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波,曹利軍,謝東武,曹栓栓,李宣宣,徐洪瑞
(1.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2.水發(fā)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濟南 250014;3.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
西南山區(qū)地形地貌錯綜復雜,90%以上線路工程需穿越山地、丘陵等斜坡場地?;A工程中90%以上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據(jù)地震過后對該區(qū)域斜坡建筑震害調(diào)查顯示有近2成的破壞是由于樁基震害所致。
斜坡上的樁基礎因地形所限,樁頂承受上拔荷載、豎向荷載,也會承受來自樁后土體推力,以及樁前巖土體的抗力,其內(nèi)力比平坦場地中常規(guī)樁基內(nèi)力更加復雜[1]。由地震引起的對樁基礎損壞實際上是樁-土體系的動力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即樁基礎的受力特性和變形特征。該問題的理論研究方法應用最為廣泛的是Matlock模型[2]、Novak模型[3]、Zheng模型[4];模擬試驗則以離心機試驗、振動臺試驗為主[6-7]。基于上述方法實現(xiàn)了可用于液化場地樁-土動力相互作用的p-y單元,并嵌入數(shù)值模擬平臺,開展了樁基的動力響應研究[8-9]。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編制了Open-Sees[10]樁-土-結(jié)構(gòu)地震相互作用的有限元程序用于巖土工程抗震,在實際工程中用于檢驗場地液化引起樁的破壞、橋梁樁基破壞情況,并引入不同p-y曲線模型快速分析樁基地震響應。隨后學者對飽和砂土模型樁、群樁等方面開展了振動臺試驗,并適當?shù)目紤]了斜坡坡度、斜坡長度、砂土層厚度對樁基地震響應的影響[11-13]。一些組織如美國石油協(xié)會通過室內(nèi)試驗得出非線性動力p-y曲線[14],Reess等[15]、Boulanger等[16]、Georgiadis等[17-18]在此經(jīng)驗曲線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均成功地應用在實際工程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工程價值。除此之外,另有學者提出一系列的動力p-y曲線計算方法,主要突出場地液化影響。但斜坡場地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影響因素分析仍為空白。
基于此,現(xiàn)首先對斜坡樁基震害特征進行分析。然后應用FLAD3D動力數(shù)值模擬方法,以西南地區(qū)某線路工程實際走線中最易穿越的地形地貌和地基土大類為基礎,建立分析模型,探討樁徑、樁周土體相對密度、斜坡坡度對斜坡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的影響,以期明確西南地區(qū)斜坡樁基在地震荷載影響下的樁-土體系間相互關系。
2013年蘆山地震后,對西南地區(qū)某線路工程的112個斜坡樁基礎受損情況進行調(diào)查,整理得出斜坡樁基震害特征。調(diào)查對象均處于Ⅶ度及以上地區(qū),場地下覆第三系砂巖,上覆第四系殘坡積粉質(zhì)黏土含碎石。調(diào)查顯示樁基礎震害主要是由地震致地基變形引起,外在表現(xiàn)為基礎周邊土體下沉、樁下斜坡零星崩塌,如圖1所示。
圖1 斜坡樁基震害類型Fig.1 Seismic damage types of slope pile foundation
