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煦琳, 賈 笑, 肖 毅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上海 200240)
丙二酰輔酶A(malonyl-CoA) 是食品、保健品等產品中多種有價值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體物質,比如次級代謝產物類黃酮、聚酮化合物和脂肪酸等[1-2]。 大多數(shù)宿主中,丙二酰輔酶A 通過乙酰輔酶A 羧化酶 (acetyl-CoA carboxylase,ACC) 催化乙酰輔酶A 羧化合成而來[3]。 由于許多次級代謝產物的天然生產菌株難以大規(guī)模培養(yǎng)、 基因操作困難,易遺傳操作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已成為次級代謝產物生產的常用微生物細胞工廠。 然而,E. coli 中的丙二酰輔酶A 被用于產生脂肪酸和磷脂,僅留下少量可用于其他次級代謝[4-5],是大規(guī)模生產目標次級代謝產物的潛在瓶頸[6]。 目前,通過基因調控提高丙二酰輔酶A 的含量,可以促進多種下游目標產物的生物合成,如白藜蘆醇和柚皮苷等類黃酮化合物[7]。實驗表明,丙二酰輔酶A 的常規(guī)基因敲除會明顯影響細胞生長,導致生長遲緩甚至細胞死亡[8]。 而添加脂肪酸代謝抑制劑淺藍菌素(cerulenin) 可以顯著提高細胞內丙二酰輔酶A 的水平[9],這表明可以通過調控基因轉錄來提高丙二酰輔酶A 水平。
基于成簇的規(guī)律間隔的短回文重復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是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 常見于細菌和古細菌中,可以對外源侵入的核酸進行靶向切割,從而起到保護自身免受外源核酸侵害的免疫作用。 CRISPR 系統(tǒng)由Cas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蛋白和crRNA(CRISPR RNA) 相互作用形成核糖核蛋白復合體, 在成熟crRNA 的指導下,識別靶向DNA 序列并進行切割。 基因工程中,crRNA和tracrRNA 可以人工改造并融合成sgRNA(singlemolecule guide RNA) 用于基因組編輯[10]。 CRISPR干擾是一種基于CRISPR 系統(tǒng)的基因轉錄抑制技術, 利用催化失活的Cas 蛋白 (dead Cas protein,dCas)對特定基因轉錄進行下調[11]。以CRISPR/Cas9系統(tǒng)為例,dCas9 是Cas9 的催化失活突變體,dCas9-sgRNA 復合體能夠與DNA 特異性結合而不進行核酸切割, 通過空間阻礙RNA 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 的轉錄過程,從而抑制目標基因的轉錄[11]。 代謝工程中,CRISPRi 技術可用于下調代謝競爭途徑、抑制轉運蛋白的活性等,從而提高目標產物的產量、減少毒性中間體和副產物[12]。目前,CRISPRi 已經被用于多種代謝工程宿主,包括Escherichia[13]、Mycobacterium[14]、Clostridium[15]、Corynebacterium[16]、Pseudomonas[17]。 Cpf1 是II 類Ⅴ-A 型CRISPR 系統(tǒng), 具有和Cas9 同源的類RuvC 內切酶結構域[18]。 由于其具有組成簡單、特異性高、能同時作用多靶點、脫靶效應更低[19]等優(yōu)勢,被視為常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的替代品,已經被開發(fā)成為多重基因編輯、基因調控的工具,應用于代謝工程[20-22]。 Ji 等用ddCpf1 替代化學抑制劑用于下調fabI 基因的表達,將丁烯酸的產量提高了6 倍[22]。Li 等在谷氨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應用CRISPR/dCpf1 抑制gltA、pck、pgi 和hom 基因(參與賴氨酸合成) 表達,將賴氨酸產量提高了4倍以上[23]。
噬菌體T7 的基因2 編碼的一種大腸桿菌RNA聚合酶抑制劑Gp2 蛋白, 可以干擾DNA 在RNAP下游的正確定位,有效抑制E-σ70轉錄起始[24],表現(xiàn)了其在抑制基因轉錄中的調控潛力。 另外,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過生物分子傳感器進行胞內實時檢測和分析[25]。
作者首先構建了丙二酰輔酶A 的生物傳感器,實現(xiàn)了丙二酰輔酶A 的快速、可視化檢測。 隨后在大腸桿菌中構建了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并嘗試將ddCpf1 和Gp2 蛋白融合。最終通過CRISPRi/ddCpf1多靶點下調脂肪酸等代謝途徑,實現(xiàn)了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 為解決其下游目標產物生物合成的瓶頸問題提供參考。
1.1.1 菌株與質粒大腸桿菌DH5α 用于載體構建,大腸桿菌BL21(DE3)用于生物傳感器實驗,由作者所在實驗室保藏;Stable Competent E. coli 購于美國New England Biolabs 公司, 用于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功能驗證和優(yōu)化;pS7a-acc、pBVSC 為作者所在實驗室保存質粒,pAJK-RFP 質粒為作者構建。
