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輝燕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內科,廣東高州 525200
糖尿病腎?。―N)屬于2 型糖尿病較常見的一種嚴重性并發(fā)癥, 現(xiàn)已成為終末期腎病的第二大原因,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高血糖、蛋白尿等,嚴重威脅身體健康。 目前,臨床對于DN 患者常給予控制血壓、血糖,保護腎功能及對癥治療等,并輔以飲食指導來改善其臨床癥狀,但并無法完全阻止DN 的進一步進展[1]。臨床發(fā)現(xiàn),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與DN 患者腎損傷存在一定關系。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DN 研究的不斷深入,沙格列汀的非依賴降脂多效性已受到臨床高度重視,比如減輕機體炎性反應、應激反應等,但截止至今臨床上鮮有沙格列汀改善DN 患者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的相關報道[2-3]。 鑒于此,該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0年12 月該院收治的8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沙格列汀在早期DN 患者非依賴降脂中的腎臟保護作用,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0 例早期DN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兩組,各40 例。觀察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2~73 歲,平均(56.29±10.33)歲;體質指數(shù)(BMI)22~29 kg/m2,平均(25.10±2.03)kg/m2;糖尿病病程10~19 年,平均(14.90±2.15)年。 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0~72 歲,平均(56.23±9.12)歲;BMI 22~28 kg/m2,平均(25.07±1.78)kg/m2;糖尿病病程10~18 年,平均(14.87±1.98)年。兩組性別、年齡、BMI及糖尿病病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已通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
(1)納入標準:①滿足2014 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中關于早期DN 的診斷標準者;②糖尿病病程不低于10 年者;③患者對該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簽署加入研究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有高血壓、感染、心衰、惡心腫瘤者;②有其他類型腎臟疾病、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③有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因其他原因引發(fā)的蛋白尿者;⑤近期接受過降脂類藥物或是有腎毒性藥物治療者;⑥中途因故退出研究或失訪者;⑦因其他疾病致使中途死亡者。
對照組給予早期DN 常規(guī)療法治療:指導患者低鈉、低脂、低蛋白及糖尿病飲食,并給予改善機體循環(huán)、 保護腎功能及對癥治療, 將其血壓控制在110~135/70~85 mmHg 之間,將其空腹血糖值(FPG)控制在4.4~7.5 mmol/L 之間。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沙格列汀治療:每次服用5 mg 沙格列汀片(國藥準字HJ20160090),1 次/d。
①血脂指標:治療前、治療4 周及16 周時分別抽取兩組患者6 mL 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其血清放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 測定兩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②腎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4 周及16 周時采用與血脂指標相同的血液處理方法及儀器測定兩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于清晨7:00 采集兩組患者尿液, 通過放射免疫比濁法測定其24 h 尿蛋白定量。
③炎癥指標:治療前、治療4 周及16 周時采用與血脂指標相同的血液處理方法及儀器測定兩組C 反應蛋白(CRP)水平。
④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對比其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 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 周、16 周時, 觀察組TC、TG 及LD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而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TC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TG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7.36±0.83 7.42±0.77 0.335>0.05(6.49±0.67)*(5.84±0.65)*4.404<0.05(4.92±0.50)*(4.17±0.43)*7.193<0.05 2.53±0.55 2.58±0.51 0.422>0.05(1.92±0.40)*(1.72±0.36)*2.351<0.05(1.72±0.33)*(1.51±0.30)*2.978<0.05
續(xù)表1
治療4 周、16 周時, 觀察組Scr、BUN 及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Scr(mmol/L)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BUN(mmol/L)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24 h 尿蛋白定量(g/24 h)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221.32±42.10 225.40±37.25 0.459>0.05(164.29±32.60)*(142.10±31.58)*3.092<0.05(119.32±25.50)*(107.03±22.25)*2.297<0.05 17.10±3.22 17.83±2.92 1.062>0.05(14.25±2.77)*(12.97±2.16)*2.305<0.05(11.83±2.05)*(10.73±1.80)*2.550<0.05 1.82±0.15 1.85±0.13 0.956>0.05(0.93±0.13)*(0.78±0.14)*4.966<0.05(0.42±0.10)*(0.34±0.08)*3.951<0.05
治療4 周、16 周時, 觀察組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CRP 水平比較[(±s),mg/L]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CRP 水平比較[(±s),m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16 周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13.10±1.58 13.31±1.69 0.574>0.05(12.03±1.44)*(10.28±1.37)*5.569<0.05(8.42±1.32)*(7.10±1.25)*4.592<0.05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方式與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而DN 屬于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近年來發(fā)病率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現(xiàn)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大誘因,僅次于腎小球腎炎[4]。 由于DN 患者機體存在較為復雜的代謝性紊亂現(xiàn)象,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病情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 通常較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難度更大,所以盡早診治DN 具有重要意義[5-6]。
臨床發(fā)現(xiàn),DN 患者機體內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炎性反應,雖未出現(xiàn)明顯感染癥狀,但存在以炎性細胞因子以及炎性蛋白水平輕微上升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炎癥狀態(tài),臨床認為其實質是免疫性炎癥[7-8]。 相關報道指出,機體炎性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糖尿病相關性血管病變,所以可認為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會促進DN 的進展,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DN 微血管類并發(fā)癥[9]。因微炎癥狀態(tài)無明顯癥狀,因此臨床對其診斷主要依賴于異常上升的炎性細胞因子或是炎性蛋白[10-12]。 目前,CRP 為臨床上公認的一種敏感性較強的炎癥反應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略高于8 mg/L 時,即可認定機體處于一種微炎癥狀態(tài)[13]。
該研究結果中,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 水平均高于8 mg/L,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認為兩組患者機體均處于程度相當?shù)奈⒀装Y狀態(tài),而治療4 周、16 周時,觀察組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沙格列汀治療早期DN 有助于改善患者機體炎癥狀態(tài)。 學者趙大坤[13]研究發(fā)現(xiàn),對早期DN 患者用沙格列汀治療可有效改善血糖、血清指標,減輕機體炎性反應,且臨床安全性較高,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沙格列汀屬于一種高效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劑,不僅可通過有效抑制DPP-4 來提高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釋放多肽 (GIP)、 內源性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水平,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還有一定調脂、抗炎等作用[14-16]。同時,沙格列汀的抗炎作用不僅僅是依賴調節(jié)機體血脂引發(fā)的炎性反應而發(fā)揮作用,而且還可通過直接調節(jié)機體炎性細胞因子水平達到抗炎的目的[17]。 該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16 周時,觀察組TC、TG 及LDL-C 水平分別為 (4.17±0.43)、(1.51±0.30)、(2.59±0.54)mmol/L 均低于對照組, 而HDL-C水平(4.92±0.50)mmol/L 高于對照組。張彤等[17]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 患者給予聯(lián)合治療后,TG 及LDLC 水平分別為 (2.04±1.04)、(3.01±1.10)mmol/L 低于單一治療,HDL-C (1.42±2.06)mmol/L 均高于單一治療,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 該研究中治療4 周、16 周時, 觀察組Scr、BUN 及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沙格列汀治療早期DN 不但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血脂水平,還可發(fā)揮腎臟保護的作用,治療效果較常規(guī)療法更理想[9]。由此可見,沙格列汀對于早期DN 患者的腎臟保護作用可依賴其調脂而產生,同時也可依賴改善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而產生,但其具體機制還需臨床進一步探討。該研究結果中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當,表明在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增加沙格列汀治療早期DN 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10]。
綜上所述,對早期DN 患者于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沙格列汀治療不但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機體血脂狀態(tài),而且還可通過改善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等非依賴降脂作用有效保護患者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