進一步對基礎所處地形坡度進行統(tǒng)計,將塔基所處的地形坡度α分成:α≤20°、20°<α≤30°、30°<α≤40°、α>40°。獲得不同坡度條件下樁基損壞比例,結(jié)果如圖2所示,可見,坡度越陡,發(fā)生震害的比例越大,其中坡度20°~40°時震害比例最大。這與邊坡巖土體類型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如覆蓋層邊坡坡度一般在25°~40°,而基巖邊坡坡度則可能更陡。當斜坡坡度超過40°后,坡積層就很難停積,故發(fā)生此類破壞。
目前基于設計方法往往會低估樁-土相互作用關系,存在著計算模型簡單,不能真實反映樁體和結(jié)構(gòu)的幾何尺寸、樁土相互作用的邊界與范圍以及動力模型邊界的反射問題等,更不能反映樁和土的物理特性相差較大而帶來的樁土間相對接觸、分離、滑移等內(nèi)界面的動力非線性特性,造成地震致地基變形進而引起樁基礎損壞。
該線路工程基礎為混凝土人工挖孔樁基礎。樁徑1.0 m,樁長8 m,出露0.6 m。混凝土等級C25,樁身配筋采用30根直徑28 mm的HRB400鋼筋作為主筋通長配置。樁身箍筋采用HPB300的直徑8 mm鋼筋,間距200 mm,加密區(qū)間距100 mm。
根據(jù)場地、地基條件及樁基礎[圖3(a)中綠色]特征,建立計算模型的長(y方向)357 m,寬290 m(x方向),最大高度150 m,最小高度17 m[圖3(b)]。模型按實際場地覆蓋層(藍色)、基巖(紅色)分布分上下兩層設置介質(zhì)材料類型。模型的計算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parameters
建模過程中,巖土體采用四面體、五面體和六面體混合網(wǎng)格單元相互匹配、連接組成。樁基實際尺寸采用柱型網(wǎng)格(即六面體網(wǎng)格)進行建模。通過網(wǎng)格節(jié)點連接上部結(jié)構(gòu)和樁周土體。上部結(jié)構(gòu)采用空間梁單元模擬[19]。為了分析對斜坡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的影響因素,進一步改變樁徑、樁周土體相對密度和斜坡坡度。其中,斜坡坡度考慮0°、15°、30°、45°;樁徑考慮為0.8、1.0、1.2 m;樁周土體相對密度考慮為1 700 kg/m3(c=4 kPa,25°)、1 900 kg/m3(c=5 kPa,30°)、2 270 kg/m3(c=7 kPa,35°)。
(1)模型邊界條件:①底部邊界約束水平和豎向位移,頂部邊界為自由邊界;②側(cè)向邊界考慮斜坡體的自重應力,設定水平向為位移約束;③地震力作用時模型周圍邊界選取自由場邊界,主體網(wǎng)格的側(cè)邊界通過阻尼器與自由場網(wǎng)格進行耦合,自由場網(wǎng)格的不平衡力施加到主體網(wǎng)格的邊界上[20]。
(2)動力計算中材料阻尼的設定采用瑞雷阻尼,可表示成質(zhì)量矩陣M和剛度矩陣K的線性組合:C=αM+βK,其中α、β為瑞雷阻尼系數(shù)。
(1)
(2)
式中:ωi、ωj分別為結(jié)構(gòu)的第i和第j振型的固有頻率;ξi、ξj為相應的阻尼比。一般情況下,i、j分別取1和2[21]。
(3)地震荷載選擇。地震波選擇與場地相近的臺站記錄,選取蘆山地震名山科技強震動臺數(shù)據(jù)(051YAM;30.100°N,103.100°E),僅考慮水平地震作用。由于地震臺站監(jiān)測到的地震波歷時較長,對基準波通過SeismoSignal進行人工濾波,并截取主要震動區(qū)間。處理后地震作用歷時30 s,單位時間步長0.005 s,歷時8~18 s為振動峰值區(qū),地震主震頻率為10 Hz。波形圖如圖4所示。計算時,將加速度時程從基底輸入。
圖4 地震加速度時程曲線Fig.4 Seismic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curve
圖5 不同樁深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30°)Fig.5 Dynamic p-y curves of pile-soil system with different pile depths(30°)
