5]。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支氣管黏膜炎性病變、管壁痙攣等癥狀在中醫(yī)學內被歸入“咳嗽”范疇,以上病癥發(fā)展期間有多種炎性介質、微生物致病菌參與。化痰止咳方中乳香可止痛消腫、活血補氣;赤芍可消炎除腫、活血化瘀;丁香可祛寒止痛、溫中降逆;肉桂可補中益氣、溫經(jīng)通脈;半夏可燥濕化痰;麻黃可宣肺止咳、解表驅寒;白芥子可通絡止痛、溫肺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消炎止咳、化痰平喘、固本培元的功效[6]。再通過敷貼神闕穴可補益脾胃、培元固本;敷貼天突穴可化痰、宣肺理氣;敷貼定喘穴、肺俞穴可止咳平喘,化痰止咳方敷貼諸穴位可達到止咳、化痰、益氣的功效[7]。改善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病情的關鍵在于糾正臟腑失調、肺氣不宣狀態(tài),而化痰止咳方穴位敷貼能夠利用多味藥物對氣機的調理作用弱化痰濁對肺部、臟腑功能的影響;同時利用穴位敷貼刺激經(jīng)絡改善整體氣血運行,扭轉小兒衛(wèi)外不固狀態(tài),降低其受外邪侵擾的可能性,最終提升療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咳痰咯嗽、燥熱、咽紅舌燥、肺部體征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化痰止咳方穴位敷貼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患兒,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各臨床癥狀。
小兒支氣管炎往往伴隨著機體肺功能的減退,化痰止咳方敷貼可利用半夏阻斷肺熱上竄,加以肉桂、白芥子溫經(jīng)通絡,赤芍、乳香化除肺部痰瘀,不僅有利于藥物沿經(jīng)絡深入病灶和機體各處,還能夠改善整體氣血循環(huán),最終阻止咳痰、肺部體征、燥熱等癥狀發(fā)展;同時彌補單行西藥治療在調和身體機能上的不足,加速病情好轉。而合用諸藥并通過穴位貼敷的方式給藥,可利用穴位對人體經(jīng)絡的刺激、調理作用提高藥物利用率,促使肺部、支氣管壁淤積痰液得以化除,同時經(jīng)穴位將藥效傳遞至支氣管炎性病變累及區(qū)域,疏通整體經(jīng)絡,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進而加速有害物質排出,減輕炎性物質對肺部組織的侵擾,凈化通氣環(huán)境,促進肺功能恢復[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TPTEF/TE、TV、PEF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化痰止咳方敷貼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患兒,可改善其肺功能。
CysLTs屬于強效炎性介質的一種,在哮喘、氣道炎癥等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sTREM-1可反映患兒機體內病毒感染程度;ICAM-1是導致各種氣道疾病和肺部疾病中氣道高反應和炎癥的重要發(fā)病機制,會促進上皮細胞的黏附性,CysLTs、sTREM-1、ICAM-1等炎癥介質均隨著冠脈內部炎癥應激反應的加重而持續(xù)擴散[11]。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肉桂、赤芍等藥物均具有消炎、化瘀、活血的功效,其中赤芍所含赤芍總苷能夠合理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時調控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速度,進而阻止血管內膜增生,發(fā)揮調節(jié)血管收縮作用,減輕黏膜充血癥狀,配合赤芍總苷的抗氧化作用,支氣管氣血循環(huán)得以維持[12-13]。在氣血濡養(yǎng)的影響下,支氣管內營養(yǎng)代謝失調狀態(tài)得以扭轉,黏膜防御機制逐漸復常,炎癥反應自然得以減輕。在赤芍調節(jié)血管運行機制的同時應用肉桂、半夏等藥物對血清炎癥反應進行控制,可進一步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半夏所含生物堿、有機酸等活性成分均能夠通過激活細胞內絡氨酸蛋白激酶來阻斷炎性細胞生長,從而加速炎性細胞凋亡,同時上調各類抗炎因子水平,促進免疫機制恢復正常運行[14]。綜合利用以上藥物,可通過調節(jié)血管新生因子、增強抗炎因子活性等途徑弱化血清炎癥反應對支氣管的影響,抗炎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清CysLTs、sTREM-1、ICAM-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化痰止咳方敷貼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患兒,可減輕患兒炎癥反應。
綜上,應用化痰止咳方穴位敷貼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與肺功能,從而抑制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