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靜瓔
現(xiàn)在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趁熱吃”這三個字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
吃飯要趁熱、喝水要趁熱、食物涼了也要“加熱”一下再吃,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仿佛只要能熱熱乎乎吃上一口,孩子就不會冷。
但你也許不知道,這種“趁熱吃”的做法并不科學,甚至會傷害孩子。
孩子和大人對溫度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以水為例,我們用手測試水溫的時候,當水溫超過36℃,就會有溫覺,隨著溫度的升高,大人和孩子的感受是明顯不同的。
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每次只有5℃的差距,可對孩子的傷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
我之前就接診過這樣的病例,寶寶跟媽媽一起泡浴缸,媽媽安然無恙,寶寶卻被一度燙傷。同樣的,給孩子喂飯也是一個道理。所以呀,我們大人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的感受,孩子可不是縮小版的大人。
我們都知道,食物經(jīng)過嘴巴、食道,最終進入胃里被消化??谇缓褪彻艿谋砻妫且粚計赡鄣酿つ?,食物的硬度、溫度,都會對它造成傷害。其中,溫度對它的影響特別明顯:10℃~40℃最合適,50℃~60 ℃還能勉強能耐受,65℃以上會造成燙傷。不要覺得65℃溫度很高,一口熱粥的溫度就能超過它。
此外,如果食物太燙,在口腔存在時間就會偏短,咀嚼、刺激唾液分泌及與之混合的過程都不充分,還不利于飲食的消化吸收,而且高溫的刺激往往掩蓋了味覺的充分體驗,常常難以細細品嘗食物的美味,長此以往,會對其他食品食之不香,嚼之無味,飲食會越發(fā)單一。
食道黏膜非常嬌嫩,偶爾燙傷,黏膜倒是還可以自行修復(fù)。但若是長時間進食過熱食物,長期喝滾燙的熱水,損傷的食道黏膜壞死后,形成假膜,脫落后就成為潰瘍,這種潰瘍愈合后,若形成瘢痕,有可能造成食管狹窄。會讓人常感覺胸骨后面疼痛和有灼熱感,有時還會出現(xiàn)吞咽困難的癥狀,還可能引起急性單純性胃炎。
而且口腔及食道黏膜在長期反反復(fù)復(fù)“損傷—修復(fù)—損傷—修復(fù)”的過程中,發(fā)生不良修復(fù)的概率增加,可能導(dǎo)致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癌變就可能發(fā)生了。
2016 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將65℃以上的熱飲列入了“2A 類致癌物”。2A 類意思是,有確鑿對動物致癌的研究證據(jù),對人類也極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像我國潮汕、閩南等地區(qū)人們愛喝滾燙的工夫茶,認為趁熱喝才能品出茶香,長年如此,就導(dǎo)致這些地區(qū)成為我國食道癌的高發(fā)地區(qū)。
說到這,有家長朋友該問了,怎么知道孩子吃的食物,溫度是適宜的呢?總不能還拿著溫度計挨個測量吧?
進食食物適宜的溫度是10~40℃,我們可以盛一些到手腕上試試溫度。如果感覺到燙,就說明溫度高了,要晾一晾再吃。
很多家長讓孩子“趁熱吃”,是擔心他們“吃涼的拉肚子”。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導(dǎo)致胃腸道癥狀最根本原因是病原體的入侵,比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某些細菌和寄生蟲感染等。所以孩子會不會拉肚子,和食物干不干凈有關(guān),而與溫度無關(guān)。再溫熱的飲食,只要含有病原體,都會致??;再冰的酸奶,只要干凈,也不會引起疾病。
還有,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受,或者服用了一些抗生素產(chǎn)生了副作用,同樣也會引起腹瀉。所以你看,單純歸咎于“食物涼”,簡直比竇娥還冤。
涼的食物不會讓寶寶生病,有些時候,還能讓孩子更舒服。
發(fā)燒難受時。寶寶發(fā)燒以后,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對冰的食物可能還稍微容易接受些,也會讓他覺得舒服些。這種時候,只要寶寶愛吃的愿意吃的,不影響身體的,可以盡量滿足他。
口腔長皰疹時。寶寶感染了手足口或皰疹性咽峽炎,嘴里長了皰疹,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吃飯就成了難題。國外一些醫(yī)生會直接讓孩子吃些冰淇淋,如果媽媽們不能接受,可以給娃吃點溫涼的流質(zhì)或較軟不需咀嚼的食物,比如冰牛奶、涼的營養(yǎng)粥,也可以緩解不適。像熱飲、酸性食物(柑橘類、番茄等)就暫時不要給孩子吃了。
出牙不適時。出牙期的寶寶因為牙齦腫痛難受,可能有時候?qū)Τ詵|西會有點抗拒。而且整個人情緒會變得比較煩躁,有些寶寶甚至會發(fā)燒。這種時候,媽媽可以把寶寶的牙膠放進冰箱冰一下再給寶寶啃咬,以緩解牙齦的腫脹,減輕寶寶的不適。
母乳喂養(yǎng)、合理添加輔食可減少腸道感染機會;幫助和教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好手部衛(wèi)生、防止病從口入;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凈的食物;保持居家環(huán)境的清潔,不留衛(wèi)生死角,室內(nèi)要經(jīng)常開窗通風;輪狀病毒疫苗可起到一定預(yù)防輪狀病毒性腸炎的作用,根據(jù)輪狀病毒流行季節(jié)可選擇接種。
其實,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食物適宜的進食溫度都是10℃~40℃最合適。
所以,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酸奶,也可以直接給孩子吃,不需要放到室溫再吃。
小貼士:酸奶中的活菌成分,在低溫下才得以存活,放在室溫下,不出一個小時,菌群都差不多要死沒了。
人體的溫度是恒溫的, 水果在經(jīng)過口腔、喉嚨、食道,之后進入胃部,再到小腸。 這個過程中水果已經(jīng)被“ 加熱”到和體溫相近溫度, 所以不會對腸胃有直接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