圖5為基準模型不同樁深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圖。根據(jù)計算得到的樁身位移、樁側(cè)土反力求解并繪制動力p-y滯回曲線。動荷載作用下土的應力-應變關系具有明顯的非線性。由于地震波輸入下碎石土動力p-y曲線很不規(guī)則,從動力p-y曲線中獲得滯回圈頂點,然后將各個滯回圈頂點依次相連得到動力p-y曲線骨架線的方法可能存在困難且行不通。因此建議依據(jù)從荷載作用全過程的滯回曲線中,選取所經(jīng)過的極值點或拐點(某一具體點)作為該滯回圈的頂點,并假定此點為骨架線上的點。直線斜率近似表示樁周土體的側(cè)向剛度。從圖5中可見,因地震荷載較為對稱,所得碎石土動力p-y曲線相對來說規(guī)則且對稱。碎石土動力p-y骨干曲線的形狀為上“凸”型。從振動初期至振動結(jié)束過程中p和y從成正比例變化逐漸呈現(xiàn)步調(diào)不一致,尤其對于淺表層土體兩者不一致性表現(xiàn)得甚為明顯,這一現(xiàn)象說明斜坡場地樁身上部土體易出現(xiàn)大變形而喪失抵抗強度。
另外,p-y曲線隨著埋深的增加,土體剛度逐漸變大,土反力增大,滯回圈面積卻在減小,說明樁-土相互作用動力耗能作用隨深度增加而逐漸增大,但滯回圈形式近似相似。
對本例而言,樁基礎周圍微地貌坡度為30°時,埋深3d(d為樁徑)深度內(nèi)p-y骨干曲線斜率受邊坡坡頂影響較大,曲線數(shù)據(jù)偏于離散。反之,p-y曲線骨干曲線近似線性變化。在5d樁徑深度樁側(cè)反力達到最大,隨后逐漸減小,主要是因為埋深增加樁周土體剛度增加而導致的。
圖6為不同樁徑碎石土動力p-y曲線。據(jù)上節(jié)分析埋深超3d,p-y兩者關系近似線性,故以3 m深度為例進行分析。
圖6 不同樁徑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Fig.6 Dynamic p-y curves of pile-soil system with different pile diameters
從圖6可見,樁徑對p-y曲線的影響很大,這種影響更多地體現(xiàn)在樁側(cè)土反力上。隨著樁徑增大,樁土相對位移有所減小,但影響越來越不明顯,而樁側(cè)土反力恰恰相反,即樁徑越大,樁側(cè)土反力越大,這是由于大直徑樁的樁后提供土反力的土楔體更大。基于此,形成的曲線滯回圈逐漸由張開變?yōu)殚]合,面積變小,說明隨著樁徑的增加,樁的耗能能力逐漸減弱。
同時從圖6中可見,淺表層土體易出現(xiàn)大變形而喪失抵抗強度的深度在逐漸加深,主要表現(xiàn)為p-y骨干曲線斜率及曲線離散性上。比對圖4和圖5可知,樁徑從1 m變?yōu)?.8 m,該影響深度逐漸大于3d。說明,樁-土體系在樁-土剛性比較大時,樁側(cè)土體水平荷載主要由樁來分擔。反之,樁-土剛性比較低時,樁周土性即為主要影響因素。
基于工程應用的目的,為了說明樁徑對碎石土動力p-y曲線的影響。引入樁側(cè)土反力的樁徑影響因子FD的概念,用于描述樁徑對樁側(cè)土反力影響情況,定義為:以1.0 m樁徑建立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計算得出的動力p-y曲線在相同位移時曲線滯回圈頂點的土體反力為基準值,其他條件不變,改變樁徑后,得到其他樁徑條件下樁-土動力p-y曲線同一位移滯回圈頂點的位移所對應的土反力,該值與基準土反力之比即樁徑影響因子FD。為了建立碎石土p-y曲線簡化的需要,只將樁徑影響因子表示為樁徑的函數(shù),如圖7所示。兩者關系為
FD=1.5-1.75d+1.25d2
(3)
圖7 樁徑影響因子與樁徑的關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e factor FD and pile diameter
圖8為不同樁周土體密度碎石土動力p-y曲線,以樁深3 m為例。
圖8 不同樁周土體密實度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Fig.8 Dynamic p-y curve of pile-soil system with different compactness of soil around pile
