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漢輕工大學 李可依,王芳杰,丁思雨,員 勃
近年來,我國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和制定了一整套方案來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出了“綠色”的理念,在實現(xiàn)脫貧攻堅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的目標同時要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村生態(tài)文明建設。隨著B2C模式的發(fā)展,越來越多農產品從生產地被運往中國各地,而隨之而來的就有各種包裝問題。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商產業(yè)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快遞業(yè)務完成量大約833.6 億件,然后經過初步估算我國快遞業(yè)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 t、塑料廢棄物約180萬 t,綠色生態(tài)包裝的發(fā)展和推廣已經刻不容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以及B2C營銷模式的普及,給買家賣家的交易提供了很多便利。農產品是日常需求很廣的一類商品,許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從生產者、種植者手中購買新鮮高質量的農產品。整個環(huán)節(jié)既需要購買農產品的質量到位,更需要包裝滿足物流過程中對商品的有效保護。
因此,許多商家、農戶為追求更大利潤和確保商品的完好性,在包裝上通常采取一般厚度的瓦楞紙、泡沫紙箱等包裝材料,這些材料本身是可回收降解的。但為了增加物流過程中的密封性和完整性,商家會使用大量塑料膠帶進行封貼,這就造成了包裝垃圾回收和重復利用的困難,同時增大了包裝垃圾回收的成本。
根據我們在電商平臺搜集到的數據,農副產品的商家大多數是個體經營戶,大部分注意不到包裝的合理性和適用性,還會因為“綠色”包裝成本過高而不采用,多數使用統(tǒng)一規(guī)格需要膠帶的紙盒,沒有考慮商品的特性和運輸過程是否方便。不僅如此,還存在許多過度包裝和包裝設計不合理的情況,這種浪費對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了極大的壓力。針對這些問題,我國也相繼出臺了與包裝相關的政策,2020年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同時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也正式實施。2021年3月12日,我國第一部關于快遞包裝的部門立法《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正式施行[1]。
鄂西林海,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代稱,這里是28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保留了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特色建筑,同時也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資源最富集的地區(qū)。光照充足、云霧繚繞、雨水充沛,是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當地沿襲著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人工種植和采挖。恩施富硒小土豆就是在這些優(yōu)勢下成長揚名。
恩施是全球唯一獲得“世界硒都”稱號的城市。當地擁有豐富的硒資源,所產出的農產品中有豐富的硒元素。富硒土豆也是其中一大產品。富硒土豆因為恩施的地域特點難以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農作物種植,所以家家戶戶都還是以傳統(tǒng)種植方式為主,大多為個體經營戶。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恩施富硒土豆除了富含硒元素以外,在體積上有別于其他產區(qū)的土豆,其大小基本在一個硬幣大小到雞蛋大小左右。運輸的物流包裝大多3~10 斤裝,采取A型、C型瓦楞紙及麻袋等材料。包裝結構上缺乏功能性,一是不方便搬運,二是沒有考慮運輸與銷售過程中土豆忌強光、忌濕、忌混的特性,運輸過程中容易產生損耗。在包裝的裝潢設計上大多都比較樸素、缺少品牌形象的系統(tǒng)設計和地域特色。