1.1.2 實驗試劑胰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英國Oxoid 公司產品;GeneRular 1kb DNA Ladder、 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Phusion Polymerase: 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產品;10× TAE buffer:大連美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卡那霉素、甘油、氯霉素: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產品;L-阿拉伯糖: 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氯化鈉、瓊脂粉、葡萄糖: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2×ES Taq Mastermix(Dye):北京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GeneRed 核酸染料、質粒小提試劑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產品;10×DNA Loading buffer: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BSA(牛血清白蛋白):德國Sigma 公司產品;T4 連接酶、Dpn I 、Bsa I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美國New England Biolabs 公司產品。
1.2.1 試劑配制10 g/L 氯霉素(Cm)溶液:稱取0.1 g Cm 粉末溶于10 mL 的無水乙醇中, 于-20 ℃避光保存?zhèn)溆谩?/p>
100 g/L 氨芐青霉素(Amp)溶液:稱取0.2 g 粉末溶于2 mL 的ddH2O 中,過濾除菌,于-20 ℃保存?zhèn)溆谩?/p>
50 g/L 卡那霉素(Kan)溶液:稱取0.1 g Kan 粉末溶于2 mL 的ddH2O 中,過濾除菌,于-20 ℃保存?zhèn)溆谩?/p>
0.5 mol/L 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溶液: 稱取1.19 g IPTG 加入適量的滅菌ddH2O,定容至10 mL,過濾除菌,于-20 ℃避光保存。
LB 培養(yǎng)基:5 g 酵母提取物、10 g NaCl、10 g 胰蛋白胨, 加入去離子水攪拌混勻, 用量杯定容至1 L,高溫高壓滅菌20 min。 添加12 g/L 瓊脂粉的LB培養(yǎng)基即為固體培養(yǎng)基。
1 mol/L 阿拉伯糖(Ara)溶液:稱取0.75 g Ara粉末,加終體積為5 mL 的ddH2O 溶解,過濾除菌,4℃低溫保存。
1.2.2 載體、引物和菌株構建載體采用Oligo anneal 和Golden-gate 克隆方法進行構建,構建模板來自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BglBrick 系列質粒[26]和Addgene 網站購買質粒。 引物合成于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采用電轉化法將構建好的載體轉入大腸桿菌,挑取單克隆,獲得目的菌株。
1.2.3 熒光值的測定將菌種置于3 mL 的LB 液體培養(yǎng)基(20 mg/L Kan 溶液、25 mg/L Cm 溶液、100 mg/L Amp 溶液, 抗生素添加種類根據具體菌株調整) 中220 r/min 條件下37 ℃振蕩培養(yǎng)過夜。次日,將體積分數(shù)2%的種子液轉接于3 mL 的LB 液體培養(yǎng)基(含相應的抗生素),振蕩培養(yǎng),在OD600為0.4~0.6 加入誘導劑,一定時間內吸取150 μL 或200 μL培養(yǎng)液于酶標儀中進行熒光值和OD600的測量。 對于ddCpf1 功能驗證,OD600為0.6 時加入10 mmol/L Ara 溶液,2 h 后加入0.3 mmol/L IPTG, 振蕩培養(yǎng)4.5 h,吸取200 μL 的培養(yǎng)液于酶標儀中進行測定。酶標儀設定程序: 發(fā)射波長612 nm, 激發(fā)波長560 nm。 相對熒光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OD600為相對熒光值;Fm為實驗組熒光值;ODm為實驗組OD600;Fb為LB 液體培養(yǎng)基的熒光值;ODb為LB 液體培養(yǎng)基的OD600。
為了對大腸桿菌內的丙二酰輔酶A 進行方便檢測,設計構建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通過紅色熒光測量評估丙二酰輔酶A 的胞內濃度。 FapR蛋白來自枯草芽孢桿菌,可以特異性結合丙二酰輔酶A[25]。 如圖1(a)所示,以J23119 啟動子為改造基礎,在-35、-10 區(qū)域前后插入FapR 蛋白結合位點,設計響應丙二酰輔酶A 濃度的啟動子。 當胞內丙二酰輔酶A 濃度較低時,F(xiàn)apR 蛋白結合啟動子,阻礙紅色熒光蛋白 (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 表達;當胞內丙二酰輔酶A 濃度較高時,F(xiàn)apR 蛋白結合游離的丙二酰輔酶A,RFP 正常表達,可檢測到顯著紅色熒光。 在此,設計了7 種不同F(xiàn)apR 蛋白結合位點的插入組合,見表1。 隨后,構建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pAJK-RFP 質粒),用阿拉伯糖啟動子控制FapR 蛋白組成型表達, 用丙二酰輔酶A 響應啟動子控制RFP 表達,見圖1(b)。
圖1 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原理圖及質粒Fig. 1 Diagram and the plasmid of malonyl-CoA biosensor
