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重慶 400000)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通過手機、電腦等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世界各地的實時新聞。在這一背景下,電視新聞要想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從自身出發(fā)提高新聞質量、拓展新聞渠道。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基本條件便是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采訪質量,多角度深入發(fā)掘新聞,不斷創(chuàng)新采訪模式將更多更好的新聞內容呈現(xiàn)給觀眾。
現(xiàn)階段新聞主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幾個渠道進行傳播,對于電視新聞來說其兼具圖像和文字、聲音和形式的優(yōu)勢,并且很長時間內是人們獲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內容生動具體更具真實性,容易受到廣大觀眾的信任,相對其他幾種傳播方式對人們的影響更大。除了記錄新聞中涉及的內容外,我們還需要通過采訪報道新聞。作為新聞報道最主要的部分,采訪的質量對新聞報道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合理的運用鏡頭語言、巧妙設計采訪問題、與被采訪者互換位置等技巧提高采訪質量。
受到信息化網絡的影響,新聞行業(yè)的競爭愈發(fā)激烈,越來越多的新聞工作者開始注重采訪質量,這無形中提高了記者的采訪難度。不僅如此,社會中每天發(fā)生眾多新聞,這其中混雜著很多虛假新聞。這就需要工作者進行準確篩選,在第一時間排除假新聞并獲取真實新聞的相關資訊。在信息時代眾多傳播途徑下,許多媒體關注著同一事件,如果沒有對新聞的敏銳性落后于其他媒體將很難受到更多群眾的關注。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這一情況下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求也更高,如果新聞工作者不能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將無法滿足要求。例如同一事件,許多媒體會共同關注,如果新聞工作者的能力不足,采訪的新聞質量相對于其他媒體較低,那么將無法獲得足夠的關注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狀態(tài)。
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不僅要充分說明新聞的時間、背景和過程,還要通過新聞表面挖掘其內在的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從而深化新聞報道的深度,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然而,從實際采訪的角度來看,許多記者信息挖掘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利用采訪信息,電視新聞采訪質量的提高受到限制[1]。例如,為了追求傳播速度,一些電視媒體在獲得信息后廣泛發(fā)布信息,但沒有深入挖掘新聞事件。因此,新聞內容質量不高,不能正確引導社會價值觀。
新聞采訪本質上是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雙向溝通中,記者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采訪內容直接決定著采訪工作的質量。例如,一些記者的準備工作不足,無法在采訪過程中根據被采訪者的具體背景和個性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導致采訪內容無法與被采訪者產生共鳴,從而限制了信息挖掘的程度;部分記者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無法有效磨礪采訪語言,導致采訪內容平淡直白,枯燥乏味,無法吸引被采訪者的興趣;一些記者缺乏專業(yè)態(tài)度,采訪過程中缺乏焦點,對新聞事件缺乏敏感度,難以提高新聞采訪質量。
在良好的氛圍下進行采訪是采訪成功的基本條件,所以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采訪時要尤其注意采訪的氛圍,一個輕松愉快的采訪氛圍能夠讓被采訪者與新聞工作者之間進行更好的交流,使新聞工作者在交流中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充實采訪內容,提高采訪質量。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控制現(xiàn)場,把握提問問題的內容及深度符合現(xiàn)場氛圍。通常情況下新聞工作者要以輕松的語言進行溝通,提高采訪工作的活力。
作為采訪中常用的話術,我們認為話語跳脫是說話人有意識地不完全說話或借用音節(jié)相似性的語義轉向。他的主觀話語跳躍是在說話人無意識的被動狀態(tài)下形成的,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被聽者打斷、外部緊急情況、說話人緊張、猶豫等[2],具體類型如圖1 所示。
圖1 話語跳脫類型
根據分析采訪過程中的275 個語篇跳躍(不包括借用跳躍)新聞采訪語料庫的統(tǒng)計分類,有63 個自主語篇跳躍,約占總數的23%。自主語篇跳躍在被調查者和被調查者語篇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他的主要論述有212 次跳躍,占總數的77%。它們主要出現(xiàn)在被調查者的話語中,主要被采訪者打斷,有一小部分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在這方面,我們在275 個語料庫中進行了以下統(tǒng)計(見表1)。
表1 自主話語跳脫及他主式話語跳脫數量統(tǒng)計
從表1 可以看出,采訪雙方的自主話語跳躍次數基本相同,各占一半;他主式話語跳脫主要存在于被采訪者中,占總話語跳躍的71.2%,即被采訪者等外部原因打斷,這是因為在新聞采訪中,采訪者是話題的控制者,采訪者有明確的采訪目標[3]。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打斷被采訪者,以確保采訪能夠順利進行。
在采訪形式上,要注意采訪的主次關系。采訪前,應事先設計好采訪方法和采訪技巧,并根據場合、內容和事件性質選擇采訪問題和方式。這樣有助于提高之后的視頻編輯效率和采訪質量。同時還可以通過想象采訪過程的方式,從采訪的前提出發(fā)做好準備,確保采訪每個步驟能夠更好的銜接,把握采訪的每一個細節(jié)。此外,當采訪中出現(xiàn)一些緊急情況時,要善于根據現(xiàn)場情況調整采訪策略,更換采訪問題,保證被采訪者能夠接受。
如果新聞工作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能夠如果能夠合理運用提問技巧,不僅能夠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還能夠讓新聞工作者更加深入了解新聞。而采用何種提問技巧就需要在采訪前深入了解采訪對象;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與被采訪者交談,確保采訪過程的平靜,從而引導被采訪者說出記者想要的信息。在這之中不乏有一些被采訪者雖然想要表達一些自身的想法,但他們也對記者保持警惕,會刻意回避一些問題,使得采訪時獲得的信息非常有限。對于記者來說,通過對話式采訪來充分建立被采訪者對記者的信任,記者應該表現(xiàn)出他們的誠實,通過談話來減少采訪過程中的緊張氣氛。
除了活動本身,采訪還可以通過其他細節(jié)更全面的進行采訪。它可以捕捉采訪對象周圍的環(huán)境,向受眾傳達更多的信息。我們還可以借助鏡頭語言更好地展現(xiàn)被采訪者的精神面貌,使觀眾提高對被采訪者的理解。例如,通過給被采訪者提供幾張衣服和日用品的特寫照片,觀眾可以清楚地了解被采訪者的家庭,改善觀眾的觀看體驗。
當一個人進行采訪工作時,很難缺德良好的效果。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需要團隊中各個成員共同的努力,而且為了保證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報道。同時,為了客觀公正,我們不能僅憑團隊中的一個人就新聞做出結論。常常需要多人討論新聞的語境,實現(xiàn)新聞的全面報道。在多人合作過程中,所有記者必須相互合作,避免單獨作戰(zhàn)對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在新聞制作過程中,工作者之間應該共享信息和資源,以最大限度發(fā)揮集體力量[4]。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是提高新聞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做好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措施。而在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電視新聞工作者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采訪能力,更需要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新聞的后期處理能力。按照這些要求,電視臺需要加強對新聞工作者這些方面的培訓,在提高電視記者采訪和溝通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新聞信息的后處理能力,使電視記者能夠適應當前時代對電視記者的要求,促進電視新聞的未來發(fā)展。同時新聞工作者自己也要注意自身的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采訪技巧對提高新聞質量有著重要影響,而采訪技巧決定著新聞質量。為了做好新聞采訪工作,提高新聞采訪質量,記者在采訪前首先要做好前期準備,避免采訪內容過于簡單,發(fā)送新聞信息的深度不夠。采訪人員要在實踐中不斷努力學習,善于傾聽和提問,做好錄音工作,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提高新聞的質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