針對市面上已有的幾種包裝資料分析了各種包裝的優(yōu)缺點,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包裝的優(yōu)缺點
恩施小土豆出產于高山,依賴于傳統(tǒng)的耕種方式,具有濃濃的自然原始氣息。恩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竹編技藝攜帶著傳統(tǒng)質樸的理念,與恩施土豆可以完美契合。采用綠色環(huán)保的竹作為包裝材料,也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化的設計理念。竹條材質結實耐用,在物流與儲存過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護土豆的作用,而其編織的結構特點,也滿足了土豆在物流存放過程中需要遮光和透風的需求。
利用竹質材料的特性,從結構入手設計可拆卸組合的結構設計,可增強包裝的循環(huán)使用性。借鑒傳統(tǒng)竹編的編織樣式,設計出三角形、正方形的包裝外形單片。包裝底面為正方形,側面可根據容量設計為三角錐型或正方體型的包裝盒。每一個面的銜接邊緣采用布藝縫合拉鏈,作為面與面之間的連接方式,使得整個包裝可以任意拆卸為一個個單面。包裝的拉鏈設計為雙頭拉鏈,即面的每一邊都配有拉鏈頭,避免了兩個面在組合時沒有拉鏈頭而無法連接的情況,從而實現(xiàn)各個面的任意組裝。包裝整體結構可以任意拆卸與重新組裝的特性,極大地減少了包裝的堆碼空間及運輸成本。如圖1所示。
圖1 “恩施富硒小土豆”包裝結構圖
在包裝提攜的便利性上,這款包裝以較為寬大的西蘭卡普織錦作為提手,織錦從框體底部開始,穿過框體上用于固定提手的小繩口,然后在頂部打上結,用于提攜。整個提攜借鑒了最原始傳統(tǒng)的提攜方式,在起到提攜的功能性作用的同時又符合整個包裝調性。恩施西蘭卡普的元素應用到包裝提手上作為裝飾紋樣,不僅可以提升包裝美感,也能夠傳遞民族與地域文化,完成產品對自我價值的凸顯。如圖2所示。
圖2 “恩施富硒小土豆”細節(jié)展示圖
這款生態(tài)化的包裝設計給予商家和消費者極大的自我改造空間,包裝的每個面,以及提手都是可拆卸的,在具體使用中可以根據存放數量改造包裝的外形,從而進行多次使用[2]。若需要較大的儲存容量,可以將包裝組合成正四邊形;需要較小的儲存容量,便可以組合成正三棱錐。包裝的可拆卸性也便于消費者在后期使用過程中進行多個面的自由創(chuàng)意改造和作為物品收納的容器,如圖3所示。
圖3 “恩施富硒小土豆”包裝展示圖
考慮前期快遞在運輸期間所占空間和堆放的便利,后期消費者收到快遞后自己方便搬運的需求,以及土豆運輸所需要的抗壓性和避光性,在整個包裝外觀上采用矩形盒型設計。包裝采用天地蓋結構,主要分為上蓋、下盒兩個部分。上蓋部分在原有蓋子頂面做了切口設計,方便盒底的提手結構插入;側邊設有成年男性平均手掌寬度尺寸大小的兩個開口,方便上下貨物時的搬運,以及運輸中實現(xiàn)有效透氣;盒底內部增加可作為提手的間壁隔板結構,既分隔了盒內空間,降低了運輸過程中土豆的相互碰撞擠壓,又便于消費者進行提拿。包裝下盒部分底部同上蓋部分都設有開口,下面的提攜部分都可以插入上面的開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穩(wěn)固運輸,如圖4所示。
圖4 功能性包裝結構展開圖
整體結構免去了塑料膠帶的使用,采用折疊拼接的方式,綠色環(huán)??裳h(huán),全部盒型包裝都可以有效堆碼,并在后期直接展平進行回收利用[3]。這款包裝注重于綠色節(jié)約,在改變原有包裝過于樸素和不方便運輸提攜的基礎上增加了功能性,便于回收和二次利用。包裝材質上采用A型瓦楞紙,具有環(huán)保型,在瓦楞紙類別中抗壓強度最高,富有彈性和緩沖性。
在外包裝裝潢設計上,展示恩施土豆生長環(huán)境特色,繪制土豆生長到最終成熟的畫面,體現(xiàn)農產品的自然和淳樸。為展示包裝鮮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關懷,包裝周邊也配有恩施當地特色花紋—西蘭卡普來做修飾。包裝中色彩運用了米黃與綠色,表達土豆的特質和有機健康的概念,如圖5所示。
圖5 功能性包裝展開圖
如今,科技發(fā)展的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經濟狀況也越來越好,許多人對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的關注點越來越轉向于綠色環(huán)保,在追求包裝美觀外表的同時還會注意它們內在的環(huán)保性。這次以恩施富硒土豆為出發(fā)點結合當地民族特色文化設計出兩套既滿足生態(tài)要求又便于B2C模式銷售的農產品包裝,希望包裝突破傳統(tǒng)樸素的農產品包裝樣式,保留特色地方文化亮點,適用于如今綠色環(huán)保大趨向的市場,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