表1 丙二酰輔酶A 響應啟動子的序列Table 1 Sequences of malonyl-CoA responsive promoters
為了驗證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的功能,采用pS7a-acc 質粒過表達acc 基因促進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見圖2。 將pAJK-RFP、pS7a-acc 質粒(見圖1(b)和圖2(b)) 轉化E. coli BL21(DE3),分別采用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1 mmol/L、10 mmol/L 的IPTG 誘導ACC 過表達,逐步使胞內的丙二酰輔酶A 濃度增加,從而開啟生物傳感器的熒光信號。 通過檢測紅色熒光值和OD600,計算生物傳感器在不同IPTG 誘導濃度下的相對熒光值, 獲得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的響應曲線(見圖3)。 J12 生物傳感器滲漏控制較好, 在沒有IPTG 的時候無顯著熒光, 在100 μmol/L 以上的IPTG 存在時,可檢測到顯著的紅色熒光,相對熒光值提高了3.26 倍;J233 生物傳感器的熒光響應較為明顯,在10 mmol/L IPTG 存在時,相對熒光值提高了5.83 倍。 后續(xù)實驗選擇J233 生物傳感器進行。
圖2 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的功能驗證Fig. 2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malonyl-CoA biosensor
圖3 不同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的響應曲線Fig. 3 Response curves of different malonyl-CoA biosensors
為了構建催化失活的Cpf1, 構建了來自Francisella novicida 的Cpf1 效應蛋白的3 個突變體, 分別是D917A 單突變、E1006A 單突變和D917A-E1006A 雙突變。 為了驗證CRISPRi/ddCpf1系統(tǒng)的功能及特點, 針對PTrc啟動子誘導型表達的RFP 基因設計了4 個crRNA (見圖4):p-T、p-NT、R-T、R-NT,并分別靶向PTrc啟動子的模板鏈、非模板鏈和靶向RFP 基因的模板鏈、非模板鏈。 以熒光數(shù)值來判斷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的效果。
圖4 基于CRISPRi/ddCpf1 的基因抑制設計Fig. 4 Design of gene inhibition based on CRISPRi/ddCpf1
結果顯示,當crRNA 靶向啟動子區(qū)域時,p-T1、p-NT1 的相對熒光值在ddCpf1-M1 實驗組中分別下降了89.7%和88.0%, 在ddCpf1-M2 實驗組中分別下降了79.7%和87.8%, 在ddCpf1-M1-M2 實驗組中分別下降了91.8%和87.0%(見圖5)。 可見,突變效應蛋白ddCpf1-M1、ddCpf1-M2 和ddCpf1-M1-M2 對于p-T1、p-NT1 有較為明顯的基因下調效果,且無論靶向模板鏈或非模板鏈均能得到較好的抑制效果,這與以前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20]。當crRNA靶向RFP 基因,R-T1、R-NT1 的相對熒光值在ddCpf1-M1 實驗組中分別下降了47.6%和2.2%,R-T1 的相對熒光值在ddCpf1-M1-M2 實驗組中下降了57.4%(見圖5)。 可見, 靶向RFP 基因時ddCpf1 的下調效率均小于靶向啟動子區(qū)域時的下調效率。 對于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crRNA 靶向基因表達的啟動子區(qū)域可以獲得較好的基因下調效果。
圖5 CRISPRi/ddCpf1 的基因抑制Fig. 5 Gene inhibition by CRISPRi/ddCpf1
在應用中, 將dCas 蛋白融合其他功能蛋白是一個常見的改進策略。 有研究者利用dCas9 融合蛋白構建的CRISPRoff 蛋白可以持久且特異性地沉默基因表達[27];也有研究者融合dCas9 和轉錄抑制子(如Kox1 的KRAB 結構域), 在人類和酵母細胞中實現(xiàn)穩(wěn)定有效的轉錄抑制, 揭示了dCas 融合蛋白在CRISPR 功能優(yōu)化中的潛力[28]。 作者嘗試將功能蛋白和ddCpf1 蛋白融合, 優(yōu)化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的調控功能。
研究發(fā)現(xiàn),噬菌體基因2 編碼的Gp2 蛋白可以降低RNA 聚合酶對啟動子區(qū)域的DNA 親和力,實現(xiàn)轉錄抑制[29]。受此啟發(fā),為了進一步提高轉錄抑制效率,將ddCpf1-M1 和Gp2 抑制蛋白進行融合表達(見圖6(a))。 選擇來自Enterobacteria phage BA14、Enterobacteria phage T3、Enterobacteria phage K1F和Klebsiella phage K11[30]的Gp2 蛋白,通過連接子(Ala-Ala,AA), 分別在ddCpf1-M1 的N 端和C 端進行融合表達(CRISPRi/ddCpf1-Gp2),見圖6(b)。
圖6 CRISPRi/ddCpf1 關于Gp2 蛋白的基因轉錄抑制Fig.6 Transcriptional inhibition of CRISPRi/ddCpf1-Gp2