從圖8可知,碎石土相對密度對動力p-y曲線的影響較明顯,這種影響更多體現(xiàn)在土體對樁的嵌固作用上。同一激勵下,隨著相對密度的減小,樁側(cè)土反力p逐漸減小,而樁土相對位移y逐漸增大,這是由于土體的密實度越小對樁身的約束作用越弱。但是p-y曲線滯回圈面積隨著土體變密實而減小,表明樁的耗能能力逐漸減弱。另外,p-y曲線斜率因為樁周土體剛度的增加而變大。
基于工程應用的目的,為了分析不同樁周土密度對碎石土動力p-y曲線的影響。引入樁側(cè)土反力的土性密度影響因子FM的概念,描述方法與樁徑影響系數(shù)一致。以密實土性有限元模型計算得出的動力p-y曲線為基準值,其他條件不變,改變碎石土密度后,得到其他條件下樁-土動力p-y曲線同一位移滯回圈頂點的位移所對應的土反力,該值與基準土反力之比即影響因子FM。為了建立碎石土p-y曲線簡化的需要,只將影響因子FM表示為樁周土密度的函數(shù),如圖9所示。兩者關系為
圖9 樁周土體密實度影響因子與密度的關系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dens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compactness around pile
FM=12-0.85p+0.02p2
(4)
圖10為不同斜坡坡度碎石土動力p-y曲線,以樁深3 m為例,坡度30°如圖4所示。
圖10 不同坡度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Fig.10 Dynamic p-y curve of pile-soil system with different slope
從圖10可見,隨著斜坡坡度的增大,樁身位移逐漸增大,樁側(cè)土反力逐漸減小,說明隨著斜坡坡度的增加,樁周土體因為坡度的原因?qū)е缕淇沽υ谥鸩浇档?。動力p-y曲線滯回圈面積,隨斜坡坡度的增大而減小,坡度增大15°,面積減小約40%,說明樁-土相互作用動力耗能作用逐漸增大。
對分析中獲得的不同坡度下樁側(cè)土體極限抗力與水平場地下樁側(cè)土體極限抗力進行對比,得出坡度β對動力p-y骨干曲線的影響,如圖11所示。
從圖11可見,每一坡度下的土體極限抗力Puβ與水平場地Pu比值近似為常數(shù),該比值與樁深并不明顯,僅與斜坡坡度有關,坡度0°、15°、30°和45°時,其比值分別為1、0.789、0.634和0.5。影響因子Fβ可表示為
Fβ=Puβ/Pu=1/tanβ
(5)
圖11 坡度對樁側(cè)土體抗力的影響Fig.11 Influence of slope on soil resistance at pile side
碎石土斜坡是西南地區(qū)常見的邊坡形式,穿越該類邊坡的工程主要采用樁基礎作為建筑地基的基礎。然而斜坡場地樁-土體系動力相互作用及影響因素研究仍屬空白。在斜坡樁基震害調(diào)研基礎上,應用FLAD3D動力數(shù)值模擬方法,以西南地區(qū)典型地形地貌和地基土大類為基礎,建立斜坡樁-土體系分析模型,分析斜坡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的影響因素。得出結(jié)論如下。
(1)斜坡樁基礎震害主要是由地震致地基變形引起,外在表現(xiàn)為基礎周邊土體下沉、樁下斜坡零星崩塌,且坡度20°~40°時震害比例最大。
(2)地震輸入下非線性碎石土動力p-y曲線相對來說較為規(guī)則且對稱,隨著埋深的增加,土體剛度逐漸變大,土反力增大,相應地樁-土相對位移和滯回圈面積減小。
(3)樁徑、碎石土相對密度對斜坡樁土體系動力p-y曲線的影響分別體現(xiàn)在樁側(cè)土反力和土體對樁體的嵌固作用上。
(4)坡度對曲線的剛度、樁土相互作用力及樁土相對位移均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坡度越陡斜坡場地樁身上部土體易出現(xiàn)大變形而喪失抵抗強度深度越深。
(5)基于此,引入樁側(cè)土反力的樁徑影響因子FD、土性密度影響因子FM、斜坡坡度影響因子Fβ,用于描述上述因素對樁側(cè)土反力影響情況。