結果表明, 對于Enterobacteria phage BA14 的Gp2 蛋白,連接順序為Gp2-AA-ddcpf1-M1 的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36.1%、OD600下降了47.4%,ddcpf1-M1-AA-Gp2 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 30.3% 、OD600下降了 57.3% ; 對于Enterobacteria phage T3 的Gp2 蛋白,ddcpf1-M1-AA-Gp2 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19.5%、OD600下降了63.5%; 對于Enterobacteria phage K1F 的Gp2 蛋白,Gp2-AA-ddcpf1-M1 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37.4%、OD600下降了44.9%,ddcpf1-M1-AA-Gp2 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24.2%、OD600下降了34.2%;對于Klebsiella phage K11 的Gp2 蛋白,Gp2-AA-ddcpf1-M1 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21.0%、OD600下降了51.9%,ddcpf1-M1-AA-Gp2實驗組的相對熒光值下降了30.8%、OD600下降了65.1%(見圖7)。 可見,4 種Gp2 蛋白均有一定抑制基因轉錄的功能, 但表達Gp2 蛋白的實驗組中,OD600均顯著降低。 這可能是因為Gp2 蛋白的表達產生了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大腸桿菌的生長和代謝,導致CRISPRi 的低效。
圖7 4 種Gp2 蛋白的基因抑制結果Fig. 7 Gene suppression of four Gp2 proteins
CRISPR 干擾可以下調基因的轉錄, 從而調控基因表達。為了促進大腸桿菌中丙二酰輔酶A 的合成,利用ddCpf1 雙突變體(D917A-E1006A) 構建了CRISPRi/ddCpf1 雙靶點系統(tǒng),設計了CRISPR array( 見表2) 同時靶向兩個基因:adhE ( 編碼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乙醛脫氫酶) 基因、fabF (編碼3-oxo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synthase II,3-氧代?;?酰基載體蛋白合酶II) 基因和fabB(編碼3-oxo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synthase I,3-氧代?;?酰基載體蛋白合酶I )基因、sucC(編碼succinyl-CoA synthetase,琥珀酰輔酶A 合成酶) 基因[1],并進行CRISPR 干擾。通過檢測RFP 相對熒光值,對胞內丙二酰輔酶A 進行測量,見圖8(a)。 其中,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由載體pBVSC 表達,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由載體pAJK-J233 表達。
表2 CRISPRi/ddCpf1 基因轉錄抑制系統(tǒng)的CRISPR array 序列Table 2 Sequences of CRISPR array in CRISPRi/ddCpf1 gene transcriptional inhibition system
如圖8(b)所示,相對于對照組(丙二酰輔酶A生物傳感器菌株,不加誘導劑),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靶向adhE/fabF 基因時相對熒光值增加了46.2%, 靶向fabB/sucC 基因時相對熒光值增加了149.5%。 可見,CRISPRi/ddCpf1 多重靶向策略顯著促進了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
圖8 CRISPRi/ddCpf1 促進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Fig. 8 CRISPRi/ddCpf1 promotes the accumulation of malonyl-CoA
丙二酰輔酶A 是重要的前體物質,其合成被認為是大規(guī)模生產目標次級代謝產物的潛在瓶頸。 研究表明,其常規(guī)基因敲除會影響細胞生長。 因此,利用CRISPR 干擾技術實現(xiàn)基因轉錄下調, 從而促進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為了比較丙二酰輔酶A 的濃度,作者以J23119 啟動子為改造基礎,構建了7 個不同的丙二酰輔酶A 生物傳感器,通過紅色熒光值的測定實現(xiàn)了丙二酰輔酶A 的快速、 可視化測量。然后,構建了CRISPRi/ddCpf1 基因干擾系統(tǒng),成功實現(xiàn)了目的基因的基因沉默,并比較了不同ddCpf1突變體、 不同crRNA 靶向位置對基因沉默的影響。隨后, 嘗試融合Gp2 和ddCpf1 效應蛋白對該CRISPRi/ddCpf1 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但基因轉錄下調效率沒有顯著提升。 最后,利用CRISPRi/ddCpf1 技術同時靶向兩個基因(adhE、fabF 和fabB、sucC) 進行CRISPR 干擾,顯著促進了丙二酰輔酶A 的積累,為其下游目的產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技術參考。 在后續(xù)研究中, 需要嘗試融合其他蛋白、 設計CRISPR array 進行多重基因抑制等,實現(xiàn)對基因轉錄下調效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